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富豪,都是身前有余,就思谋退路了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庆余堂。胡雪岩的庆余堂。

胡雪岩,清朝的红顶商人。资产最多时,有白银一亿两。就在1881年他成了红顶商人,1882年,他还能投资五千万两银子囤积生丝呢。

那是他的巅峰期。

但两年后,胡雪岩破产,再一年后逝世;逝世后杭州知府来抄家,“人亡财尽,无产可封”。

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两年间而已。

胡雪岩当年先是有了产业,不大;借钱给朝廷对付太平军,还拉了浙江巡抚黄宗汉做合伙人,有钱一起挣;之后,浙江布政使蒋益澧引荐,胡雪岩去协助左宗棠。到勾上左宗棠了,那就不得了了。

平了太平天国,又帮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帮左宗棠筹饷采运,左宗棠征西,也是胡雪岩撑起来。

跟朝廷做做战争生意,想不发达都难。

众所周知,当年山西商人发达,跟明末西线边境交易、后来满清定陕甘、左宗棠征西,大有关系。

左宗棠在西北时,想念杭州菜;胡雪岩派人八百里飞骑给他运莼菜去。好大的手笔。与一骑红尘妃子笑,差不多了。

后来胡雪岩怎么倒霉的呢?

明面上是生意做太大了,洋商华商都不满了。

更重要的是,李鸿章要遏制左宗棠势力了,“排左必先除胡”。

左宗棠要你富,你没法不富;李鸿章不想你富,你就没法富。

挂靠的人对不对,挂靠的人心情改了,都容易出问题。

比胡雪岩稍晚,也有富贵得久一些的。

清末云南有位先生,叫王炽。开票号的。

他很喜欢帮忙,搞慈善,帮教育。

同治末年,川东道道员欠缴库银三万两,王炽一拍胸脯:不就是三万吗?给!利息?不存在的!

光绪六年,唐炯到四川办盐务,要白银十万两。朝廷当然是美预算的。找到王炽探口风,王炽说“十日内奉上”。自己出钱不说,找各地商帮借款,摆摊内交出十万两。后来唐炯去云南管矿务大臣,就派王炽当总帮办了:王炽那多聪明,立刻再拿白银十万两出来。

好处当然是有的:此后四川开的铜矿锡矿,怎么能不给王炽面子呢?

王炽更聪明的,是赞助读书人,支持教育:泸西县孔庙?我来修。读书人都说他好。

云南孝廉要去北京考试?路费钱我来出!

袁嘉谷中了科举经济特科状元?我来给您建楼!——袁状元感动坏了。

资助教育有何好处?《金瓶梅》里西门庆就招待过新科状元,有钱人都懂这个。

境界更高的?那就是全国大学都建个楼了,让全国人民从读大学就知道他们。

中法战争,王炽借给公家军费六十万。八国联军进京,王炽又资助慈禧与光绪西狩。朝廷就恩赏了:“赏二品衔道员王炽三代一品封典”。

多聪明。

王炽挺厉害的一点是,并不锦上添花,却常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这种事是上赶着巴结,而且有炫富嫌疑,比如沈万三。

王炽这样雪中送炭,那情分深得多了,而且支持教育支持慈善要尽量低调,越有钱越深藏身与名,时刻显示:

我记得自己的一切,那都是朝廷给的,早晚要还给朝廷!

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有大功而不居,逃到山东去当了富豪。山东嘛,四通八达,而且自从管仲之后,商业氛围很浓。以及重要的是:越国勾践的手还伸不到这么远,要搞兔死狗烹,也只能杀了文种。

范蠡的厉害处便是:按说灭吴之时,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节;就算要从商,也大可以拥一点富贵再走呀?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李嘉诚有一句话,其实是类似的意思:“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这道理其实谁都懂,但如何判断是不是最后一个铜板,很难。

《红楼梦》里有句话最好,叫做:

“身前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各色道理,古人都讲得透透的了;可真做到的,反而寥寥无几。

这才是人性最好玩的地方。

真聪明的人,那都是身前有余已缩手,眼前有路已回头

哪位问了:

胡雪岩不可谓不聪明,为什么会倒霉?

因为他走到红顶商人时,已经跟左宗棠关系攀扯得太深了,掰不开甩不掉了,身处的利益链太复杂了。

真正的激流勇退,不是在巅峰时退出,而是在没到达巅峰时,就一步一步地考虑好,以后如何下来。到了巅峰,梯子就撤了,没法子了。

过去一年来,富豪们都发生了什么,众所周知。这法那法折射出的未来方向,也是一目了然。

所以,中国现在最大的富豪,五年前就从他所在的CEO岗位上下来了;现在再退一步,投身教育,只是这一步的延续罢了。

说句不太相关的。

这位大富豪几年前,与李一、王林那几位所谓大师结识时,真有人觉得,他是相信那点变蛇的狗屁把戏么?

他这种每日跟高科技打交道的聪明的人,会掉进那种一看就破的江湖骗子陷阱么?

聪明人,懂得如何在万千乱象中,取己所需以圆融万事,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时,能在那几位大师及类似人等身败名裂时,不跟他们沾上一点尘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