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粮价不涨呢?

jqc金钱草


看了四位网友的回答,回答的非常好,尤其是三农广讯的回答,有理有据,更好。

我这里再补充几点:

一、我国既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要遵守世贸规则。世贸是个全世界的大市场,国际粮价普遍低于国内粮价,我们不可能再涨粮价了。

二、我国也实施了市场经济,必须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现在粮价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我们没有理由和必要去硬性提高国内粮价。

三、我国现在粮食是供大于求,很多粮食没有銷路,只得降价出售。比如十月份,国家清理玉米库存,给新粮倒地方,但拍卖了一个多月,才卖出三分之一,不得不降价銷售,这个月黑龙江水稻由于受灾,品质受影响,农民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在网上叫苦。今年我国人均占有粮974斤,远远超过了食用量。这些情况,都证明粮食涨价是不可能的。

四、说粮食价格低,主要是农民的呼声。种三五亩地,肯定不赚钱,农民却把这个矛盾转到粮价上,这是不现实的。就是粮价涨一倍,种三五亩地也不能赚钱,这是人人明白的道理。

五、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粮食人人都吃,如果人为的粮食涨价,那些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怎么活?会饿死人的,这可不是小事情。

六、粮食价格合理,全国老百姓人人都吃粮,人人都能买得起粮食,都能吃饱肚子,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

不多写了,仅供网友参考。


珲春徐飞768


粮食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它的价格变动也直接关乎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其实这么多年来,粮食价格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涨,只不过相对来说涨得比较慢而已。

比如我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的小麦价格是六七毛钱一斤,玉米价格是六毛多一斤,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才5000多一平米,我们老家房价才800元每平米;而几天呢,我们老家那边小麦价格1.1元/斤上下,玉米价格在0.9元/斤上下,而此时北京房价已经普遍六七万一平,我老家房价也涨到了8000多一平。这样做对比的话,20年时间里,粮食价格涨幅确实不大,相对现在通货膨胀来说,可能还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现在种地化肥、农药、粮种等基本东西都在涨价,相对而言,种粮食显然不赚钱,如果没有国家每年给与的粮食补贴,可能农民辛苦一年算白干。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粮价不涨吗?

1、举个例子,阿冰老家有一个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在今年收购国内玉米的价格普遍在0.8-0.99元/斤之间,在秋收后新粮刚上市的时候,收购玉米价格还要低一点。但是在11月份部分农民手中的玉米惜售,玉米价格回温了一些。我们这里那家玉米深加工企业为了利润的考虑,选择了国内玉米收购观望,转而收购进口玉米、高粱等替代品了,而且进口玉米价格比国内低很多(比如美国玉米价格今年好像运到港口也才7毛多钱一斤)。

所以你说粮价能涨吗?

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粮食贸易互相关联,外国农业发达国家的粮食成本低,粮价便宜,本身就比国内粮食价格低。这种情况下,国内粮价不具备上涨因素。站在WTO规则上来考虑,粮食价格要接轨国际,目前国内粮价上涨也不太可能。

为了激励农民种地,国家每年拿出多种补贴来鼓励农民。比如我们这里种小麦和玉米,每年每亩地补贴大概100多元钱,如果种大豆补贴就更多了。

2、我国粮食种植技术虽然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强,但和过去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现在国内粮食产量不低,很多农民手中的粮食吃不完,选择出售,可是你看看近期玉米、水稻行情,很多农民手中的粮食降价出售,销路不佳。黑龙江是传统的优质水稻大省,但是这段时间以来南方各地水稻托市之后,价格较低,而黑龙江水稻尚未托市,这样黑龙江的水稻出售就有了很大压力。

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粮食“供大于求”,在市场经济下,没有涨价动力。

3、粮食是人们生存之本,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根。如果粮食大幅涨价,牵动的各行各业物价都将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比如我们村的面粉厂,雇佣了很多村民去干活,工人的工资以及机器的定期维护,和工厂的管理成本等都不小。如果小麦价格上涨了,工厂成本提高,面粉只能高价出售,人们吃面粉需要花更多钱,馒头店、面店成本都提高,大家吃饭需要花费更多钱。生活成本提高,面粉厂员工工资就得提升,出售的面粉价格会更高。

可以说粮食价格是社会稳定,人们幸福的的基础。

4、要想降低粮食成本,我们要做的就是求变,将个体户种植粮食更多的承包出去,集中种植,种粮食产业化集约化了,成本才会进一步降低。

所以这几年全国各地农村土地确权,耕地确权等改革,就是为了将来农民可更好的将土地承包出去,为种地集约化产业化打下基础。

粮食价格是底层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内粮价不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共同促进的。


李阿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是说“粮食”的重要性,那么今天在这里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北方地区农村玉米的价格,就在前几天我们家刚把十七亩地的玉米分三次卖完,那么价格也是三次不同。

分别是第一次刚收下来卖的时候是0.85元每斤,第二次卖的时候价格是0.88元每斤,然而现在也就是前几天刚卖的价格是0.91元每斤,可想而知现在的玉米价格非常的稳定,根据以往的每年的价格行情很少有突破一元的时候。


还有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价格普遍来说每年都比较稳定,也就是说其不会出现大跌大涨的现象,那么之所以会这样我们可以分析,粮食是人们最基础的食物保障,因此其价格不能说不会涨,只能说涨的相对来说较少,要知道农村土地非常的广袤,所以在广袤的土地上种植的粮食也就比较多,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按照市场规律来讲的话。

广袤的土地上每年所产出的粮食其比例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按照市场行情来讲的话就叫“供大于求”的关系,也就是说现在不像以前人们缺少粮食,然而现在人们家中储存的都有粮食,甚至每年储存的粮食都吃不完,因此粮食多了其价格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价,所以说我个人认为以后得粮价同样也会维持在一个比较平均的价格水平上下浮动,毕竟粮食作为一种基本保障其价格和市场都是必须要稳的。


纪录乡土


为什么粮价不涨呢?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我国这些年的粮价那里时不涨啊,简直就是“持续降价”啊!

关于“粮食不涨价,甚至还降价”这个现状,笔者给大家列举一组数据的话应该是最为直观的:

中国主粮作物价格全部沦陷!
2014年,我国的玉米收储价格为1.12元每斤,市场价格多在1.1元每斤左右,而2019年,国内玉米市场均价仅为0.9元每斤,不但没有涨价,还跌了2毛钱/近之多。

2016年,我国的小麦收储价格标准达到了历史最高值的1.18元每斤,现货价格也多常年保持在1.25元每斤左右,3年过去了,今年我国的小麦收储价格仅为1.12元每斤,市场价格同样走低。
于此类似的还有我国产量第一大口粮作物——稻谷。2016年,国产粳稻,籼稻的市场价格均比当前的收购标准高出2毛钱每斤左右!3年前,同等质量的东北粳稻能够卖到1块4/斤以上,而到了今年,卖到1块3就是万幸!
所以,纵观最近五年来,中国的粮食价格不但没有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甚至不少粮食作物的市场价格还出现了明显的走低。比如说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几乎全部陷入了“多年不涨价,甚至持续低价”的魔咒。

粮价持续走低的背后真凶!
如果真的要为这个现象找一个借口的话,那么主要原因归咎于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外粮食价格必然会逐步的接轨与融合。
虽然我国至今还未完全放开粮食市场,但是降低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差距,也是确保我国粮食面对国外粮食进口大肆涌入的不得已举措。以玉米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交易成本多在1800元每吨左右,而在我国的南方玉米销区或者时华北玉米消费大户,使用当地或者东北运输来的国产玉米成本整体在2100元每吨左右,由此可见两者之间价差高达300元每吨以上!对于企业而言,即便是在国家依旧对玉米进口实施配额管控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必要适度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来确保企业的生产效益与利润。

第二,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过高,一定成本上抑制了粮食种植收益甚至蚕食了大部分的粮食种植效益!众所周知,我国的玉米价格和国际粮价相比不算低,甚至还高出不少,但为什么农民还觉得玉米价格太低呢?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中国的玉米种植成本太高,种植规模都还太少,导致整体的种植效益太低,所以才会产生“玉米价格太低”的苦恼!如果让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成本中的大头——地租,由目前的500元每亩将至50元每亩,想必即便是把玉米价格再降2毛钱,很多农民也应该心中欣喜!


钟情三农


粮安天下,岂是说涨就涨的。大家生活过好了,但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在为粮油奔波劳累。所以为什么政府多拿补贴,也不会让粮食价格上涨,这里面不仅仅是市场调节的原因,还有很多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东西。


粮价稳定的重要性

1.出于国家大计考虑:粮食价格如果上涨,最大的获益人是粮食出口国,像农业发达的美国。而我国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还处于上涨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人,而大家也有所感受,那就是我国的耕种面积正在减少。到后面可能大家都口粮都遭受到威胁,所以如果粮食价格上涨的话,无疑会引起社会动荡。

2.粮价稳定是物价稳定的基础:今年大家深有感受,因为猪肉价格上涨,我们周边的物价也普遍上涨。卖肉的餐馆涨价也能理解,但是一些理发店,卖蔬菜的大妈也跟着涨价,美其名曰“我也要吃肉。”所以粮价是万万涨不得的,只是几毛几分的价格变化,不然市场物价根本稳定不了。



粮价低的影响

粮价太低会降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农民的收入,拉大城乡差距。现在很多农民工进入大城市,作为建设者给城市带去劳动力,而到后期随着修建建筑的饱和,农民朋友的出路会更加艰难。虽然对于种地,政府有给补贴,但是还不如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所以我们党和政府也一直在强调关注三农,同时关注粮价也十分重要。


畜禽养殖学堂


大家认为粮食涨价对老百姓好,还是不涨价对老百姓好呢。我是家里有10好几亩地的农民,一年两季,一季玉米,一季小麦。个人认为,不管对与错,希望大家别喷我。民以食为天,粮食价格越低,我们老百姓越能买得起,越能吃的起。打比方,目前小麦一块钱一斤,馒头一块钱俩。如果小麦1.5一斤,馒头一块钱一个,随着吃的上涨,会带动各种物价疯长。以前打工干活一个月挣5000吃2000还能挣3000。粮食涨价了,一个月挣5000干不着了,不给8000不干。工人成本也上来了。一亩地小麦这一年多卖500,我这10亩地小麦也就多卖5000块钱,但是这一年随着物价的疯长,会多开支出去几万。所以我个人认为,粮食越便宜,说明国家越富有,我们老百姓越吃得起。


123456大爱无疆


看到这篇问答,乡村有识之士对物价的正确评论与理解,农民着渐懂得市场规律,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比如说:

粮价最好超过矿泉水,也就是一市斤稻价值三元,那么矿泉水也就要卖到三元,而且国内用粮大企业就要进国外粮食,电费现在价0.5653番三翻应为1.7元,城市更高,水费要涨到6.27/吨,食用油200多元/桶,还有直接与粮食生产挂钩的农资,化肥二三百元/袋,农药二十多元/瓶,到那时我们还有心事种粮食吗?说句良心话,政府这几年也一直在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结级性,主要是保护粮价,你我种三五亩是感觉不到的,粮食承包大户种几百几千亩的,每年收入几万到十几万盛止二三十万;

总之种田就是赚量的钱,享受市场稳定物价,这就是社会主义优域性。(久不写手生,白字请绕道读)


蔡必荣3465


比如说,在1980-2019年的15年时间里,我们当地一个普通乡干部的月工资由5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涨了80倍。当时的粮食价格中,大约均在0.5-0.6元之间,而今天粮食价格在0.97-1.75元之间(其中最低的粮食玉米平均价格0.97元左右,最高的应为大豆价格1.75元左右),仅仅涨了3-4倍的样子,如果与工资相比却实涨的太少了。

仅从大豆价格来看,在我们黑龙江绥棱,2005年的时候,粮价比较高,当时大豆价格在2.7-3.0元/斤,而今天本地大豆价格只有1.7元左右,不但没涨,而且一斤还掉了1块钱以上。即使小麦、玉米、稻谷这几种粮食价格没降价,上涨的幅度也太小了,截止目前,小麦主流价格在1.18-1.24元之间,稻谷价格在0.20-1.30元之间,玉米价格在0.85-1.03元之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粮食价格不涨、价格这么低呢?

第一,从目前国内粮食生产情况看,国内粮食数量充足,供应上比较宽松。从现在的几大主粮作物看,只有大豆国内库存量很小,由于国内需求量每年在1.1亿吨左右,而国产大豆只有1500-1700万吨左右,有85%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每年进口量均在8000多万吨。其余几种作物,玉米库存在临储、国储、地方储加在一起目前至少要有8000-10000万吨,而小麦库存大约在7300万吨左右,稻谷库存1.3亿吨左右。可以看出国内的粮食除了大豆以外,其他几种粮食存量还是比较大的。有这些库存粮需要去化,所以价格很难涨上来。

第二,受国际粮食价格影响,国内粮价很难走出独立行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粮食进出口贸易非常频繁,粮食价格逐渐与国际粮价接轨,由于世界上如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一些农业先进国家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成本低,对国内粮食价格造成一定冲击,所以国内粮食价格也很难独自上涨。

第三,国际上四大粮商拥有更多的粮食定价权。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世界四大粮商,美国的邦吉公司、嘉吉公司、ADM公司、以及法国的路易达孚公司,这四家公司垄断了大约世界上80%以上的粮食经营,有一定的定价权,在价格上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也是我国粮食价格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合来看,导致当前国内粮食价格不涨的因素很多,既有国际因素,也有我们自身因素,当然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导致了目前国内粮价上涨困难的局面。以上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三农广讯


  一直以来粮食价格问题是农民关注的焦点,毕竟种粮成本不断增加,而且时常碰到不利天气,粮食作物的产量难以保证,再加上粮食价格偏低的话,弄不好种粮就赔钱,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实际上很多农民的要求也不高,比如玉米、水稻、小麦这三大粮食作物,预期的价格在1.5元/斤左右,亩产收益在2000元左右,然而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价格普通粮源暂未实现。现如今农资、人工、土地租金等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然而粮食价格多年变化不大,基本上看不到上涨的迹象,这也是很多农民纳闷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粮价不涨呢?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粮食作物有着特殊属性,不允许其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粮食作物跟其他的农作物不一样,像水稻、小麦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虽然有的地方是以面食为主,而有的地方是以大米为主,但终究离不开这两种粮食作物。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如果其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那么带来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生活成本一天增加10元,那么一个月按30天计算,成本就增加了300元,这样的增长对于很多人来说压力不小,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群体来说,更是显得有点拮据。从大的格局来说,粮食价格就不能出现明显上涨,这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不能单纯提高粮价。

二、进口粮源价格偏低,内外价格差扩大,制约着粮价上涨

  面对当前的粮食价格,国内的种植户是认为偏低的,因为种粮成本在那,投入与产出相差较大。但如果把国内的粮价与进口粮源相比,又会发现国内的粮价是高于国际市场的,就拿玉米价格来说,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达到1元/斤,而进口玉米完税后的到港价格只有0.8元/斤左右,也就是说存在0.2元/斤的差价,漂洋过海到达国内港口的价格竟然还比国内的价格便宜,这也是为何需求企业愿意进口的原因,因为进口粮源价格的确便宜不少,采购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自然增加。好在粮食作物的进口设立了关税配额限制,如玉米进口配额限制为720万吨,近些年基本上没有超过这一数值,一旦全面放开,将会进一步拉低国内粮价。

三、粮源供应量整体充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粮价很难有上涨空间

  从市场供求角度来看,粮食价格同样不具备明显上涨的条件,比如说水稻和小麦,2004年开始执行收储制度,每年会给出最低收购价,为了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粮食作物,连续10年提高最低收购价,粮食产量得到明显提升。但持续的收储也带来了一些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供求关系明显失衡,收上来的粮食很多没办法消化,供大于求较为明显,就像现在临储拍卖的稻谷,还是2014年、2015年产的,这也是当前粮价上涨乏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水稻和小麦,在深加工领域相对单一,使得去库存压力偏大,无法像玉米那样应用范围广,在今后较长时间,这一现状难以明显改善。

四、深加工企业利润空间较低,使得粮价不具备大涨的条件 

 粮食作物目前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口粮食用,每年的波动不大,还存在小幅度下滑的现象;另一种是深加工领域,虽然需求量有所增长,但总体而言产品附加值偏低,大部分处于初级深加工;还有一种就是饲料需求,这方面的波动也不大,总体上较为平稳。目前粮食作物食用和饲料需求变化不是很明显,能够有所期待的就是深加工领域,然而现实情况摆在那里,就拿玉米深加工来说,东北、华北地区聚集了不少深加工企业,但大部分是初级价格,生产玉米淀粉偏多。如果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达到1.5元/斤,80%以上的深加工企业会明显亏损,短时间的亏损可以接受,持续的亏损企业就无法经营下去,这也是为何当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迟迟突破不了1元大关。

总之,粮食作物价格上涨乏力,既有内在的因素,不允许其价格明显波动,总体价格保持平稳是主要方向;同时又有外部因素,国际粮价整体偏低的情况下,国内粮价也会受到影响,内外价格差过大,会引发一些其他问题。当然农民种粮收益偏低的问题,也需要相关方面引起重视,粮价不调增,但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扶持,比如说大幅度提高种粮补贴,让实际种粮的农民得到实惠,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措施。同时农资采购方面,实行规模化、批量化采购,对相关企业进行税费减免,降低农资出厂价,这样农民种粮收益会有一定的提升。


麦穗的vlog


粮食价格多年来涨幅很少,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区间上下震荡,也正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空间一直都很有限,种粮的成本却在逐年递增,也使得农民感觉到种粮的收益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地方农村还出现了抛荒的现象。为什么粮食的价格就一直不见上涨呢?也让不少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原因,针对此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粮食特有的属性,不允许其价格出现大起大落。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粮食也是主导人们生活的主要资源,如果粮食欠缺,或者是粮食价格大涨,势必就会给不少人带来困难,这一点也是很好理解的,粮食价格一旦出现非理性的上涨,就会带动其他物价的跟随上涨,不断上涨的物价,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也就是说粮食的价格,对于其他商品物价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粮食这种特有属性的原因,为了稳定物价,也是不会被允许其价格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二、粮食连年丰收,供求平稳。

多年来,每年的粮食产出基本上都是稳中有升,这样连年丰收的粮源,对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保持了平稳,再加上各地粮食的品质有差别,还有因局部粮食品质问题,甚至出现了过剩的现象。在这种供需关系平稳,还有少量过剩的情况下,粮食价格要想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其也是很难以实现的。

三、进口粮源不断进入,对国内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每年都会有大批量的进口粮食,这些进口粮食不仅品质好,其价格也比国内粮食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这也是因为国内外粮食种植的模式不同,促使国内的粮食种植投入成本大,中间的收益被摊薄,价格自然就高于进口的粮食。因此,在同等的条件下,进口粮食与国内粮食价格有出入,这样也就阻止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空间。



四、粮食深加工企业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农民所产出的粮食,大部分是需要供给粮食深加工企业所使用的,粮食深加工企业用粮的多少,其盈利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粮食收购量的多少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粮食深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并不大,有些单位还是受到相应的补贴才能够维持下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升,势必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在这种原本利润空间不大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一旦出现大幅度上涨,这些粮食加工单位就难以维持,试想,如果是这样,粮食的价格怎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上涨呢?



通过以上4点进行论断,粮食价格出现大涨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农民种粮食确实挣钱感到困难,所以也才有了粮食的补贴出现,今后种植粮食还可能会一直存在着这种现象,因此,在农业种植上也只有调整结构,改变种植模式,减少成本的投入,才能够扩大中粮的盈利空间,指望着粮食出现价格大涨进行盈利,那也是不现实的。

更多关于三农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本栏目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