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野生动物园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深圳野生动物园

火烈鸟

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

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

深圳野生动物园

沙丘鹤

鹤科鹤属的鸟类。又叫棕鹤或加拿大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10厘米。主要以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草籽和谷粒等为食。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深圳野生动物园

白颊长臂猿

体长为45-62厘米,体重5-7千克。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该物种的所有总数估什不足350只,已成为一个高度濒危的物种。

深圳野生动物园

白鹈鹕

又称犁鹕、 逃河、 淘鹅、塘鹅、淘河、鴮鸭。繁殖都在欧洲东南地区,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在中国见于新疆(天山西部, 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

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

丹顶鹤

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深圳野生动物园

鹤鸵

又称“食火鸡”。体型高大,头顶具保护性角质头盔。在森林中穿行时可击打草丛。它们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

栖息于热带雨林地区,成对或独栖。善奔跑和跳跃,性机警、凶猛,具有较强攻击性。鸣声粗如闷雷。能奔跑,善长跳跃,常用锐利的内趾爪攻击天敌。以种子和浆果为食。分布于大洋洲东部、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附近岛屿

深圳野生动物园

白雉

在我国境内,共计有19个亚种。雉鸡在雉科中,国内分布范围最广,除西藏羌塘高原及广东的海南岛以外,遍及全国。

深圳野生动物园

维多利亚凤冠鸠

体长超过70厘米,雌雄同色,拥有鸟类中最华丽漂亮的羽冠,也是色彩艳丽最漂亮的鸠鸽,是家鸽家族中最大的成员。身体上长着亮青绿色的羽毛,在它的扇形的冠上一生都带有一些镶着蕾丝花边的羽毛。

栖息在雨林中,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以及周边小岛。以落到地面上的果实为食。没有飞行能力,只能向上跳跃数米左右。和大多数家鸽一样,维多利亚皇鸽在当地也是很受欢迎的野味之一,因此疯狂的捕杀使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

深圳野生动物园

原鸡

是鸟纲、雉科的一种走禽。是家鸡的野生祖先。

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各种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深圳野生动物园

卷毛鸡

又名翻毛鸡、卷毛土鸡,因鸡毛翻卷得名。

这种鸡与正常的非卷毛鸡有一对基因的差别 。卷毛鸡与正常鸡在许多性状上有差别。在小鸡尚未长出硬羽之前,两者已有许多差别,长出硬羽以后,由于羽毛的差别,更引起一系列的差别。

深圳野生动物园

孔雀

仅2属3种。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栖息于森林的开阔地带。杂食性。1雄配数雌。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分布于东南亚,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和南部,野生数量稀少,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养殖的孔雀可食用。白化品种称白孔雀,全身雪白。刚果孔雀1936年才被发现,体长70厘米,雄性体黑色,头顶具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分布于非洲热带地区。

深圳野生动物园

侧面还行。

深圳野生动物园

背面,呃呃呃……

深圳野生动物园

不开屏也好看。

深圳野生动物园

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不超过35公斤,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猄”。 中国分布有四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菲氏麂仅有标本报道。


深圳野生动物园

袋鼠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深圳野生动物园

食蚁兽

哺乳动物,分布于美洲。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粘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喜食蚂蚁、白蚁及其他昆虫。

深圳野生动物园

牦牛

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 3000米以上地区。牦牛的藏语叫雅客,世界通称为“yak”,即藏语译音。 牦牛叫声像猪鸣,所以又称猪声牛。西方国家因其主产于中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也称西藏牛。牦牛尾如马尾,所以又名马尾牛。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也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牦牛作为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对人类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全世界现有牦牛近1600万头,其中中国有1500余万头,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占中国牛只总数的1/6。

深圳野生动物园

羊驼

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体重55-65千克,头体长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点像绵羊,一般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

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适于圈养,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世界现有约300万只左右,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的维多利亚州以及新南威尔士州。

深圳野生动物园

鸸鹋

是鸟纲鸸鹋科唯一物种,体高150-185厘米,体重30-45千克,寿命10年。以擅长奔跑而著名,是大洋洲的特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成年雌性比雄性大。鸸鹋形似非洲鸵鸟而较小,属于平胸类,没有龙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长而卷曲自颈部向身体的两侧覆盖。翅膀退化,完全无法飞翔。翅膀比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加退化,足三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

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鸸鶓终生配对。每窝产7-10枚暗绿色卵,卵长13厘米。在地面上筑巢。雄鸟孵卵约60天。体上有条纹的幼雏出壳后很快就能跟着成鸟跑。特别的气管结构在繁殖期可发出巨大的隆隆声。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鸟。

深圳野生动物园

长颈鹿

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只能以树叶为主食。

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是南非的国兽。

深圳野生动物园


犀牛

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千克。

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母兽妊娠期18-19个月。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深圳野生动物园

大象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大象非常聪明,能开辟场地,还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叶枯枝之中。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活到70岁左右,它在10岁到15岁性成熟,怀孕期长达22个月。大象分布极广,大约在四千万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极洲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迹,然而现在主要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大类。

深圳野生动物园

鸵鸟

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深圳野生动物园

天鹅

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求偶的行为丰富,雌雄会趋于一致的做出相同的动作,还会体贴地互相梳理羽毛。一年繁殖一次,卵的体积较大,如大天鹅的卵有400多克重。幼鸟为早成雏。迁徙时会多群集结,但仍是小群行动。

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

骆驼

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哺乳动物。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用来贮存水。骆驼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是沙漠戈壁地区人民和地质勘探、考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伙伴。单峰驼主要分布于苏丹,索马里,印度等国;双峰驼近一半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

深圳野生动物园

这个是游客可以骑着拍照的。

深圳野生动物园

非洲大羚羊

是所有羚羊中的最大种类。因为它的个子巨大,上缴有点旋转,所以又称大羚羊或非洲旋角大羚羊。这种大羚羊的肩高一般在172--178厘米之间,大的可达182厘米;身体的长度在2.80—3.3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600千克,最大的几乎要达到1吨左右。

深圳野生动物园

企鹅

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属于企鹅目,企鹅科。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

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深圳野生动物园

海狸鼠

又名河狸鼠。分布于南美洲。体型大,短粗,体长43~65厘米,体重5~10千克。尾长而圆形,具鳞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长。头较大、鼻小,在水中能关闭。栖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处,穴居。植食性,也食软体动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兽,肉可食,现在已世界性广泛饲养,部分地区逃役者成为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深圳野生动物园

小熊猫

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听泡相对扁平;眶后突不完全发育或缺失;矢状嵴低;具翼碟骨;上腭高耸拱形,中间凹陷;中翼骨腭缢缩;冠突明显呈钩状。

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

獴科动物的通称,是一些长身、长尾而四肢短的动物,它们以吃蛇为主,也猎食蛙、鱼、鸟、鼠、蟹、蜥蜴、昆虫及其他小哺乳动物。獴是蛇的天敌,它们不仅有与蛇搏斗的本领,而且自身也具有对毒液的抵抗力。

深圳野生动物园

狒狒

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1属,通称狒狒。有5种:阿拉伯狒狒、几内亚狒狒、东非狒狒、草原狒狒和豚尾狒狒。体型较大,在灵长类中仅次于猩猩属。

栖息于热带雨林、稀树草原、半荒漠草原、高原山地、低山丘陵、平原或峡谷峭壁中。主要地面活动,也爬到树上睡觉或觅食。善游泳。能发出很大叫声。白天活动,夜间栖于大树枝或岩洞中。食物包括各种小动物及植物。群居,每群十几只至百余。主要天敌是豹。无固定繁殖季节,每胎产1仔。野生寿命约20年。主要分布于非洲,个别种类也见于阿拉伯半岛。

深圳野生动物园

山魈

世界上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1块骨质突起,其上有纵向排列的脊状突起,其间为沟,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雄性每侧约有6条主要的沟,其红色部分伸延到鼻骨和吻部周围,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称山魈。

山魈为群居动物,小群落生活,嬉戏于丛林及岩石间,主要天敌是花豹,但花豹一般只猎捕雌性山魈和未成年山魈。

深圳野生动物园

大熊猫

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一共两只,超懒,都在睡觉,一个正面也不给。

深圳野生动物园

大型猫科动物。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深圳野生动物园

斑马

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头完全相同。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斑马对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马强,但斑马始终未能被驯化成家畜,也没有能和马进行杂交。

深圳野生动物园

狮子

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深圳野生动物园

深圳野生动物园

耳廓狐

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如小猫一般大小。巨大的耳朵易于鉴别,耳长15厘米,耳朵与躯体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通过耳朵散热,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

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沙漠地带,其皮毛、耳和肾的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干燥环境。通常夜间觅食,食性广泛,包括水果、种子、小型啮齿类、鸟类、卵、爬行类和昆虫。

深圳野生动物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