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就不干活了,坐享其成挣高工资,大家怎么看?

百华30


评上高级职称,确实在职称上已经"到头"了,虽还有个"正高"在招手,却已是遥不可及。

但就能因此坐享其成不干活了?学校的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病没痛的不会另外安排"轻松"的工作,此外还有学生成绩、聘用、等级工资晋升,人生还有盼头和努力方向,人不是为了高级职称而生的。

其实,越是老教师,他们敬业精神就越值得学习,他们奉献的意识要比很多老师强。就我看到的,他们都还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记得,曾去听了一位老教师的"最后一课",第二天他就要退休了。上课时我们频频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可他却摆摆手让我们放下,平静地对我们说:"让我把这一课上完。"等到下课,当我们全体起立为他鼓掌,准备献花,他却头也不回地匆匆走出了教室。

一辈子的平淡,却承受不了这"最后"的掌声。让人唏嘘。


南山刘向雄


职称制度的败笔!


手机用户50046073500


个别高级职称老师没有上课的主要原因还是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允许(其它职称的老师也存在这种情况)。毕竟有部分高级老师从年龄上来看也快退休了,学校从教学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及精力考虑,往往也会让老年老师少担任教学任务。大家也没必要发牢骚,人人都有年老的时候。


绿树70214011


我老婆就是老师,工龄十三年,教初中英语,的确是这样,很多教师熬到高级职称后就不怎么努力工作了,代课也不多,班主任也不干,监考派遣也不去,一个月,一万多的工资,寒暑假美得不行,可怜刚入职的新教师,多劳动,多付出,出试卷等等,真是不公平


Abstinent


客观的讲,有评上高职就不教课了的情况,但是也不是闲职吧。学校的各种事情很多,尤其一些大学校,各种工作都需要人干。大多数高职还坚持在一线。你不能说你没评上高职,就看不惯这,看不惯那,这是酸葡萄的心理。最好的方法,按照评职的条例,努力准备东西,你不说你很有教学能力吗,高职的评审,主要看业务能力。


球球孤芳不自赏


我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人员将践行:立德树人育担当人才,筑梦铸魂启复兴国民一一是应当之责任,不需要过度关注节日本身。而要关注教育本真:社会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个体)、学校教育(国家)三个维度的一致性、互补性、全面性。育快乐健康成长的人、育有中国心的人、育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育能够独立创业创作思考的人、育有孝心有学识的人、育能创造价值的人。如果片认为教育就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哪里学校的孩子出了问题就反思黑老师、黑现行教育制度、黑家长。到了教师节就发几条感谢信,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谈君6946217192


小便整天弄这样伤人谣言的题目,是外国反华分孑吗?还是无事做想通过骗流量发财?高级教师有个别年老了少一点工作很正常啊!反过来,未获高级的更多人工作量不够,教学成绩未够好,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同校年纪差不多的老师中,除极个别领导外,获高级的基本上教学水平较高!小便何必整天煽风点火呢?


炮打猪云东方朔季冠朝


这是正常的呀,你比如很多人当了领导以后也不干活了,都安排下面的人干,工资还高得多,还有那些当了专家的,也不干活了,整天去搞点项目,评审什么的,接了活就安排给别人干,所以老师老了,评上高级职称了,也该歇歇了,这是他应得的,是对他前几十年的肯定,是对于搞技术,搞专业的人的一种尊重。如果辛苦了几十年,老了还要跟刚毕业的小年轻一样拼命,你让那些刚毕业准备搞技术,搞专业的小年轻看了会怎么想,想到自己几十年后也那样,岂不是毫无动力去争取评高职。


洗具132


职称是块“钓鱼的肉”。晋升职称后产生不同程度的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是职称制度造成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严重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以来,职称制度“终身制”一直是职称制度的核心内容,而职称制度如果不能形成动态的“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竞争机制,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在此,美国大学的“非升即走”机制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职称管理制度


大悟66986883


制度不合理,怪人干啥,遇你也一样,评上者或付出辛劳,或付出金钱,或付出精神,或付出肉体。制定者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怪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