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橫掃日本圍棋界,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同時代所有超一流棋手


地位:自1939年至1956年,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同時代所有超一流棋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頂尖人物全部降級,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被譽為“昭和棋聖”。

主要成就


實戰成績

1933年,吳清源十九歲,升為五段。這年春季比賽中得第二名,秋季比賽中與木谷實並列第一。同年,讀賣新聞社發起優秀選手選拔賽,吳清源在選拔賽中連勝勁敵木谷實和橋本宇太郎,取得與名人秀哉進行最後對決的權利。

這局棋吳清源執黑先行。他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佈局。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這在秀哉的棋派來說,叫做“鬼門”,是禁忌的走法。第二步黑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下在天元。這一創新的走法轟動了日本棋界。

但是,本因坊秀哉知道吳清源的實力,沒有輕敵。吳清源幾次下子使秀哉難以應付,他只得多次宣告暫停,回家與他的弟子們共同研究如何應付。因此,這局棋延長到次年1月29日才結束,下了三個月。在這期間,吳清源同時要參加秋季比賽和新聞社主辦的比賽等十一局棋。結果秀哉以兩目取勝。


據說,秀哉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他的弟子前田陳爾幫他出了一好著,即第160那一子。許多人認為,秀哉屢次提出暫停,回去和弟子們研究,把一局棋延長三個月,未免不公正。從此,日本棋院規定以後每局比賽必須當天結束,不得拖延。賽後,民意調查中顯示,吳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僅次於天皇。

1935年3月,瀨越憲作、鈴木為次郎對吳清源、木谷實的“報知相談棋”對局開始。最終吳與木谷執黑1目勝。

1938年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在引退前和木谷實下了一盤叫作引退戰的棋。結果木谷實勝了。按理,木谷實應當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後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們認為還有吳清源在。

究竟誰是第一人,還得清源和木谷實決一雌雄。於是,讀賣新聞社發起木谷實與清源十盤決勝戰。從此,吳清源十番棋時代開始。

1939年10月,吳清源與木谷實開始“鎌倉十番棋”比賽。到第六局時,吳以五勝一負把木谷實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吳最終以六勝四負戰勝木谷實七段。

1941年6月,吳清源與雁金準一的十番棋開始。至1942年,吳清源四勝一負領先,因顧及名譽問題,雁金退出比賽。

1942年年底,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十番棋開始。按規定對局為藤澤定先。至1944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結束。吳清源四勝六負,手合不變。

1946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開始。至1947年,吳清源和橋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吳以六勝二敗的成績將橋本降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結束,吳六勝三負一和。

1948年1月,吳清源與坂田榮男(先相先)三番棋舉行,吳三連勝。

1948年7月,吳清源與巖本燻本因坊的十番棋開始,至11月吳以五勝一負將巖本降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吳清源與巖本燻十番棋結束。吳清源七勝二敗一和。

1950年,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1951年8月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結束,成績五勝三負二和。

1951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一次十番棋開始。至1952年,吳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勝二負一和的成績擊敗藤澤庫之助九段。

1953年,吳清源與藤澤庫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開始。進行到第六局,吳五勝一敗將藤澤降為定先手合。

1954年,吳清源與坂田榮男的十番棋開始。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1955年,吳清源與高川格的十番棋開始。至1956年,吳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勝二負,將高川格(七段)降為先相先手合。最終吳六勝四負。

1958年,吳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名人戰前身,讀賣新聞社主辦)中,以八勝二負的成績奪冠。

1960年,吳清源在第三期日本最強者決定戰中,和坂田榮男並列冠軍。

1939年到1956年是吳清源的全盛時代,被稱為“吳清源時代”。

二戰初期,在日軍鐵蹄橫掃中國和東亞大陸的同時,棋士吳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軍奮戰,僅憑個人之力,在震古鑠今、空前絕後的十次十番棋中,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並把所有的對手打到降級,不是降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為相差二段的定先。

迫使敗者改變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備和強者公平競爭的能力,直至後來無人可戰,升降十番棋不得不結束。吳清源成為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被譽為“十番棋之王”“昭和棋聖”。


此人曾橫掃日本圍棋界,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同時代所有超一流棋手

擴展資料

吳宣稱一生追求和諧,並以《中的精神》為其自傳做名。但綜觀吳清源的一生,我們看到更多的卻並非和諧,而是執著,或說是固執。

也許正因為這樣,追求和諧、平和才成為吳先生的一種願望。對棋的執著追求是一個方面,在其他方面,吳清源也是極端執著。可以說,只要他認為對的,只要他看準了的,他一定會堅持到底。

到日本學棋剛站穩腳跟,吳清源就加入了紅教。紅教起源於中國,教義是“靈魂相互和諧、合作、和平共處”,“不語政治,世界無國境”,是鼓吹中日親善、不問政治的投降派組織。日本戰敗後,這一組織雖然已消亡,但吳清源一直聲稱紅教的教義直到現在他仍然遵守。

後來吳清源加入了日本專門騙人錢財的邪教組織璽宇教,其執著程度讓人不可思議。在日本政府取締這一組織的過程中,吳清源還曾進行過抵抗。到現在為止,吳清源從未承認自己在這方面有任何過錯。

1928年,吳清源14歲到日本。在中國,吳清源看到的是一幅窮困潦倒的社會景象,在街上討飯的比比皆是,而到日本後,日本社會的相對富足,社會治安相對較好的現狀給了吳清源深刻印象。

雖然中日關係不好,日本人“卻很溫暖地歡迎我”,這使吳清源有了“到家”的感覺,馬上產生了歸屬感。這種感覺伴隨了吳清源的一生,也是吳清源所謂漢奸行為的根源。

1932年,吳清源提出加入日本國籍,遭到在日華僑和中國大使館(加入日本籍必須取消本國籍)的一致反對,就連其老師瀨越先生也並不支持。這時吳清源性格中的堅韌和執著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經過4年的不懈鬥爭,動用了各方面關係,最終還是日本外交部的清水薰三找到中國使館,進行了威脅恐嚇,才使中國方面被怕放棄了吳清源的國籍。吳清源終於如願以償成為日本國民。從此,吳清源完全站在了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日本侵華戰爭(吳稱日中戰爭)爆發後,吳清源表現得相當積極,在後方積極參與支援活動。

1941年,吳參加了棋手組織的“棋道報國會”,通過下棋到軍營勞軍。

1942年應南京“汪偽”政府顧問青木一男的邀請,隨同瀨越到中國勞軍。到達上海以後,飯店旁就有人貼上“殺死夷化漢奸吳清源”的標語。吳清源說:“因為中國人認為我去慰問鼓勵日本軍人,是嚴重出賣祖國”。

但他本人對此頗不以為然。吳說:“我相信天意是要中日親善的,但中日親善也不是馬上就可以解決的。我信仰的紅會就說‘不語政治,世界無國境’,所以我也在超越民族或是國家的心理。”

吳清源當時已經超越了民族和國家,認為日本統治中國是必然的,是中日親善的必然過程,中國人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這些吳清源也從來沒有否認,而是一直津津樂道,認為符合自己所謂“中的精神”。

不過吳清源畢竟沒有忘了自己是中國人,在許多屬圍棋迷的日軍寫信給他時,總是回信請他們“別太虐待中國人”。就是這一句令中國人心寒的話,也一直被吳清源反覆提起,作為自己做得好事讓大家記住。

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政府將吳清源收回,剝奪其日本國籍,授予中國國籍。對這一點,吳清源很是不滿,認為中國政府並沒有徵求其個人意見,但因為日本戰敗,雖然有怨言也不敢說出來。

雖然其後幾十年,吳清源沒有日本國籍,但他卻從來沒把自己當成中國人,而認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併為爭取日本國籍鍥而不捨的奮鬥,最後終於如願以償。

應該說,吳清源本人是相當矛盾的。雖然“根在北京”(吳清源語),但一直以自己是日本人為榮,即使戰爭時期,也完全站在日本人一方。華人世界給了吳極大的榮譽,吳在欣然領受的同時,心裡也免不了有些惴惴不安。

從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對吳清源可以說既愛又恨,充滿著矛盾。當吳清源戰勝一個個日本高手的時候,我們歡呼雀躍,捧其為民族英雄。當吳清源勞軍時,我們大罵其為漢奸。

吳清源要改為日本籍,國民政府進行了堅決抵制,拖了四年之久。在抗戰勝利後,立即剝奪其日本籍,授予中國籍。能給予的榮譽給了很多,很多時候閉口不提其是非,以至很多人都錯以為吳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我們中華民族是寬容的,有時候寬容的有些不合情理。有些人做了漢奸,但做得冠冕堂皇,甚至被人敬仰,我認為這是十分危險的。

反過來,我們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手段。對吳清源這樣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通過感化,使其徹底為日本服務,可以影響多少人呀,最起碼對中國在戰時的士氣是嚴重的打擊,這一點抗戰時大家就看得很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