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春天脚步越来越近了,跟往常一样,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开始对2020年的楼市进行分析和展望。事实上,从去年国家对楼市的管控来看,2020的楼市调控肯定不会停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不会改变,而且,在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住建部还在“房住不炒”前面加了“长期”2字,也就意味着,国家对房子的定位不仅在2020年是如此,未来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就当下的市场来说,总体上已经处于平稳,其实,这也与国家要求保持平稳的主基调一致,虽然没看见房价跌多少,但基本上也没多少上涨的动力,按照一些网友的说法,就是属于“僵持”阶段。在这样的局势下,开发商和买房人表现出来的态度迥异,就在不久前,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推迟买房的人乐了。

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众所周知,这些年,房地产开发商是各种富豪榜的常客,拿一块地,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上百亿,投资一个项目也是财大气粗,在大家的眼中,他们真是“富可敌国”,他们真那么富有吗?实际上,关注相关财务报表的人应该知道,很多房企负债率都有70-80%,有的负债率甚至超过总资产。说明看似很多的资金并不都是他们的自有资金,需要到其他地方借,比如银行、信托和包括发行债券。而这一切,随着楼市调控深入,都难行得通了。

银保监会1月3日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

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个《指导意见》要求很明确,要防止违规资金向房地产“输血”,因为一方面在降杠杆、防风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不仅占用信贷资源太多,而且提高了整个社会融资成本,所以,拒绝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是必然举措,而且也不会是一个短期措施,但对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开发商来说,弄不到资金,无疑比较“头疼” 了,要想生存下来,只能在自身产品质量和销售上下功夫,赢得口碑和资金,但这无疑是购房者愿意看到的。

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条“禁令”,对开发商和购房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一,佛山市自然资源局、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公寓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商务办公类项目管理和销售行为的通知》要求,“商务办公类建筑每一分割单元的套内面积不得小于200平方米(首层除外);商务办公类项目不得宣传推广具有居住功能;项目在销售时,需要公示是否具备直接入户、入学等重要信息”。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商办类建筑由于开发商在拿地时的成本本身就比较低,一些开发商通过改变结构,当作住宅销售,取得了超额利润的同时,侵害了购房者利益,一些购房者客闹正是源于此,因为建筑的性质本身没有改变,不能落户、不能入学的性质未改变,只是开发商通过销售包装、虚假承诺达到销售目的。通过制度约束,可有力遏制开发商打擦边球现象,保护的是购房者,当然,商办类产品库存本身就高企,政策约束将进一步增加开发商的去化压力。

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其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号召全行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 这几天来,各个省、市也给予了积极响应。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杭州、苏州、聊城、合肥、重庆、成都等在内近60个城市的住建部门、房协已下文要求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一些地方还刻意要求开发商不能搞促销活动。

一个指导意见,两条“禁令”,开发商“头疼”,还没买房的人乐了

对于开发商来说,暂时可能没什么销售业绩了。但对于有置业计划的购房者来说,可以趁待在家里的时间,好好捋捋思绪,到底该买哪里的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多少价位的房子?当然还包含物业这些细节,同时可暂时避免在开发商狂轰乱炸的广告宣传下冲动决定。此外,开发商为赶上销售进度,后面不排除进行让利和折扣优惠,薄利多销,对推迟买房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收获。

学习更多房产和购房知识,欢迎关注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