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書是你逢人就推薦的?

相忘於江湖369


經常也有不少粉絲私信讓我們推薦書目,這一次,知我心理學的編輯部小夥伴們每人推薦了自己看完之後會逢人就推薦的書,整理出以下的一個小書單,包括心理學、旅行、文藝作品等等,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是與心理學相關的兩本:

1. 《逃避自由》

心理學家艾裡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可能更廣為人知,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弗洛姆用嚴謹流暢的文字梳理了現代人的孤獨與自由的發展變化,分析了人們為什麼會逃避自身的自由,進而論證極權主義機制滋生的深層原因。主旨是深刻的,語言卻清晰流暢,值得一讀。

2.《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很多心理學知識讀來簡單明瞭,但背後的研究過程往往被人忽略了,而它們本身足夠重要和深刻。這本書就介紹了心理學上諸多著名的研究,讀起來能讓人較為迅速地瞭解心理學究竟在如何探索人類內心和行為,對這門學科建立起較為準確和清晰的認識。

接著,這兩本書分別是隨筆和書信,它們和心理學看似遙遠,但兩位文學大師在這些作品裡對世界與人生、愛與孤獨、疾病與痛苦進行了深刻的思辨和闡述,值得放在床頭時常翻閱。

3.《卡夫卡隨筆集》

卡夫卡在小說創作之外還寫下了大量的筆記,他在短小的篇幅中將思想的吉光片羽一一捕捉,金句迭出,犀利而深刻。

4.《給青年詩人的信》

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嚇走了,我們不是為了讓你學習寫詩,雖然它確實能夠為一個詩歌初學者指點迷津,但它對每一個青年都大有裨益。里爾克在中年時通過這些書信,和一位青年敞開心扉的交談,傾聽他對人生的困惑,並真誠地給出自己的認識,文筆流暢,可讀性強。

然後,再來推薦兩本有關旅行和地理的書。有時候,人困在平淡乏味的生活裡,總將注意力放在自身上未必是一件好事。不如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地方,敞開身心,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5.《杜甫的五城》

作者賴瑞和是唐代歷史研究者,在八九十年代,她孤身一人深入中國內地,四處旅行,記錄沿途的所見所聞,有對歷史的緬懷,對大好河山的熱愛,又對當地人們生存境況的關切,讀來親近感人。

6.《看不見的島嶼》

你可能夢想自己哪天能到一座海島上生活,如果真的現實,你會選擇哪一座島嶼呢?這本書介紹了地球上五十多座孤島,以及每個島背後的曲折故事,讓人大開眼界。這本書製作也相當精美,讓人愛不釋手。

文藝作品,當然也是少不了的。無論什麼時代,文藝對人的心靈的滋潤作用都不會消失。

7.《都柏林人》

這本短篇小說集裡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界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但這些人物似乎仍然離我們很近。他們困在各自沉悶的生活裡,渴望著變化,渴望著逃離,但當命運出現一絲光亮,他們又陷入了沉思與徘徊。讀完這些故事,不禁讓我們想到當下的自己。

8.《特朗斯特羅姆詩歌全集》

詩歌之美,不僅在於字裡行間的具體意義,也在於詞語和詞語相遇時在內心裡激發的一種奇妙的感受。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特朗斯特羅姆的這些詩作,讀來沉靜有力,他是一位組合詞語、排布句子的大師,不必深究詩歌在說什麼,而是放空自己,在閱讀中感受詞句本身的氣息。

9.《梵高手稿》

關於梵高的書有太多太多,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編者所選的書信都與書信中談及的畫作關聯起來了,對照著閱讀,如臨其境,更有代入感地理解梵高的所思所想。信中有生活瑣事,有談畫論藝,有感慨抒懷,梵高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

10.《雕刻時光》

塔可夫斯基是毫無爭議的電影大師,在這本書中他記錄了自己對於電影這門藝術的理解和思考,他將電影創作視為一種祈禱行為,需要電影創作者將全部身心投入其中,抱著信仰般的熱情和毅力。讀完之後,你會發現,電影絕不僅僅是工作之餘捧著爆米花的日常娛樂。

以上有你感興趣的那一本嗎?歡迎來評論區交流,如果你有其他很欣賞的書,也歡迎來評論區推薦給大家!


知我心理學


毛主席的詩詞、選集語錄是廣大人民群眾愛讀的書,在書中找到真理,同時也向周邊人推薦毛主席著作,為什麼愛讀毛主席的著作呢?因為他老人家,告訴你做事要心往善處想,多做好事,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用戶若有所思


本題的關鍵詞是“逢人就推薦”,因此推薦的書需要普適性。雖然我個人對文博歷史類的書很感興趣,但考慮到每個人的不同喜好,我不會“逢人就推薦”。逢人就推薦的書,一定是普通人讀起來都能受益的。基於此,我會推薦以下幾本(附豆瓣評分):


讓你學會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一本關於讀書的方法論。本書於1940年第一次出版,流傳至今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

  • 這本書告訴你,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花上一天甚至好幾天都斟酌每個字句;

  • 這本書告訴你,閱讀其實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它還會告訴你每一種閱讀層次下應該怎麼做;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如何閱讀想象文學;如何閱讀歷史書;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讀完這本書,你能掌握一個有關如何讀書的方法論。基於此再去選書和讀書,就不會讀完就忘了。


讓你離成功更近一點:《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或許你會因為這個特別雞湯的書名而錯過這本書,但請相信我,一定要翻開看看。作者主張以原則為中心,由內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基於此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其中,前三個習慣屬於個人領域的成功,標誌著人從依賴到獨立;習慣四~六屬於公眾領域的成功,標誌著人從獨立到互賴。最後螺旋式上升,不斷更新。

這本書與成功學類的書籍不同,它是一本教會你“怎麼做”的書。這本書教你要積極主動,因此你要多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影響圈內,努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圈;而成功學類的書是這樣說的:你要積極主動,因為積極主動有利於你掌控自己的人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儘管書名雞湯,但裡面的內容非常值得閱讀及實踐。


讓你學會邏輯清晰地表達:《金字塔原理》

是否時而覺得自己說話很囉嗦?和上級彙報總是講半天才講到重點?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地表達觀點。

金字塔的基本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能夠清晰地向聽眾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記得住,是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基礎技能。


先推薦3本,至少可以趁著2018的尾巴,讀上一兩本。推薦的太多,很可能你只收藏,但始終一本都沒讀。


賽麗OnTheRoad


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千遍那個萬遍喲下功夫,深刻的道理我細心領會,只覺得心眼裡頭熱呼呼!噯!好象那呀旱地裡下了一場及時雨呀!小苗兒掛滿了露水珠呀!毛主席的雨露滋養了我呀!我幹起那革命勁頭而足。同志們接著往下唱吧


zhouyuan856


我個人非常喜歡歷史,所以我一般會推薦歷史類的書籍!

最早給我歷史啟蒙的是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厚厚的一本書,我看了四天,幾乎是茶飯不思的看,除了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上廁所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全部用來讀書。

因為讀了這些書,後來給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導致我可以有能力讀那些晦澀難懂的文言文。

我已經快到而立之年了,

但是回顧我過去的將近三十年,只有寥寥的幾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終身難忘。

第一本是當年明月老師寫的《明朝那些事兒》,讀這套書的時候,我剛好應該在上高二,我坐在杭州的博庫書店裡面讀這套書,早上八點到書店門口等書店開門,自帶水和吃的,一直看到晚上關門人家攆我走。

我從這本書學習到了人性,學習到規則,學習到讀書人的榮耀,學習到了學以致用!很多東西一直到現在我都受益匪淺!

第二本是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孫皓暉先生寫的《大秦帝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在上大學二年級,我被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所感動,我被嬴渠梁的熱血和堅貞不屈感動,我還被樸實勤勞的老秦人感動。網上常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言論抨擊孫皓暉先生的作品,在我看來,孫皓暉先生寫的《大秦帝國》還原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大秦帝國不是那麼的重要,孫皓暉先生傳遞的是一種中國農耕文明的偉大奮鬥歷程,是中華民族在摸索中成長的艱辛歷程,至少作為讀者的我來說,我從大秦帝國中學習到很多歷史的分析方法論,人活著,不是就為了那一日三餐,還有有個奔頭,和精神家園。

第三本比較小眾,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讀過,日本的山岡莊八寫的《德川家康》,山岡莊八寫的這本書,讓我讀起來和大秦帝國同樣蕩氣迴腸的感覺!

即使後來我還讀過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斯塔夫裡阿諾斯寫的《全球通史》,湯因比先生寫的《歷史研究》。。。都不如這幾本給我的印象深刻,但是這三本都是史學價值非常高的好書!


蛋哥侃歷史


我從小比較自卑,不太喜歡與人接觸,感覺人心很複雜。大學選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唯一考慮就是計算機專業與機器打交道,單純。

畢業之後找工作,那時已經時興面試了,每每過了筆試,卡在面試環節,因為不善言辭。

後來,在同學的介紹下進入了一家軟件公司,總算是安穩下來,而且真的不用與很多人接觸,每天碼代碼,我樂在其中。

因為喜歡,所以有空就鑽研,業務能力穩步提高,後來領導就安排我帶項目了,這時我曾經規避的問題又一次找上了我。項目實施上線後對用戶進行培訓落在了我頭上,這需要面對大量的人,正是我以前逃避的問題。

真真應了廖一梅那句話:如果這個事情來了,你沒有勇敢地去解決掉,它一定會再來。但是老天不會虧待每一位努力上進的人。

那時我正在讀美國作家麥克斯威爾·馬爾茨博士的《心理控制術》一書。這本書有個方法教會了我培訓時如何克服緊張,具體名稱我記不得了,我們不妨稱之為影像法,舉例說明下此方法使用。

比如要進行員工培訓,除做好充分準備外(課件在腦中滾瓜爛熟、瞭然於胸、並試講以把握講課用時),找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地方,閉上眼睛,在大腦中想象即將培訓的場景,諸如培訓時的人數、氣氛、你在臺上講課時的表情語氣、甚至講課完成大家的掌聲等越詳細越好。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回放,直到自己覺得完美為止,感覺明天就要按照這個彩排發生一樣。

通過這種方法,我從培訓時緊張的語無倫次到後來侃侃而談,進步不可謂不大。通過培訓這件事我做的越來越好,久違的自信也一點點回歸,之所以有我的今天,此書功不可沒。當碰到缺少自信的小夥伴時,我總是忍不住推薦這本書。

現在我也將此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它可以為你帶去改變,讓你變得越來越好。


王瑜wangyu


毛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所以我們必須多看毛主席著作。


文化需學習


逢人推薦的第一本書《活著》

記得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大一,那時候是一個假期,就買了一系列的書,翻到活著的時候,我發現我停不下來了。當時看了整個通宵,我是一個淚點比較低的人,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哭一直哭,根本停不下來,眼睛哭腫了,鼻子堵著了,心情也十分的壓抑難受。

我爸逢人就推薦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我爸平時比較喜歡看歷史,軍事方面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好幾部我爸爸看了不下三遍,平時和我們聊天也都聊歷史,聊正事軍事等。我也受我爸爸的影響比較喜歡看這方面的書籍,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兒。

再者《浮生六記》。沈復的一生,不能用轟轟烈烈來形容,也不能用平平淡淡來形容,這是一種寧靜致遠中的熱烈。沈復和陳芸的愛情不如歷史上耳濡目染的愛情,但我感動於他們之間細膩的情感,他們一生光明磊落,心無羈絆,細細的品味能發現一種安心。





鬥牛犬愛旅行


毛澤東思想軍事文集包括三打三防,防原子,防生化防生物基因武器,還有矛盾論,實踐論,防生物基因武器對現在糧食安全質量,肉類,食品,重大傳染急病,有偉大戰略指導意義,永不過時。


天VS賜3


終於找到組織!小編有好多好書想推薦,話不多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①烏合之眾

什麼叫合群?

小時候班裡我非常努力學習,其他很多孩子做不到怎麼辦?給我起外號,孤立我。後來我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學校,而他們很多人失聯了,也不知道最後過得怎麼樣。

他們很多人都很合群,唯獨我不合群。

有人跳樓,圍觀的人大聲起鬨,導致原本可以挽回的生命,卻以悲劇收場。事後警察逮捕人的時候,起鬨的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做過這些事,拼命地解釋。

但我很抱歉地說,你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很多行為只能用“合群”來解釋,別的都是狡辯。

還有運貨車翻車被人哄搶一空,地震之後商店被人搶劫,集體砸日系車洩憤等等,都屬於群體性盲從行動

想要從豬腦子進化到高級一點的人腦,遇事就不要總是看別人怎麼做,先想想自己怎麼做。

②無緣社會

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無意中抽出了一本《遺物整理人看見的》,讓我第一次對日本老人的“孤獨死”問題有了認知。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日本,越來越多的老人沒有子女照料、沒有熟悉的親人朋友,孤單一人居住在狹小的房間內,即便突然去世也無人知曉,直到屍體腐爛發出臭味才會被人發現。他們被稱為“無緣死者”。


遺物整理人正在打掃死者房間


這些人的生前有什麼際遇?他們還有親人在世嗎?他們又為何淪落為“孤獨死”的下場?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日本NHK電視臺開始循著蛛絲馬跡,復原他們的一生,採訪合集即為這本《無緣社會》。你會驚訝地發現,他們之前其實也是有過親密的朋友、甜蜜的愛情,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同名紀錄片


其實中國也在面臨類似的問題,當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襲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漠疏離,那些獨自生活的老人,未來又該去向何方呢?

③編舟記

最初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它的同名動漫。唯美的畫面,好聽的音樂,加上“編字典”這樣特別的題材,實在是讓它別具魅力。這本書講述了對詞語格外敏銳、做事非常認真的青年馬締光也和同事們花了十五年時間、克服種種困難編出一本名為《大渡海》的辭典的故事。

何為編舟?“詞語的海洋浩瀚無邊,辭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人類靠著這葉名為辭典的扁舟航海,找尋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言語。那是找到獨一無二的奇蹟,獻給想與人關聯期望渡過浩淼大海人們的辭典,那就是《大渡海》。”

編字典這件事看起來簡直再無聊不過,但是作者三浦紫苑卻把它寫得格外引人入勝,行文就如沉靜的海面下蘊含著驚濤之力,文筆十分優美。這本書還獲得了日本全國書店店員與讀者的最愛,獲得了口碑與暢銷紀錄雙冠,非常值得一看哦。


你還有哪些好書推薦?評論區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