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蘇天培媽媽,大庭廣眾下這樣對待兒子,親子關係會好嗎

追《安家》第17集,我被蘇天培媽媽和兒子之間仇人的情形嚇到了。儘管每天聽著小區裡父母的吼叫聲、孩子的哭鬧聲,摔東西的噼裡啪啦聲,但是我一直以為,也就是孩子做作業時才會忍不住發脾氣,不做作業就會母慈子孝。可是沒想到,蘇天培媽媽除了陪孩子做作業時吼叫得震耳欲聾,連在外面都在訓斥著孩子不爭氣。這樣的親子關係能好嗎?

《安家》:蘇天培媽媽,大庭廣眾下這樣對待兒子,親子關係會好嗎

蘇天培已經上初中了,而媽媽居然還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著兒子,還在責怪兒子怎麼這麼一副態度呢?

《安家》:蘇天培媽媽,大庭廣眾下這樣對待兒子,親子關係會好嗎

每個孩子都有被肯定的需求,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歸屬感的需求。

試想如果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被領導訓斥,被其他人責罵,我們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嗎?我們都如此,何況是孩子呢?人要臉面樹要皮,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希望被人尊重和肯定,這樣他們才會感到自己的價值,才會去尊重別人。

《安家》:蘇天培媽媽,大庭廣眾下這樣對待兒子,親子關係會好嗎

而媽媽大庭廣眾之下的訓斥和責罵,不僅不會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用心,只會讓孩子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對抗和叛逆上。

親子關係好,教育才有效。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批評?


著名的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在《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育》書中講道: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會形成一個防衛機制,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會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這個人講的每一句話你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篩選出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義。

也就是說,大腦對批評是天生抵制的,如果我們長久地批評孩子,大腦內就會開闢一道防衛機制,自動過濾掉父母的批評和訓斥。而孩子在父母的批評時,就會消極地抵抗,要麼沉默,要麼叛逆做出出格的行為。

而且腦科學研究發現:左腦是理智腦,右腦是情感腦,兩者是分家的,是在不同的腦神經迴路上來處理的。只有先處理好情感,才能談理智。

所以,孩子是天生不喜歡批評的,只有我們先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好,才能談道理。


多用肯定式,少用否定式,打開親子溝通的通道


在和孩子的親子溝通時,我們儘量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不要在公眾場合訓斥責罵孩子。孩子感覺好,才會表現更好。

  • 不要動,不要亂扔東西,不許玩,不能碰,不行,不可以拿,不要淘氣,不能看電視……
  • 不做完作業,不能看電視。
  • 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學校。

太多的否定詞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產生逆反之心。而肯定的語言,則會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劑,滋養孩子的成長。

如果我們害怕孩子受傷,希望孩子遵守規則,可以嘗試把否定句轉化成肯定式,告訴孩子如何做,而不是阻止孩子做。

比如我們害怕孩子騎滑板車太快摔跤,不要說“不要快,等等我”,因為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她還會覺得你在和她玩追逐遊戲,會騎得更快了。相反,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說“騎在我右邊,一起吧”。

家庭是孩子汲取營養的地方,否定的語言結不出豐碩的果實,而肯定的語言和愛的關懷就像肥沃的土壤,讓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

寫在最後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用什麼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想讓孩子有愛心和善心,就用肯定和愛的語言滋養孩子。否定和批評只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自卑。

所以,愛孩子就多肯定孩子,多賞識孩子,少批評,少否定,用肯定和愛滋養孩子的一生。

關注 ,關注育兒,持續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