父亲有乙肝,母亲没有,她们的孩子会不会有?


父亲有乙肝,母亲没有,他们的孩子会不会有乙肝?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知道乙肝是怎么得的。乙肝通过三大传播途径传染: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对于新生儿来,接触的只有母亲。因此,母亲没有乙肝,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有乙肝的。

有人会问:为什么家族中母亲没有乙肝,父亲有乙肝,他们的孩子也发现有乙肝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乙肝是传染病还是遗传病的问题,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不是遗传病,不会通过父亲的精子遗传给他的小孩。在很多家庭中,乙肝父亲没有注意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也会让孩子有乙肝病毒暴露的机会。微量病毒暴露,一次两次可能不足以导致感染,但反复多次的暴露,总有一天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谓的“父婴传播”没有遗传学理论上的依据,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可以避免的。龙大夫在此对有乙肝的父亲们,提供一些预防方面的建议:

1、多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该治疗时积极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将乙肝病毒复制控制在最低水平,是从根源上防止将乙肝病毒传给小孩的办法。

2、对于不需要治疗但病毒载量非常高的,在小孩出生以后,自己要避免和孩子过于亲密的接触。比如,管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用品,不和孩子做嘴对嘴的行为,自己和孩子有伤口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隔绝血液的交流。

3、不给孩子咀嚼东西吃,家人之间讲究卫生,可以使用公筷。

4、孩子出生以后,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并在全程注射完乙肝疫苗两个月后查乙肝两对半,了解小孩有没有产生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需要继续接种。

乙肝可防,可控,没有必要恐慌,正确采取保护措施最关键。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首先,你搞错了一个问题:乙肝不是遗传病。


不单止你搞错了,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人员都容易搞错这个问题。明明很多乙肝人,他/她的父母都有乙肝啊,甚至爷爷奶奶都有乙肝啊,为什么乙肝就不是遗传病呢?没错,乙肝的确不是遗传病。


什么叫遗传病?简单地说,爸爸的精子、妈妈的卵子里面有致病物质,导致后代持续发病,比如血友病等。而乙肝不是这样的,乙肝爸爸、乙肝妈妈的精子、卵子里面的遗传物质是没有乙肝病毒的,不是遗传病,而是传染病。所以,很多乙肝妈妈容易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小孩(而不是遗传),那是因为孩子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就可能通过血液把乙肝病毒传给孩子,正常情况下母亲的血液进不去孩子的体内,否则就溶血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微量血液还是可能进去的,所以乙肝病毒就带进去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乙肝妈妈在分娩孩子那一刻,有可能因为压力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把乙肝病毒带入孩子的血液系统造成感染。另外,孩子出生后,如果没有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那长期的接触,妈妈还是会通过微量血液传播把乙肝病毒传给孩子,这便是为什么乙肝不是遗传病但往往有家庭聚集的原因。


但如果妈妈没有乙肝,而仅仅是爸爸有乙肝,那么传给孩子的概率就小很多了。因为孩子是在妈妈的体内长大的(怀胎十月的艰辛,只有妈妈能懂),而不是爸爸。所以乙肝爸爸跟孩子的接触就少了,也就少了在体内、分娩时传播这个可能性。乙肝爸爸传染给孩子就只能是在孩子出生后、长期亲密接触、孩子没有注射疫苗的时候,比如爸爸的刮胡刀有血迹,孩子如果用这个东西也刮自己,那么就可能造成爸爸的血液进入孩子的体内,或者孩子磕磕碰碰出血了,刚好沾染上爸爸的血液(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存在),乙肝病毒在外界存活能力很长的,所以容易被感染。


如果孩子出生后及时接种了乙肝疫苗,甚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那么乙肝爸爸一般来说都不会感染到孩子了,除非疫苗接种不成功,所以一般医院都会建议孩子接种疫苗后及时回来医院复查,看看到底有没有接种成功,如果成功了,那么爸爸就不可能传染给孩子了。


事实上,由于近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推广乙肝疫苗,出生的孩子强制性接种乙肝疫苗,已经使得乙肝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最新的数据显示1-4岁的孩子乙肝感染率约为0.32%,已经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了,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我们肯定能成功消灭乙肝。


李鸿政医生


父亲患有乙肝是有机会传染给孩子的。传染性的大小不取决于精子的情况,但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情况。但总的来说传染几率并不大。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的传染途径包括:

1、母婴垂直传播;

2、血液传播;

3、性传播;

4、其他:如密切生活接触性传播。

父亲患有乙肝对孩子的传染特性如下:

一、精子不传染

曾经有研究认为父亲患有乙肝,可以导致精子携带乙肝病毒。当携带乙肝病毒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就可以将乙肝病毒传给孩子。此途径被感染率不高。

但近年来研究发现:

1、精子不能将乙肝传染给下一代;

2、父亲肝功转氨酶增高时不影响母亲怀孕,也不增加胎儿的传染性。

二、密切生活接触可传染

乙肝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人体,当宝宝局部皮肤破损后接触到乙肝病毒时,如果自身抵抗能力低,就可能被传染上乙肝病毒。

父亲患有乙肝,宝宝怎么预防?

1、宝宝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2、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分别于1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查,如果宝宝没有产生抗体,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

3、当宝宝皮肤破损或者出现口腔溃疡时,尽量接触宝宝的餐具或破损皮肤时,做好阻断,比如宝宝餐具单用,宝爸给宝宝皮肤消毒是带手套等。

4、当宝宝产生乙肝抗体后,应该定期复查乙肝五项,如发现抗体效价过低,或者抗体消失时及时注射乙肝加强针或者乙肝疫苗。

希望以上回答对朋友们有益,如有需要请关注“妇产科女医生毕一鸣”头条号。


妇产科医生毕一鸣


从乙肝爸爸的精子来谈父婴传播

中国是乙肝大国,而我们广东省是乙肝大省。上个世纪,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我们这一代出生的人有很多未能按计划接种乙肝育苗,很多人对我乙肝来自母婴传播。现在,在有效抗病毒和免疫球蛋白的阻断治疗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母婴传播率大大下降,乙肝妈妈们可以放心妊娠生产。可是乙肝爸爸们着急了,作为父亲也担心自己会把乙肝传给下一代呀!怎么办?!

别急,继续往下看!

早在19世纪70年代,曾有学者在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研究,在乙肝感染男性的精液当中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核酸,提示乙肝病毒可进入精子当中,有可能引起父婴传播。我国台湾省的一份研究指出,父婴传播率高达65.4%。

但是,敲黑板,请注意!这个研究里面,相关的检测并非小孩出生时就进行的,也就意味着无法确定小孩的感染是由精子携带乙肝病毒所导致呢?还是平时密切生活接触被感染呢?

尽管目前的研究提供了精子中HBV DNA存在的证据,但并没有铁证来证明这是HBV父婴传播的。目前国内外主流意见仍认为父婴传播主要由于未受保护的新生儿通过与乙肝父亲密切接触而被传染。

基于各种文献报道,我个人也认为,爸爸的精子传播把病毒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再次敲黑板!孩子出生后与乙肝爸爸的密切接触可能会造成传染,请注意及时按计划免疫接种,并定期监测宝宝的乙肝抗体滴度。


wuzeqianqian


会有。


可以通过父亲的精子传播。


已有很多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基因组可以整合到性细胞包括精子的基因组中,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引发不孕,也可潜伏下来随精子进入到受精卵,从而把乙肝病毒DNA遗传给下一代。


为什么乙肝病毒DNA可以在精子中检测出来?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睾屏障进入生殖细胞,并可将其DNA整合进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中,就像在肝细胞一样,乙肝病毒DNA可钻进肝细胞的染色体里。所以,现在看来乙肝病毒不光是瞄准肝细胞,还有其它细胞,如生殖细胞等。


这种父婴传播本质上是通过基因传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乙肝也是一种遗传病。

如何切断乙肝的这种父婴传播?


我们知道钻进精子染色体的乙肝病毒DNA是很难把它敲除的,所以只能尽力减少乙肝病毒通过血睾屏障进入生殖细胞。已有研究表明血中的乙肝病毒含量低,精液中病毒含量也低。通过积极治疗控制血中病毒含量可以减少病毒进入生殖细胞的机会,从而达到抑制或切断父婴传播的目的。


所以在备孕期间的夫妻,如果某一方是乙肝患者,要通过治疗把病毒含量控制在一个低的水平,争取不让传染病变成遗传病。


基因与健康


中国可以说是乙肝大国,很多携带乙肝病毒的父亲担心乙肝病毒会传播给孩子,迟迟不敢要小孩,尤其是网上传言,乙肝病毒会父婴垂直传播,而且传播几率很高,更让一些乙肝患者产生恐慌,担心自己的乙肝病毒传播给子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乙肝传播途径包括:1.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或血液制品),不安全注射,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2.母婴传播;3.性接触传播;4.儿童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其中并没有提到父婴垂直传播。

乙肝父亲能不能将乙肝传给子女?

确实可以,在新生儿没有普及接种乙肝疫苗前,大约有26%的乙肝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播给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生活中密切接触,比如孩子有皮肤或者口腔粘膜破损,而孩子无乙肝病毒相关抗体,有可能出现被传染的情况,这个实际上是水平传播。而如今所有的孩子都接种了乙肝疫苗,通过平时生活接触发生传染的几率非常小。还有一种情况,孕期的性生活有可能使孕妇被乙肝病毒感染,进而又可通过父-母-婴的方式感染子代,这其实是一种间接父婴传播。

有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会潜伏有乙肝病毒,受孕时,精子和卵子结合,带有乙肝病毒的精子很可能会将病毒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致乙肝病毒长期携带,甚至终身。但是这种父婴垂直的传播几率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种垂直的父婴传播途径都没有被指南列入。

怎样避免出现乙肝病毒父婴传播?

结婚前,如果发现男方是一名乙肝带毒者,女方未感染,女方必须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体内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结婚后如果男性仅仅乙肝病毒携带者,血中乙肝病毒核酸阴性则不会传染孩子,要小孩前可以不治疗。如果乙肝病毒核酸阳性,特别是滴度较高时,则应当用抗病毒药,一直到乙肝病毒核酸转为阴性后再用4个月,如果乙肝病毒核酸仍为阴性,则可以要小孩。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慢性乙肝患者,在分娩的时侯给孩子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同时接种乙肝疫苗,来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就可降低孩子被父亲感染的机会。


胡洋


一般有,但是只要做好预防,打好疫苗,是可以防治的,生活上没有影响,不会传染,因此也不要害怕。

乙肝是生活中会有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肝炎90%成年人能够自愈,而慢性肝炎要有一点的时间过程。乙肝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疾病,一般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



目前,全国有9300万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全球乙肝病毒患者的1/3,但传播途径相比其它传染病,要单一得多,所以不要害怕。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家在认识上不要有偏差,要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通常情况下,乙肝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因此需给予他们正确的理解和尊重。


科学研究表明,感染病毒的年龄与发病的快慢有密切关系,一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80%都会转成慢性,留下祸根,成年人感染,只有6%会转变成慢性,大部分会形成抗体,主动清除病毒,不留祸根。

基于我国乙肝发病以垂直传播这一途径,根治和清除乙肝病毒必须放在切断垂直传播这个途径上,因此,我国待产孕妇及婴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意义重大。


我知道很多个为什么


根据统计,我国几乎每十人中就有一名乙肝患者,是世界上乙肝例子最多的一个国家。我们的每个人都与乙肝相距甚近,但是世间不顺心之事,十分八九,患病也是如此。面对乙肝,很多人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尤其是在面对后代问题上。

可能部分乙肝患者在婚后发现自身症状,此时双方的已经有备孕计划,或是另一半已经怀有身孕,我们那时必然要考虑一下后代的健康问题。

若是父亲的有乙肝,母亲没有,那么她们的孩子会患上乙肝吗?

孩子患上乙肝的几率很低。这是由于乙肝的传播途径决定的。

乙肝的传播途径

第一:性传播

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患乙肝的病人在进行性行为时,病毒会随着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进入对方的身体中,这也会造成乙肝感染。

第二:母婴传播

由于母亲携带乙肝病毒,在她们怀孕、生产以及生产后都有可能让孩子感染乙肝,尤其是在生产时,孩子患乙肝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两个时期,这是因为在母亲分娩的过程中,母亲血液中携带的乙肝病毒会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孩子体内,由此产生感染。

第三:血液传播

乙肝病毒会藏于患者的血液当中,若是进行输血不小心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是在纹身、纹眉、刺耳时不小心被那些血液感染过的器具造成伤口,都极有可能引发乙肝感染。

而父亲患有乙肝,母亲却没有,那么后代出现乙肝的机会很低,因为男性乙肝患者不会在生育中把疾病传染给孩子,反而母亲患病传染给孩子的几率就会非常大。

孩子被父亲传染的情况主要是在后天的接触当中形成。当孩子接触到父亲的血液(在玩耍中、伤口破皮接触到父亲血液等)会让孩子感染乙肝。

其实孩子在降生不久只要接种乙肝疫苗,或是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父亲都是不会传染给孩子的。

因此大家无需过分担心乙肝,现在的医疗技术对乙肝治疗还是具备控制手段的。

备孕、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网上药店


乙型肝炎是传染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



乙型肝肝炎

一.传染源 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其传染性与体液中HBV DNA含量成正比关系。



二.传播途径 人类因含HBV体液或血液进入机体而获得感染。

1.母婴传播 包括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分娩后传播。宫内感染主要经胎盘获得,约占HBsAg阳性母亲的5%,可能与妊娠期胎盘轻微剥离有关。经精子或卵子传播的可能性末被证实。围产期传播或分娩过程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分娩后传播主要由于母婴间密切接触。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HBsAg阳性的HBV携带者中30%以上是由其传播积累而成。

2.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中HBV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均可传播。现巳证实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含有HBV,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亦是获得HBV感染的可能途径。(精子末被证实含有HBV病毒,精液包括,精子和前列腺液)

3.其他传播途径:虽然经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粘膜或蚊虫叮咬在理论上有可能,但现也证实沒有可能。

三.易感人群 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婴幼儿是获得HBV感染的最危险时期。新生儿通常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抗体,因而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的家属。(我国携带者和患者约为总人口的10℅左右,大部分人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

谢谢阅读!赞是一种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优质回答!!!


得阁清风


我的妹夫在结婚前大三阳发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医疗条件不发迖的情况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