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的孩子為何不願意再和父母說心事?

蕊蕊在父母面前總是一副開朗無憂的快樂面孔。父母不知道的是,除了一個好朋友能聊聊外,蕊蕊更多的時候就靠著一本帶鎖的日記本來獨自消化各種挫折和苦惱。連被校外的小混混敲詐、被同校的女霸王欺凌這樣的大事,她都埋在心底。要不是來家做客的同學說漏了嘴,爸媽根本不知道女兒經歷過許多暗黑事。他們在心疼女兒的同時又深感痛心和失落:女兒揣著的心事承受的壓力,為什麼不願意向父母傾訴?

這不是個例,許多父母都有過這類的難過和不解,為什麼自己辛苦撫育大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卻跟自己不再親近?有了心事,不願意再向自己求助?他們覺得自己為孩子百般操勞,理應得到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理應在孩子心目中佔據著重要的首位。

其實,孩子並非無情無義,事實上,絕大多數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和養育是有感恩之心的,他們能夠理解父母的不易和艱辛。但親子心理的距離遠近,主要靠有效交流的質量,是否和父母聊得來,能否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相容和接納。

孩子不再吐露心事,原因有三

第一,是家長交流態度問題。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是不成熟的,而自己經歷過社會種種磨練,有資格做孩子的表率。孩子要全面聽取自己的寶貴經驗,按照自己想的說的正確的模式來行事。所以,家長無形中抱持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教育和批評態度。無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事,家長總會按自己的標準先入為主地對孩子加以否定和打擊。這讓孩子不能從家長那裡獲得應有的肯定、讚賞和喜歡,在父母面前不得不表現出一種畏懼、膽怯、迴避甚至被動服從的姿態。他們將父母視為一種不愉快的存在,就不再願意與父母主動溝通。

第二,家長不理解年輕人的世界,交談容易出現代溝。每代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交流的語言體系和風格。如果想順利地進入年輕人的世界,多少需要了解一些年輕人的關注點和語言。有些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又不肯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在交流中容易引起尷尬。社會能力日益變強的孩子,發現家長越來越脫節,不肯變化、僵化落伍,自然就失去了積極和主動交流的意願,有的甚至在手機和互聯網的社交溝通媒體上屏蔽、拉黑了父母,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這樣才是避免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最安全的做法。

長大了的孩子為何不願意再和父母說心事?

第三,家長不善於調整與孩子交流模式。孩子幼年的時候,懵懂無知,家長扮演了全知全能的權威角色,孩子對家長是大寫的崇拜和無條件的服從,家長的角色讓父母充滿了勝任感和成就感。隨著孩子認知能力增強,甚至遠遠超過了父母,孩子需要一種全新的親子交流方式。可家長形成一種固有的交流習慣,他們甚至不習慣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有主張,說話頭頭是道、引經據典,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反駁自己。這種讓自己陡然喪失了權威感的交流格局,讓許多家長感到失落,受到挑戰,乃至喪失尊嚴。

面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我們會自動地選用一個合適的自我狀態來應對。在未成年階段,家長用父母自我狀態,孩子用兒童自我狀態來交流,這是一種契合的匹配。而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自我意識不斷髮展,他們要求進入成人自我狀態,而家長依然維持著過去的自我狀態,這就形成了不對等不協調不同步交流模式,就沒有辦法愉快地交流和溝通了。孩子們覺得沒有得到足夠的界限感和獨立意識,他們的心事,就沒有辦法對家長開放。

打開孩子心扉有兩種正確方式

第一,持續真誠地耐心傾聽。當孩子有意訴說時,家長一定要按捺住否定、批評等可能帶來的急躁和脾氣,控制住急於當導師、做引導的慾望,多從孩子視角看問題,不要急於下結論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孩子的敘述,家長不妨用鼓勵性的語言,讓他們將心裡話全盤傾吐出來。對孩子的過失,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應盡力包容,幫助他們分析其中的是非得失,適時提供避免重犯錯誤的方法和技巧。對於孩子的情緒困擾和情感傷害,家長應在情感上給予共鳴和回應。比如,接納他們的負性情緒,理解孩子對著自己大喊大叫是一種發洩,並不是無理衝撞和不禮貌。只要能用真誠的態度、溫和的手段和語言讓孩子感覺到被充分理解,幫助孩子修復內心的創傷,並使孩子得到切實的幫助,他們自然就會把父母當成最貼心的人,就更願意向父母袒露心聲。

第二,無條件地積極關注。家長在和孩子交往中,要堅持用積極的眼光去接納自己的孩子,找出他們的閃光點並注意塑造和培養。在生活中,家長總希望孩子認可自己,內化自己的教養內容。但這在現實中往往或多或少會帶來一些觀念上衝突。因為孩子並不是只有被動聽取和吸收父母意見、建議和經驗這一個受教育的途徑,他們可能更偏向於更加開放和多元的網絡信息和社會交際網,父母的心理安全區內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或許只會被孩子們選擇性地接受。家長不要為此而感到失落甚至痛心。應允許孩子打破父母的心理舒適區,這樣家長才有機會與孩子平等相處,增加交流的機會。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衛所-李則宣、黃任之)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