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门:扶贫路上的“打油诗”

常德石门:扶贫路上的“打油诗”

6月13日清早,在石门县维新镇政协主任陈志军的带领下,维新交警中队中队长殷武军率领我们一同来到了维新镇峡峪河村走访贫困户。

六月刚刚过半,头顶的似火骄阳和田野间传来的阵阵蝉鸣,让人提前感受到了酷夏的气息。近几天最高温度持续30多摄氏度,尽管峡峪河村位于石门县的偏远山区,但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太阳的炙烤。

峡峪河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地处大山区,群众出行非常不便,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余户,200余人。“山区百姓出趟门不容易,上趟县城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我们一定要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作为扶贫任务来抓”一路上,中队长殷武军反复叮嘱。

大伙纷纷表示要好好利用这次“扶贫”的机会,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面对面宣传教育的方式,为当地群众传授交通安全知识,为摩托车车主提供车管业务便民服务。

上午8点,峡峪河村村部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村部,他们有的带着小册子,有的带着纸和笔。我好奇地走到一位大叔身边,翻开了他的小本子,“政府投资来帮扶,养鸡养鸭又养鹅,多种多养致富路,交通安全也重要,出行平安保安全。”这些带着土味的“打油诗”,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的同时,却又为他的朴素和善良所感动。

“我可没有乱港(乱说话),这些都是根据事实写的,没有半点加工和编造。”看见我一边读,一边笑出声来,淳朴的大叔赶紧向我解释,生怕我误会他写的东西不切实际。他告诉我,自打峡峪河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无论是村子的样貌还是自己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摩托车日渐增多,他曾亲眼看到了许多的安全事故在眼前发生,随着交警中队持续坚持的下乡宣传和进村服务,现在村里的交通事故也大幅减少,百姓的出行也更加安全。

“写得不好,让你们见笑了。”说这话的时候,大叔的眼神里带着一丝羞赧,我笑着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打油诗”很短,蕴含的情感却很长。( 覃青云 李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