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很重要!一文带你读懂检验报告

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亚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健康,对疾病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一些重要的疾病,同时可以全面估计自己的健康状况,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保健。

有许多疾病例如:高血脂症、血糖增高、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肿瘤等病症在早期并无不适症状,特别是不少恶性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是在进行健康普查或在看其他疾病时被发现的。如果发现过晚,往往会失去治疗的时机而遗憾终生。及早发现疾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拿到报告却一头雾水?一文带你读懂检验报告。

01血常规结果怎么看?

1.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2)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参考值】男:120~160 g/L,女:110~150 g/L

【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2)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成人:(4.0~10.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2)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7)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8)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9)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4.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2)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02

尿常规结果怎么看?

1.尿液酸碱度(pH)

【参考值】6.0(范围4.6~8.0之间)

【临床意义】

(1)受饮食影响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2)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给予酸碱负荷后因不能排酸(Ⅱ型)或回吸收碱(Ⅰ型),使尿不能达到应有的酸度而呈中性或弱碱性。

2.尿蛋白质(Pr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即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定量时蛋白质>100mg/L或>150mg/24h。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2)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包括①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②立体性蛋白尿,因直立体或腰部前突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3+)。

3.尿糖测定(Glu)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增加见于糖尿病、肾糖阈减低。

4.尿酮体检查(KET)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

5.尿胆原(URO)

【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即呈阴性)(Ehrlich法)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肝细胞严重受损。

6.尿胆红素(BIL)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硬变、肝炎。

7.尿亚硝酸盐(NIT)

【参考值】新鲜尿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大肠埃希菌属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

8.白细胞

【参考值】

0~3/HPF

【临床意义】增多主要见于细菌性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炎及肾脓肿等。

9.红细胞

【参考值】0~偶见/HPF

【临床意义】离心尿红细胞≥3/HPF为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等。

10.尿隐血试验(OB)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寒冷性血红蛋白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注异型血、药物引起的溶血。

11.尿比重(SG)

【参考值】1.015~1.025

【临床意义】尿比重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还受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地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03

血糖结果怎么看?

1.血糖(GLU)

【参考值】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2)病理性高血糖: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颅内压升高,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升高),胰岛α细胞瘤。

(3)生理性低血糖:如饥饿或剧烈运动。

(4)病理性低血糖: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糖原累积症。

04

肝功能结果怎么看?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0~40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胆管炎等;②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等;③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以及外伤、严重烧伤、休克、胰腺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4~40U/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①心肌梗死后6-8hAST出现增高,18-24h达高峰,一般上升至参考值上限的4-5倍,4-5d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可能梗死灶扩大或新的梗死发生。②肝脏疾病时,AST随ALT活性增高而增高。③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胰腺炎、肺梗死及溶血性疾病等。

3.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成人3.4~17.1μ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阻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05血脂结果怎么看?

1.总胆固醇(CHOL)

【参考值】3.50~6.50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脂肪肝,肝脏肿瘤。甲低,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和症,妊娠中后期也可见CHO升高。

(2)减少:肝实质性病变如急性肝炎,肝硬化。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也可见CHO降低。

2.甘油三脂(TG)

【参考值】0.28~1.80 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脂肪肝及其它肝病,SLE,胰腺炎,糖原累积,妊娠中后期,先天性脂蛋白脂肪酶缺陷。

(2)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和肝功能严重低下。

3.高密度脂蛋白(HDL-C)

【参考值】0.71~1.68mmol/L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4.低密度脂蛋白(LDL-C)

【参考值】1.81~3.36m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

06肿瘤三项结果怎么看?

1.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20ng/mL

【临床意义】甲胎蛋白升高常见于:

(1)原发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除外),定量试验常大于400ng/ml;

(2)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在300ng/ml以下;

(3)其他肿瘤肝转移;

(4)正常妊娠孕妇12周至38周可升高,多在40~540ng/ml之内;

(5)急性失血后偶可升高。

2.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ng/mL

【临床意义】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3.铁蛋白(Fer)

【参考值】5~223.5ng/mL

【临床意义】

(1)血清铁蛋白升高主要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慢性贫血病、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瘤、炎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肝细胞损害等疾病。

(2)血清铁蛋白降低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此外亦可见于大量失血、隐性缺铁、长期腹泻及营养不良等.

07乙肝两对半结果怎么看?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2.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3.只有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4.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或者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5.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以上临床意义需要综合判断,甚至有些异常报告需要结合问诊、其他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也不必要因为某一数据偏高或偏低过度担心。可以咨询医生,来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要想保持健康,定期体检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