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平時500分多一點,高三怎樣才能提高到590分?

枯木新華


我不清楚你各個科目具體多少分。你的目標是提升90分,相當於語數英史地政這六科平均一科都要提升15分。

一般情況下,選擇文科的同學數學會相對比較弱。所以提升空間最大的一般都是數學。數學的話很多人都很怕感覺怎麼樣都學不會。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覺得的。課本的例題那麼簡單但是考試的題目那麼難。這個時候就需要購買教材輔導書。其實數學想學好不難得一定要背好公式做題的時候把公式放在旁邊。數學考來考去都是考那幾種題型的題目多做一點題總結一下出題的套路。還有一點我不建議你去鑽研數學的難題,把握住基礎,迴歸教材。

語文的話基本是很難提升的,每個人的差距也都非常的小。但是也並非無計可施,你可以把記憶背誦的分拿滿。古詩詞啊,拼音啊,多音字啊之類的。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基礎是單詞。英語的核心單詞大約3500個左右。你掌握了這3500個你閱讀英語四級的閱讀都沒有什麼問題了。這裡有兩個問題。我們沒有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單純的死記硬背沒用的很快就忘記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轉變學習的思路了,不可以一直這樣子死記硬背下去。我們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全英文的環境。第一進行英語閱讀,當遇到不會讀的單詞的時候不要急著查字典要學會去猜單詞。第二就是觀看美劇,這個目的是為了訓練自己的耳朵習慣外國人的口音以及鍛鍊自己的語感。第三是嘗試著和外國人交流。強烈建議你多做閱讀題,閱讀題做多了語感自然也就好了,語感好了其他的完形填空啊都不是問題。作文的話有套路的,你去百度一個英語作文萬能模版。


史地政這三科比較難的應該是地理吧,地理的話其實是非常偏向於理科的。所以學習這科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背書,要結合地圖來理解這些知識點。重點記憶一些特色的經緯度,城市,把每種類型的氣候在圖上標出來利用地圖來記憶各種天氣形成的原因。

其他兩科話主要是“背多分”。一定不要懶要背書,切記不要死記硬背。要理解記憶,每一句話找到關鍵詞,背誦關鍵詞。建議你準備一打a5紙。用來畫知識點結構圖,這個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背誦非常有幫助。 至於答題的話文科的主觀題都是有套路的。你找幾套高考的卷子和答案,你分析一下得分點是什麼,試著總結一下答題的套路是什麼。

最後我說下我獨特的考試技巧和學習理論

我先和你說下怎麼學習吧。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一定要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很多人都在做計劃但是做的好的沒有幾個。原因在於計劃做的不夠全面。計劃不止要有短期計劃更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一箇中期規劃。正常情況下中期規劃和短期計劃會隨著計劃的施行而是當的進行調整。但是長期計劃一般來說是不變的。你還是一名學生,可以把自己的長期計劃定位我高考或者中考要考到某某大學或者某某中學。中期計劃應該就是這一年我要在年級排到多少名。短期計劃就是月考中段考試我要考到多少名。 然後我們逐漸的把計劃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小計劃。例如上次這個知識點丟分的多為了下次的月考可以進步我應該多複習這個知識點。計劃一定要做的越細越好。 接下來我說下學習方法。 成績優秀的同學不一定是最聰明的同學但一定是最懂得學的的同學。 有一句話叫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要重要的多。 我身邊有非常多成績優秀的學生,我時常觀察他們是怎麼樣學習的。在課餘時間他們也一樣愛玩愛打遊戲,甚至比我們玩的更加的瘋狂。但是一旦到了學習的時候他們一定一定是百分之兩百的投入。心無旁騖的思考問題,甚至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其次是他們真的懂得如何學習。他們學習不是死記硬背的。他們懂得聯想學習以及舉一反三。這是很多同學走入的一個誤區,覺得做的題目多成績一定會好。事實上這是不對的。成績好的同學非常的善於歸納總結,很少會做一些無用功。比如說題海戰術 他們會規劃好時間,死死的抓著主要矛盾。每一次學習只要學會的了熟練掌握的了就不再反覆的去學習了。他們會把時間放在一些其他學的不太好的知識點。 正確的方法+百分之一百的投入=優異的成績 接著說下考試技巧。考試技巧的核心在於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做題,做對的越多分數就越高。我發現很多同學基礎題做的飛快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了難題上面。要知道中考高考它屬於選拔性的考試,題目難易程度是有劃分的。百分之六十的題目是基礎題,百分之30左右的是中等難度,剩下的才是拉開分差的題目。 試問下,基礎題目的一分和難題的一分相比較有區別嗎?沒有區別。那憑什麼分給簡單題目的時間那麼少。 假設一張卷子卷面100分,你考試的時間是120分鐘。我們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就知道分值1分的題目都應該分配1分鐘給它。不管難易,只要分值是一分的題目理應分給他一分鐘的解答時間。 為了避免出現意外的情況我建議同學們預留百分之10的時間作為應急時間。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幫助大家理解。假設我要考數學,卷面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留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應急,所以我們要在90分鐘完成這個考試。每分鐘要完成1.1分的題目。如果這道題11分,我們就要給這道題預留10分鐘的時間。如果提前做完了也不要立刻坐下一道,仔細的檢查幾次。確定沒有問題了把多出來的時間放到機動時間裡面去。如果時間到了,果斷下一題。不用擔心時間不夠畢竟還有機動時間。這樣子把每一題的時間都寫出來,這樣子就不會慌張因為你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這個和我之前所說的做計劃做的越細越好的理念相一致

希望我所說的對你有幫你,祝你學業進步


Albert


據查,全國高考統一文科試卷試科目及滿分是: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文科綜合(包括歷史、地理、政治,總計300分)=750分。題主平時成績在500分多一點,希望在高三能夠提高到590分。也就是說,要提高80~90分,平均到每一科需要提高13~15分,但是有個問題,不知道題主各科成績,就無法分析成績提升空間有多大。


如果歷史地理成績不好,努力背一背課本知識(當然需要掌握老師講的背書技巧),成績大幅度提高還是比較容易的。政治不單單是背記,還有理解和對時事政治的關注,要提高成績也不難。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成績能夠提高多少主要看基礎,如果基礎比較好,查漏補缺,也能提高一些;如果基礎比較薄弱,要想大幅度提高成績,需要下一番苦功,比如報補習班進行強化訓練。


個人覺得需要背記的科目比需要理解和邏輯推理的科目,更加容易提高成績,當然,英語單詞也需要背記,語文文學常識也需要背記,數學公式同樣需要背熟並且會用。總之,提高90分需要好的學習方法,也需要下功夫去努力學習。


李連明


結合我自己的上學經驗,我覺得文科生的數學成績是關鍵。學好數學,首先要建立錯題本,把每一次測試的錯題都整理出來,然後把正確解題步驟詳細的寫在下面,經常要看錯題本。過一段時間還要把錯題單獨列出來,獨立計時完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然後再把數學題型分類,每一類型的題會有多種形式的變化,整理出來,經常複習。最後在平時學習中,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弄懂,不要放。

第二是英語,英語也是部分同學的弱項,英語一定要踏踏實實的背誦,多做練習題,整理錯題,作文可以整理一些寫作範本進行背誦。多做閱讀理解題。

第三是語文,平時我語文成績挺好的,但高考沒考好。作文應該有點偏題了,寫作一定要動筆去寫,不要總是光想像。

第四是文綜,我文綜不太好,我覺得地理應該是提分比較快的科目,歷史政治不可控因素太多。

最後就是學習心態,踏踏實實的按計劃進行,平時考試成績時高時低不要太乾擾情緒,保持穩定規律的作息,沒有必要半夜爬起來讀書,最好找一個優秀的學習夥伴,一起努力!

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到大家,加油,祝好運!


樹老師wsq


建議你可以先從分數低的科目開始把分數提高多90分,相對來說比較滿意的科目你想要在提高分數,花費的精力往往比較多。自己要有具體的規劃,可以找老師們談談,瞭解下自己個個科目的弱項在哪,把每個科目的基礎打好,相信你提高90分是很容易的!成功的捷徑在於,重複,重複在重複。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不斷的重複著同樣的事情,什麼時候起來,什麼時候吃早餐,什麼時候坐車上班,上同樣的課,做同樣的習題,吃同樣的飯,這樣的生活也許會讓人感覺恐怖,但是確實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你不可忽略重複的力量,我們要知道,羅馬並非一日之功,萬里長城也是一塊磚一塊磚所堆積起來的,知識也是如此。重複是記憶之母,記憶的深度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複的次數直接相關。在一定的條件下,重複的次數越多,記憶就越深厚。

我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跟我一樣,在背誦古文的時候,在背誦數學公式的時候,在背誦英語單詞的時候,可能從陌生到完全記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從短暫的記憶變成長期記憶,那麼方法就只有一個,就是絕對不止一次,至少是4~6次,有的甚至要10次以上。不斷的堅持,先把科目的基礎打實了,在去重複難點疑點,堅持去執行,重複到你由恨生愛~~你可以在一次次模擬考中看出來重複的神奇之處。


悟事記



王宜道


第一,時間因素:現在距離高考時間還很充足的,所以現在要打起精神來,研究自己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然後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合理利用好時間,向課堂要效率。

第二,學會找方法:學習,其實學會學習很重要,很多學生不會學習,不會規劃,造成學習效果底下,事倍功半,所以要借鑑班級裡學習成績較好的或則請教老師,調整自己的方法。尤其是理科,方法對了,提分到二本還是有可能的。

第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一定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寫作習慣。尤其是二本提高到一本線,說明是基礎部分不錯,就是拔尖部分。

第四,樹立自信: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能夠提升能夠學習好能夠改變自己。

第五,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把科類的周邊科目都要打通,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因為在提高部分是會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