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中房报见习记者 秦佳丽 | 成都报道

作家冯骥才在散文《年意》里写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

作为国人最高级的仪式感,春节赋予了人们许多共同的印记。但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保留着一方的年味。

西南锁钥成都,又被称作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坊间历来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一说,意指这里是宜养生活、让人沉溺的“温柔乡”;又有“蜀犬吠日”一说,形容四川盆地天空多云,少见太阳。不过,张灯结彩的春节,让这座城市愈发鲜艳靓丽。

2019年,这里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630万,在《2019年度人才资本趋势报告》中人才吸引力领跑新一线城市,浩荡的“蓉漂”力量正在崛起。与此同时,这里聚集了四川本地21个地市州人口,以及周边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外来人群,因此每到春节仍会送走一批“离蓉返乡”大军,街头少了几分平日的熙攘。

2020年春节,成都年味依旧。大街小巷的红灯笼,挂在墙上的新年愿望,以及藏在各个角落的蜀地风情,让这里始终处处透着春节的意趣。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成都的标志性符号离不开“天府广场”。这里坐落于市中心,周边聚合了四川大剧院、四川美术馆、四川图书馆等科教文卫设施,吸引本地人闲来漫步,外地游客驻足打卡。

每逢节假日,天府广场的布置最是应景。2020春节,这里照例摆出了喜庆的“新年快乐”图案。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宽窄巷子一角,布置有彩灯和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内容种类繁多,包括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花鸟虫鱼等。上图左为“财神”,右为“送福童子”。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茶馆是了解成都的一把钥匙。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茶馆便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

老成都人爱泡茶馆,春节前夕也不例外。一杯茉莉花茶,几碟瓜子点心,约上三五亲友,看报、打牌、摆龙门阵、采耳、眯起眼消磨闲暇时光。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在天府广场负一层的今站购物中心,“祈愿树”随处可见。人们把新年愿望写在卡片,挂上红树枝头。各式各样的愿望中,“金榜题名”“平安吉祥”最为常见,有人计划来年去西藏自驾游,有人祈祷一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健康。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春熙路的心愿屋,寓意鼠年“有求必应”。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人民公园常见的“成都糖画”,最早源自明代的新年祭祖仪式,官宦大户人家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来祭祀。后来这门技艺传到民间,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移民入川,最终演变为“成都糖画”。2008年,成都糖画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糖画时,艺人飞快地将勺中的麦芽糖淌在大理石板上,凝固形成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等图案,既是美术工艺品,也是美食。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人民公园的老师傅正在制作扇画、年画,顾客可以现场DIY。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腊月二十九日下午,锦里三国茶园的工作人员正在搭台,预备当晚即将上演的剧目《皮金滚灯》《川剧变脸》。

2020·年味 | 成都,街头巷尾都是年

腊肉、腊肠是四川人过年的灵魂。春节前夕,这类年货在成都农贸市场到处可见。腊肉是将猪肉进行烟熏和风干;腊肠则是由腌制好的猪肉灌注而成,多麻辣口味。对于“好吃”的成都人而言,年味更多在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