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四万亿”等重走老路的幻想

总理在3月10日国常会提出: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便是发送了淡化经济目标,把稳定就业放到比保增长更重要的位置上的信号。


为什么要淡化增速目标?因为疫情冲击国内消费、生产,海外经济风险加大外需冲击,完成增速翻番目标存在客观实际困难。去年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0.67个百分点,海外疫情必然冲击外需,净出口贡献将下降。一季度消费受冲击较大,疫情结合后会有所弥补,但消费增长弹性不大。如果坚守翻番目标,也即GDP要实现5.6%或以上增速,重担将落在投资上,但仍然难以完成:我们用AR模型模拟压力测试发现,假定一季度消费0增长,2季度大幅反弹至10%,三四季度保持8%,再假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滑10%,那么要完成5.6%增速,后面三个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要从去年的5.4%回到14%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10%。而制造业投资更偏市场化,疫情冲击后要强劲增长较困难。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9.9%,基数相当高,投资在一季度销售及开工双冲击过后大幅度增长到10%以上非常困难。基建逆周期作用无疑需要加强,我们估算理想情形下基建增速可升至10%左右。但总体上,投资难以达到我们前述压力测试所需要的增速。增速目标淡化后,相关压力可以减轻。


淡化增速目标不代表放任经济增速无限下滑,还要守住稳就业的底线。前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保增长意味着GDP要实现5.6%去完成翻番目标,这个比较难实现。而稳就业的核心是三个方面:一是存量的就业;二是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三是没有固定就业的农民工。今年有874万大学生毕业,这是今年稳就业的核心。根据近年1个GDP百分点对应200万人新增就业的体量,把接近900万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稳住,基本上5%左右就可以了,哪怕再低一点点问题也不大,但如果明显滑落到5%以下也是不行的。因此,淡化目标是将对增速的要求适度降下来,而不是说没有要求。当然,经济中始终会存在就业不平衡,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始终可能给存在。


如何稳住就业?稳住存量就业要求尽快推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目前进展良好。同时,国家配合采用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尤其是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民企创造了80%的就业),

保持经济全年仍然扩张,从而吸纳新增就业。此外,国家还在扩招、鼓励创业、鼓励企业延迟招聘等方式上助力稳就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总理在国常会上还特别提出“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整个国家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是今天能够想象的。但当时很多地方开了口子,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的形式。”这就说明,改革开放、放管不仅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也符合稳定就业的要求。按照前文测算,今年基建增速会比去年抬升,从而基本可以稳定农民工就业。上周我们已经提出,为支持中小企业,定向降准宜早不宜迟。本周定向降准落地,这也与稳就业相辅相成,为3月继续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我们此前报告测算了3月的流动性环境,认为受节后资金回流、财政投放等利好影响,流动性仍然充裕,全面降准必要性不强,但为抗击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定向降准宜早不宜迟。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在海外市场恐慌加剧,流动性危机加大的背景下,央行为国内营造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避免出现危机传导。更重要的是,定向降准主要定向于支持中小企业,这在当前稳就业的目标下不仅合理,且有必要。


总体上,增速目标淡化后,我们对“四万亿”等重走老路的幻想就可以打消一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不会因为疫情冲击发生转变,改革开放、科技强国、释放消费潜力还将是经济生活中的主题词!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二次波动;海外疫情扩散引发经济危机

证券分析师:沈新凤 执业证书编号:S055051804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