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你還會去嗎?

婚裡婚外


外出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當然回去,因為旅遊的目的不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但本人想反問的是,既然旅遊了,為什麼不拍照?你的眼力好都能記錄下來?並能長期不忘嘛?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你沒有家人親戚朋友嘛?不願與他們分享你的旅遊經歷嘛?你到底是個啥樣的人?自私自利到了何等的地步!本人旅遊不但拍照,還要拍好,特別是以遊客的角度詮釋景色,還會盡量和各國友人合影。當天把能反映特點的照片編輯好,按九宮格排序發朋友圈,與親友們溝通心得。回來後還要溫故旅遊行程路線,還要寫微博記錄,最近又增加視頻,發到頭條供更多的興趣愛好者檢測。


1963流氓兔


旅遊,已經是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好不容易出去一趟,不讓拍照,不讓發朋友圈,那不白去了嗎?

自從退休後,朋友圈就成為我跟所有我認識和認識我的朋友們“見面”的機會。如果有幾天沒露面,那就極其危險了,鋪天蓋地的問候就來了,更有“哀悼”的口氣,還以為我咋地了呢。

之前,成天發在家裡的生活情況,也就那幾件事:寫字、畫畫、逗鴿子、唱歌等比較高雅有品味的事兒。那些吃喝拉撒睡的俗事兒就算了,大家都知道,咱是文化人兒,好幾個文憑呢,得注重形象。

因此,旅遊成為咱走出去,添加高雅生活節目之必須。其實,我這人好靜不好動,讓我一人在犄角旮旯看書,我能看一天絲毫不動。在媳婦、姑娘連推在拽下,好不容易出去旅旅遊,還不讓拍照、發朋友圈炫耀炫耀,那不是白去了嗎?還有啥意義?

因此,對我來說,上哪兒看啥都有啥景緻,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讓朋友們知道,咱旅遊去了,咱不是竟擱家待著,咱還歡蹦亂跳地活著。





0大木瓜0


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吧。我是一個狂熱的旅遊愛好者,這幾年出來上班賺的錢基本上都花在旅遊上了。但是我基本沒有拍過照,更別提發朋友圈了。

2019年我一共去了5個地方(成都,桂林,浙江,杭州,閬中),這五個地方加起來拍照的數量一雙手就能數過來。很多身邊的朋友都問我為什麼出去玩不拍照,不發朋友圈。三個字概括所有情緒——沒必要。

在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中,朋友真的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多屬於表面朋友。這是我不喜歡發朋友圈的根本原因。你出去玩,沒人關心你去了哪,沒人關心你吃了什麼幹了什麼,甚至會被同事嘲諷為“炫耀”,這些因素促使我更加不願意拍照。

我知道,有些槓精一定會說你出去玩不拍照不發朋友圈,那你花錢出去玩的意義在哪裡?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習性。我就是屬於那種個人化的人,我幹了什麼,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去了哪都不需要告知別人,別人感興趣可以直接問我,我願意告訴你,但我不會主動來告訴你。

旅行的意義對我而言就是一場旅行而已,無非就是為了開開眼界,換換環境。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去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玩一圈,再回到自己活膩了的地方繼續活。我生性喜歡自由,我向往新鮮的人、新鮮的物、新鮮的景。所以旅行從來不是為了旅行而旅行,也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的,旅行只是讓自己換個情緒,換個活法。

另外,我每次旅行都會帶上家人或者摯友,因為和家人、摯友一起出去會使家人、摯友之間關係更加融洽。最想分享的人就在身邊,我就更不需要去拍照、發朋友圈了。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不排除很多朋友會噴我,覺得我是異類,但是各有各的活法嘛。我也沒說出去拍照、發朋友圈不好,只是我個人不這麼做,不代表大眾的口味和審美。


豆在囧途


微信剛開始時我外出旅行發朋友圈~因為那時的朋友圈只限於家人朋友和最好的親戚,用意就是報個平安,到什麼地方了。現在外出不怎麼發了,發也一個風景照片,因為現在的朋友圈沒有什麼朋友了……都是些什麼人?你想去吧雜了……再發朋友圈,就是拉仇恨了,所以不能發了。


手機用戶74747336157


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現在出去遊玩,我也很少發朋友圈。

一、感覺發朋友圈沒什麼意思。

我們發朋友圈的目的是什麼呢?

無外乎,記錄生活、分享快樂、引起別人關注,或是成為一種習慣⋯⋯大致上逃不開這幾種情況。

假如只是單純地記錄生活,我為什麼要發到朋友圈,供大家評頭論足呢?

我可以寫日記,可以把照片收藏在自己的手機相冊裡,即使發在微信裡,但設置成"僅自己可見"。

以上種種,都不違背記錄生活的初衷。

如果是為了分享快樂,或者是引起關注,我發現自己如今早已超越這個境界了。

自己的生活,自己品味,不足為外人道也。

因此,也就不太需要他人的關注與點贊,也就沒什麼興致把自己的旅遊經歷發到朋友圈裡。

二、對拍照無感。

出去旅遊,我很少拍照,即使拍了,也是風景照居多。


人物照少之又少,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沒自信,覺得自己不上照。

照片裡的人還沒本人好看,拍得再多,日後留著看,也是心塞。

三、旅遊的真正意義。

《讀書與旅行》一書的作者詹宏志說:旅行,是人對遠方和未來的疑問和探索,是人生的一種指引。

只有我們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經歷更多,體驗更多,才能獲取更加豐富的見聞。


而這些收穫,不是發個朋友圈就能替代的。

人生匆匆數十載。

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挖掘;有那麼多的曼妙風情,等待我們去用心品味。

如果我們只是借出遊的機會,走馬觀花,拍個照,發個圈,是否少了點什麼呢?


粉紅的青蛙


我們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自己去旅遊是為了什麼?如果旅遊主要是為了拍照和發朋友圈,收穫點贊和留言,那麼不拍照的旅行當然就不會去。同樣,如果旅遊主要是為了拍照取材寫文章,或是為自己日後留點照片以便回憶和念想,那麼不拍照的旅遊去了也沒用。相反,如果旅遊只是為了放鬆渡情,貼近自然,或是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那麼不拍照又何妨呢?當然還是去啊。

我們無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別人拍照發朋友圈的庸俗淺薄,也無權嘲諷那些不愛拍照默默旅行的朋友假裝清高,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有其性格特徵,興趣愛好,只要不對別人造成困擾,拍照或不拍照又都怎麼地?

我大多數時候還是會在景點拍照的,不過拍的數量有限,也大多以純風景照為主,但不是為了發朋友圈(本人已兩年未發過朋友圈),而是為了欣賞風景,感受當地文化,增長見識等。如果不能拍照,我還是會去的,旅遊帶給你的體驗,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等是無法用相機一一記錄下來的,比如,我以前在伊斯坦布爾著名的蘇萊曼尼耶清真寺的禮拜廳裡,遇到的一位準備做禮拜的穆斯林女孩,她不一定是喜歡別人拍她照片的,但她願意和你交談。她問我是來自何方,問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向我介紹穆斯林每天五次的禮拜,她的學校,她的生活。不要覺得戴頭巾的穆斯林女孩難以交流,她們其實非常熱情淳樸。這些都是無法用照片表達,但又是旅途中難忘的經歷。

香港著名作家張小嫻說過她出門旅遊是不拍照的,她在《不拍照的旅行》一書中說到:

風景是風,是水,當我看到一片風景,那片風景也吹拂過我的日子,流過我的生命,它愉悅了我,我也在它那兒留下了足跡。有沒有留下憑證,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最美好的風景和最愛戀的旅伴,都陪我走過那一段天涯路。

總之,對於不拍照不發朋友圈的旅遊是否會去,取決於你旅遊的目的,無論怎麼選,快樂就好。


艾謝在土耳其


如果旅遊不拍照,不發朋友圈,我還是特別喜歡旅遊的。

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很少有同學有照相機。照相機還需要135或者120膠片那。即使有相機,也不怎麼捨得隨意拍照。那個時候我們利用假期,也經常出去旅遊。遊黃山,爬泰山,走蘇堤,看西湖,逛南京路,看外灘。。我們享受的是旅遊過程的快樂。當然也羨慕別人在景點好看的地方留影拍照。

現在有條件了,有手機拍照,走到哪,就拍到哪。至於發不發朋友圈,無所謂了。無外乎是想和好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快樂。如果是炫耀一下,也許還招來羨慕嫉妒恨吧。。


wq5692


我想我還是會去的,我認為,旅行的真正意義不是為了拍照也不是為了發朋友圈,而在於找尋自我。

現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知世界,昨天忽聞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燒碎了網民的心,這其中就有我,記得有人和我說過以後蜜月旅行就去法國,但還沒等到婚禮,卻先等來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象徵意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巴黎聖母院就這樣毀於一旦。這讓我不禁想起當年四川九寨溝的地震,聽此消息時更多的是惋惜,多少次計劃要去看看大自然的神奇,看看五彩池,誰曾想大自然的殘酷震傷了這份美好。

如果可以,儘可能去旅行吧,尤其是女孩子,當你走出你生活的小,你會發現世界的大,在旅行中放下執念,放下過往,放下所有,不去刻意尋找拍照的美景,因為任何你走過的發現的美景留在心裡就好,不去執著發朋友圈,如果可以,向朋友訴說你遇到的美似乎更有感染力,而不是為了讓人點贊。

在旅行中去找尋真正的自我,真正去感受世界的大,世界的美。





鄉下佳佳


你好,我是旅遊領域創作者驢小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我的回答,肯定會去。

不知不覺,外出旅遊已經逐漸變成了朋友圈裡的一組各種照片,加上定位,配上一段憂鬱小清新的文字,等著收割一波朋友圈點贊。

這種情況還算是比較高大上的,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在景區觀看各種表演的時候,直接打開錄像功能,一段又一段的小視頻,不停的在朋友圈更新,畫面晃晃悠悠,各種跑焦的都無所謂。目的只有一個:在朋友圈裡證明自己過得很瀟灑,自己正身處在“詩和遠方”。

那麼,我們是為什麼而旅行?

外出旅遊,不僅僅是為了活在別人羨慕的眼光裡,更重要的是讓這趟旅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收穫。

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

遙想當年,手機還只是手機,沒有朋友圈、沒有微博,更沒有高鐵,外出旅行,遇見的困難遠比現在多。但是,歷經各種艱險到達的目的地,才會讓人更加珍視遇見的一切。

遇見喜歡的美景用鏡頭記錄下來,日後在翻閱照片的時候,回憶起旅遊的點點滴滴,才是照片最原本的意義,不要讓攝影成為旅遊的負擔。強迫症患者一定要在朋友圈湊齊九張圖,兼職美圖秀秀特約修圖師,一位低頭沉浸在手機裡,對路上的各種美景、美食視而不見,相比之下,這趟出行的成本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了。留下讓自己感動精彩的瞬間,放下手機,多抬頭看一下眼前的風花雪月,這就足夠了。

所以,讓我們輕裝上陣,約上知己,帶上行囊,一起出發吧。

驢小旅,旅遊愛好者,日常分享旅遊見聞,關注今日頭條“驢小旅”,一起探尋星辰大海。


驢小旅


首先表明一下我的觀點,如果不拍照,不發朋友圈也一定會去旅遊。大抵有以下幾個原因:

1.我認為旅遊更重要的過程體驗,而非向別人展示或分享。

旅遊活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兩項必要的前提條件:個人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時間。現代人們的旅遊形式和目的多種多樣,例如近年來火爆的親子游以及新型研學旅遊,但萬變不離其宗,人們旅遊總有其特定的目的。對於我個人而言,發佈朋友圈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它可以作為一項附加項在旅遊過程中順便完成。相信大多數人旅遊是為了放鬆身心,享受假期,洗滌靈魂,學習知識。或許你對某個景點喜愛已久,或許是受到高曉松所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啟迪,你背上行囊走向遠方,相信真正出去旅遊的你只是將拍照作為“定格美好瞬間”的一項補充措施,拍或不拍都可接受。

當然了,我並不否認發朋友圈的好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拍照、發朋友圈的過程也是旅遊的美好經歷。如果可能,我是樂意將旅遊中的圖片和視頻發佈到朋友圈,這並不是說向其他人炫耀什麼,而更偏向於向朋友分享快樂,分享旅途中的美麗風景。既能將美景記錄下來,有得到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何樂而不為呢?

2.如若真的對我的旅途有“不拍照,不發朋友圈”的限制,我想我會更加珍惜這次機會。

如果沒有拍照也不發朋友圈,我想我會更加心無旁騖,好好地在旅途中用眼睛和耳朵等身體感官來觸摸世界,更好的將美景記到心裡。體會一次古人旅行時的感受,並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遊覽時將美景轉化為詩歌的魅力,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力量,體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漠的壯闊。

3.“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歌德

歌德所言正是我想談的觀點,旅途中的樂趣遠比拍照本身來的實在,如果在旅途中不好好珍惜,那麼即使以後欣賞圖片也難以想起當時的內心感受,甚至一些人拍完照片也不會再拿出來欣賞,讓它永遠停留再相冊的最底層,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


綜上所訴,我的旅行,可以沒有照片,也可以不發朋友圈,因為我注重的是旅途過程中的體驗和心靈的昇華。

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