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防疫志愿服务 哈师大教师于浩洋变身“接线员”

“您好,这里是市长公开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每天,在哈尔滨市长公开热线12345的受理大厅,这句开场白此起披伏。疫情期间,市长热线咨询量大幅度上升,由平时每天的2000至3000条上升到目前的8000至9000条。“还好现在有一批青年志愿者及时加入了我们的战队,成为了我们的生力军。”哈尔滨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主任马学君表示。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表演艺术系的教师、哈市青联委员于浩洋就是这批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2月19日,在得知哈尔滨市长热线“12345”缺少接线员这一消息时,于浩洋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表演专业老师,她利用自己普通话标准、善于沟通的优势,很快适应了这一工作。

  上岗的前一天晚上,于浩洋把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哈尔滨市各行政部门的咨询电话整理出来,以便工作中使用。接线过程中,她又不停地记录着遇到的特殊问题。之所以会这么快上手工作,于浩洋说,都得益于她常年累月的表演实践教学工作,让她养成了备课写教案作总结的好习惯。

投身防疫志愿服务 哈师大教师于浩洋变身“接线员”

  突如其来的疫情,长时间居家封闭生活使很多人的情绪有些急躁和恐慌。对此,于浩洋根据常年教学经验,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提取来电信息的有效内容,再以简练明了的语言进行记录,记录的同时要思考说出解决办法。她深知,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志愿者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用不急不躁的语言来解答来电市民的问题,以此缓解部分来电者的急躁与恐慌情绪。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市民咨询都有特殊性。于浩洋把自己的专业理论用到实际工作中,把每一个电话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当做是一次舞台的即兴“表演”与即兴创作,这一刻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来电者都是她舞台最好的对白搭档。一时间她的舞台即兴“表演”让她的观众真正获得了审美需求与生活实践的需要。于浩洋说,此时她的讲台下不再是聆听的学生,也不再是喝彩的观众,而是更需要帮助的广大市民。

  疫情发生以来,于浩洋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接线员”,她还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小区的“管控员”……于浩洋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哈尔滨市青联委员,她将永远铭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誓言,以火一样的热情温暖每一个人。(记者 彭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