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丈夫时,丈夫受到攻击为什么不跑?

宋怡婷


你小时候一定没有看过《黑猫警长》

螳螂吃丈夫是为了后代生长得更加健壮

在自然界,对大多数的生物来说,繁衍都是一件绝对的大事,所以他们可以为了这件事付出生命,尤其是昆虫。

然而他们又不是会自主思考或自我意识不强的生物,不像人类和一些稍高级生物一样会有“自私”这种东西,所以既然繁衍需要,那么也不会去寻找其他办法,而是献出生命


空腹喝烈酒


我先给结论吧,公螳螂心里正憋屈的慌,当然跑啊!为什么不跑?老子没跑掉而已!

黑猫警长的童年阴影

我相信,80后的同学们,虽然已经踏入四十不惑的门槛了,但是如果回忆起小时候的网红级别国产动画片,那黑猫警长一定占据前三的位置,无他,太惊悚!


首先是绝对的血腥,第一集反派老鼠就被警长一枪爆头,打掉一只耳朵,血花四溅啊,有没有,想想现在魔兽世界,血都是蓝色的了。

其次是恐怖,食猴鹰深夜趁着风雨交加,直接破窗抓小动物,在家里面关门锁窗也无效,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荣登黑色回忆第一名的,当然就是螳螂新娘,新婚之夜吃丈夫!那是直接吃成了骨架的有没有!当时吓得本猫都不敢直视同桌的女同学好几个月!

所以,当题主提出这个问题之时,本猫心里还不免哆嗦了一下。

螳螂妹子表示,其实我们不止吃老公的

螳螂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其实嘛,不仅吃老公,兄弟姐妹照样吃,如果有必要的话,爸妈要是能吃也是会吃的。

至今,人类已经可以人工饲养很多的昆虫,但是螳螂却不能,就是因为它们太能自相残杀了。所以,大家不要以人类的感觉一厢情愿的大惊小怪啦,吃个老公,那都不是事。

螳螂那些羞羞的事

根据科学家长期观察和研究,其实母螳螂真正吃老公成功的情况,只占全部交配的30%。也就是仍旧有多达70%左右的公螳螂,可以幸福愉快的去寻找另一段新婚之旅的。

公螳螂一开始也会挑选对象的。螳螂的性别比例大约为是7:3,也就是女多男少,小伙子的挑选余地还是很大很广泛的。它们喜欢那些肚子大的妹子。无他,肚子大意味着营养好,繁殖后代的几率大,同时,也代表不那么容易就饿了!这点很重要,因为每一次交配需要耗时2-5小时。对方如果中途突然饿了,自己就是人家手边最香最顺手的点心了。

不过这里的关键点还是看小伙子的技巧。

母螳螂发情时,就先散发费洛蒙,把自己的想法很明白的传达开去,然后公螳螂闻着味道就来了。这时候,就是考验人品的时候了,因为公螳螂比母螳螂个头小太多啦,正面硬扛就是送人头,它得看准机会,一般是在4-5cm处,猛窜过去,一把占据背后身位,立即用爪子抓住母螳螂身体,只要紧紧抱着危险的新娘,他就不会被吃掉,很简单,对象的大刀转不过来。然后就开始嘿嘿嘿。

如果,此处有一点点闪失,比如一下子没站稳摔下来,基本就面临被母螳螂当场面对面抱住的情况,那就开始死亡之吻,铁定被吃了。

结语

一句话,螳螂之间没啥爱情,一切都看心情。

好险人类不是螳螂。我相信爱情。


猫先生内涵科普


这种说法,在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出于好奇,所以每到夏秋,我都会刻意观察,两个一起大压小,倒是見过好多次

,但从没有见过吃掉的!螳螂捕食螳螂倒见过一两次,这种几率特别少的。但两个绝对不是一个颜色,大概也不是一个种族吧!我认为,这应该当个故事说说还说得过去!不是有这么一句俗话吗: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是真的!


墨润江南客


公螳螂与母螳螂交配,完成交配后,公螳螂都会被母螳螂吃掉。那公螳螂为什么不跑呢?其实公螳螂交配完成就已经死了。

我曾经也很好奇,专心观察它们的交配过程,发现公螳螂发现母螳螂时,就好比猫见了老鼠,特别兴奋,一个飞赴就贴在了母螳螂背上。母螳螂也很配合的翻转身体,将公螳螂抱住,两者的尾部很快就交结上了。开始公螳螂还不停的动着身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公螳螂慢慢的没了动静。母螳螂静静地躺了一会后,才把公螳螂蹬开,而公螳螂翻过身后,四脚朝天,早已死去。母螳螂试探性的在公螳螂身上触动一会儿,发现公螳螂确实已死,又把公螳螂抱进怀中慢慢地开始咬吃。

公螳螂为什么交配完就会死呢?我想可能是兴奋过度,患上了心肌梗塞丢了性命。再是性饥渴,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凝解


母螳螂吃丈夫目的是为了刺激雄螳螂射精,并确保精液持续的流入雌螳螂的体内。因为头部有神经系统抑制中心,一旦它丢掉了脑袋,抑制就会消失,精液就会流入雌螳螂的体内。所以雌螳螂一边与雄螳螂交配,一边从雄螳螂的头部开始吃起。 吃掉雄螳螂还可以使受精卵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它吃的时候,只是吃掉 里面的肉,壳和翅膀等东西都剩余。其实动物世界中雌性在交配前、中、后某个阶段被雌性吃掉,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被称为性食同类,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螳螂吃老公了”。对于这个过程有一些可能有误解,会认为公螳螂交配后完成任务主动献身被母螳螂吃,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动物的也有求生本能,并不会奉献自己的生命,母螳螂与公螳螂完成繁殖后代的行为后,公螳螂它肯定是会立刻爬走的,甚至恨不得飞走的,但是,母螳螂的体型要比公螳螂大,而且双方交尾时,它是抱着公螳螂的,所以,不是公螳螂不想跑,而是没跑成,就被立刻反应过来的母螳螂,抓来吃掉了。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螳螂的雌雄之间的体型差异是比较大的,这也使得两者在对决时雄性总是处在劣势地位,当然也并不尽然,雌性在交配后吃掉雄性,可能更多的是出于本能。螳螂的捕猎特征是潜伏-突袭,它们的行动比较迟缓,但出手果断坚决,一击即中,那大刀般的前足不出手则罢,一出手基本就没机会逃脱了。

昆虫学家曾做过统计,一般也只有30%左右的雄性螳螂会被雌性螳螂吃掉,而大部分还是逃脱了,当然这些逃出生天的雄性螳螂,估计又会死在哪只雌性螳螂的口中,不过“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嘛,这雄性动物还是关不住下半身,这可算是活也下半身,死也下半生,但这也算是为下一代牺牲吧。


NTtiamo


公螳螂说:你以为我是自愿被吃掉的吗?你以为我不想跑吗?关键是母螳螂体型硕大,被它抓住就跑不掉了。

在动物世界中雌性在交配前、中、后某个阶段被雌性吃掉,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被称为性食同类,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螳螂吃老公了”。对于这个过程有一些可能有误解,会认为公螳螂交配后完成任务主动献身被母螳螂吃,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动物的也有求生本能,并不会奉献自己的生命,公螳螂知道和母螳螂交配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找母螳螂的时候它们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正面面对母螳螂,它们都会从后边突然跳到母螳螂的身上。



这样既可以完成交配又可以避免被母螳螂抓到,也并非是所有的母螳螂在交配后都吃掉公螳螂,这得看母螳螂是否饥饿。一般那些肚子较大的母螳螂,意味着并不饥饿,同是也更有利于生下下一代,因此这些母螳螂是公螳螂的首选目标。公螳螂会尽量的躲避母螳螂的攻击,争取在被吃之前多和几只母螳螂交配,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己后代的存活率,鸡蛋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行为也很好理解,就是太饿了缺少营养物质,没有办法产卵形成下一代,科学家曾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记录,发现在所有的交尾行为中,其中雄性螳螂被吃掉发生的概率大约是31%。可以说这种事情挺普遍,但是并非所有公螳螂在交配后都会损命。大家可以看一下下边图片中,母螳螂在交配后形成的卵鞘,在这里边孕育着螳螂的后代。
母螳螂心想:老娘一次排出去这么多的营养物质,不吃你拿什么排?话糙理不糙,母螳螂杀夫也是为了产下后代。但是公螳螂会尽量的躲避母螳螂的攻击,广撒网和更多的母螳螂交配,如果被母螳螂攻击到一般都是跑不掉的,两者体型相差还是很多的。



科学黑洞


母螳螂体型远大于公螳螂,公螳螂没有反击的能力,不过最后被吃掉的大约只有30%。公螳螂不是傻子,知道母螳螂有吃老公的习惯,接近母螳螂时会相当小心。

螳螂是一种性子比较猛的昆虫,它们长着复眼,但是却倾向于攻击接近它的一切,这种行为相当于反射,有什么刺激到它们它们就会“炸毛”,体型小于它们的会被抓住成为食物,体型大于它们的它们也敢斗一斗,所以有“螳臂当车”的说法。由于此类特点,螳螂的交配是个麻烦事,即便是被母螳螂吸引来的公螳螂也不敢正面接近母螳螂,只敢从侧面后面慢慢接近,在交配期的母螳螂也倾向于减轻这样的行为以便于交配。然而交配行为中也会有一些时候,公螳螂比较接近母螳螂正面,母螳螂在交配产卵中体力耗费也比较快,因此有些时候母螳螂会吃公螳螂,甚至在交配的时候公螳螂就已经被吃掉了上半部分,只留下下半部分在肌肉的收缩下保持着交配的动作。母螳螂不是只有吃掉公螳螂才能生育,主要还是因为饥饿。



在实验室中,如果给母螳螂提供充足的食物,它们就倾向于减少这样的行为,而公螳螂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被吃掉,当然也会反抗,只是由于和母螳螂的体型差太多,如果正面对抗多半是要被吃掉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交配后趁母螳螂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赶紧跑掉。而且野外观测中,由于各种因素难以观察到螳螂的求偶活动,在食物充足人工饲养环境下却能观察到一些。除了螳螂,还有蜘蛛等昆虫也有这样的习性,对于雄性个体而言,这当然是相当残酷的,它们也想把自己的基因更多地传递下去,做法就是逃离母螳螂之口,母螳螂吃掉公螳螂也就是获得较多的体力,对生育有一定的帮助,却不是螳螂必须的行为。

以往人类对于螳螂的这种习性认识有偏差,认为凡是公螳螂最后都会被吃掉,而实际的饲养观测中,这种现象总的来说也算少数,大约只占到30%,大多数的公螳螂在逃脱之后依然会冒着风险和其它母螳螂交配。


来看世界呀



记得小时候看黑猫警长,里边就有螳螂丈夫甘愿被螳螂妻子吃掉的场景,说是为了繁衍后代需要。但是童话毕竟是童话,在现实中动物的世界是野蛮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那种动物会甘愿死去。

题主所提到的“丈夫”为什么不跑,真的不是因为“丈夫”甘愿被吃掉,而是因为公螳螂在和母螳螂交配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母螳螂压制住的,一般公螳螂被母螳螂压制住,是根本跑不了,要知道母螳螂的个头要比公螳螂的大的多,也不是在每次交配完后母螳螂都会吃掉公螳螂,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概率只有大约31%,这取决于母螳螂当时是否饥饿。


所以 公螳螂在选着配偶时也需要一定的保命技巧,它们一般会选择那些肚子大一点的母蟑螂,看起来一点也不饥饿的那种,它们会乘着母螳螂不注意的时候跳到母螳螂的背上开始交配,这样也不容易被母螳螂攻击 。它们还会留着机会去繁衍更多的后代,毕竟生的越多存活率越高嘛。

在这里题主用拟人的手法把公螳螂比做“丈夫”,但是在螳螂的世界里是没有夫妻制的,它们不像鸟儿夫妇一样会不离不弃,彼此相依。其实不仅仅是蟑螂有这种现象,在昆虫界中还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母蜘蛛,它们在和公蜘蛛交配完后,为了拥有更多的营养繁衍后代,也会选择性的吃掉自己的配偶。
喜欢不要忘记关注订阅我们!


时间史


螳螂属于带刀的动物,好勇斗狠。人类甚至根据螳螂的打斗动作,发明了螳螂拳,被传承至今。人人都说平头哥是最狠的动物,但螳螂如果很起来,就连同类都吃。


特别是在交配后,30%的概率雄螳螂要被母螳螂吃掉,为了一次交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真的算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不过很多人都奇怪,难道真的是公螳螂在交配后无力反抗吗?还是说公螳螂自愿被吃呢?


其实,任何动物都有求生欲望,没有那种动物情愿去死,包括螳螂。公螳螂不是不反抗,而是反抗不过。由于身体构造差异,母螳螂的个头一般都比公螳螂大,所以如果打斗起来,母螳螂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而且,公螳螂是否被吃,要看母螳螂交配时是否饥饿,如果母螳螂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那么她们在完成交配后,会毫不犹豫的反身过了,趁公螳螂不注意吃掉它。这样,母螳螂才会得到足够的营养反哺后代。可以说,每种动物诞生后代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是被吃,有的是付出一辈子,包括我们人类。



当然了,题主把公螳螂叫做“丈夫”,其实挺幽默的。但真实的情况是:螳螂的世界并没有婚姻观念,也没有夫妻一起抚养后代的观念,基本上交配就是为了繁殖后代,交配之后,各自互不相干。所以,这种情况下,吃了也就被吃了,螳螂并不存在什么妇德之说。不像企鹅,在繁殖后代时有夫妻观念。

除了螳螂,很多昆虫都有交配时吃掉雄性的同类相食现象。甚至一些动物还会吃掉自己的后代,比如一些猪、狗、猫、大象等等。甚至黑猩猩也有同类相食的情况。这些现象只能够说明这些动物没有什么道德观念。说到底,还是禽兽不是人。


科学探秘频道


从残忍吃掉自己丈夫的这一点看,母螳螂确实是最该万死,十恶不赦,然而,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有很多种,我们不了解人家的规则,又怎么可以胡乱指责呢?

要说螳螂是战斗民族的一员,一点都不过分。你相信吗?螳螂的食谱中居然包括老鼠和蛇,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到“螳臂挡车”一词,这句话是说它自不量力,但是,真实的螳螂战斗力爆表,特别是母螳螂。他们被称为“带刀的刺客”。

母螳螂的一个拿手绝活就是在交配时,往往会将公螳螂吃掉,现场可谓惨不忍睹,那公螳螂为啥不知道跑呢?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呢?

不得不说,这还真可以看作是一个温柔陷阱。由于公螳螂的体型要远远小于母螳螂,而正在交配的公螳螂,一心一意享受着繁衍后代的快乐,殊不知,危险正在靠近。当交配接近尾声时,母螳螂脸色一变,张开双臂,紧紧勒住公螳螂。然后,母螳螂就开始享受了,从头到脚开始啃食公螳螂。一般来说,母螳螂会把公螳螂肢解,最后只剩下腹部。

为什么母螳螂要“蚕食”自己的丈夫呢,其实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说法是母螳螂通过这种手段,是为了促使公螳螂排出更多的“精”;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母螳螂是玩累了,饿了,也有人说是为了补充蛋白质给后代提供营养。


为什么公螳螂不能逃跑?一句话,其实这就是命!当公螳螂沉迷于繁衍后代时,它的使命就达成了,所以,生命诚可贵,美食也很好,为了下一代,二者皆可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