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花園:城市之光志願服務隊為居民送水送菜

我們風雨同行,我們共克時艱,

我們熱血沸騰,我們志願奉獻。

可怕的疫情

阻擋不了我們的腳步,

志願的初心

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

戰“疫”!我們來了!

自疫情防控以來,

下花園區共招募社會志願者851名,

志願服務總時長超過5萬小時,

配合社區承擔了消殺、入戶

及全區大部分住宅小區的值守等工作,

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

做出了突出貢獻。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張麗萍

張麗萍是一名新花園社區的退休老黨員,家住桃園小區的張麗萍在得知星河灣小區存無人防控的情況後,毅然放棄了過年在家陪孩子的時間,主動報名星河灣小區疫情防控志願者。

他說:“防控疫情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社區所有黨員群眾的事情,而且作為一名有著27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更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值守以來,他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在值守點提醒並查看往來居民及車輛的小區通行證,提醒居民們戴口罩、測體溫、消毒,當其他志願者勸說他去休息一會時,他總是說:“疫情當前,我還不能休息。”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李旭東李旭冬,一名共產黨員,安盛小區物業經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大年初二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一早便來到社區報名請戰,主動擔任起安盛小區排查員,宣傳員、守門員,在他的帶領下6名志願者組成“疫情排查突擊隊”,一連十多天,夜以繼日的奔波在疫情排查一線。為了儘快掌握小區外地返鄉人員信息,從初二開始,李旭冬就一直忙碌著,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1點,每天工作16個小時是常態,一天摸排下來,腰痠背痛,嗓子沙啞,就這樣僅僅三天的時間,李旭冬和他的戰友們完成了小區300多戶業主的排查。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吳紫筠吳紫筠是下花園神墨教育機構的一名教師,她在防疫志願者招募令發佈的當天就主動報名,積極投身到社區的一線防控工作中。當她得知社區抗疫物資短缺這個情況後,多方聯繫,個人出資為電廠社區志願者提供了醫用酒精。面對社區的感謝,她只說了一句:“抗擊疫情人人有責,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就是為自己出力,只要能對防控疫情有幫助,我會有多大力量出多大力量。”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李衛東李衛東,下花園區居民。大年初二看到招募令後,第一時間響應,參加志願者。她一直堅守在小區出入口的疫情測溫點,對來往車輛進行詢問登記,排查疫情,同時不忘提醒居民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身患糖尿病的她,在口罩等應急物資極其短缺的情況下,克服自身和外部困難,用自己的堅守為我區居民送去溫暖,用默默無私守護居民平安。她自願加入社區摸排工作,對周邊小區,每天進行摸排人員、登記信息、發放防疫戶情卡、發放出入證。雖然繁瑣,還偶會被群眾誤解,但她的應對卻是鉅細無遺,滴水不漏。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劉文慧劉文慧是一名大一學生,正值緊缺志願者時,劉文慧主動到社區報名,要求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隊。她參加防控工作以來,每天與社區網格長孫杰一起入戶查看疫情戶情卡,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在小區卡口檢測點,做好體溫測量,細心排查和做表登記,工作中從不喊苦喊累,始終如一堅守崗位,她用行動唱響最美青春歌。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張啟祥張啟祥老人今年68歲,大年初三一早就到社區報到,主動要求參加這次疫情防控工作,社區工作人員勸說他年紀大了,天寒地凍在監控點一站就是一天,是不是能吃得消,他說:“作為小區業委會成員,樓院長、老住戶,我有義務為大家服務,我的身體很好,一定能堅持”。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一直到現在從未脫崗,工作認真負責,沒有一絲懈怠。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田耀宗田耀宗,城市之光小區志願者,防疫戰打響時,第一個報名參加並且也是第一個號召居民參與報名的小區志願者,同時,他還動員家人朋友報名,在他的帶動下,有近20人報名參加志願活動。在防疫物資緊缺時田耀宗積極為小區尋找物資並自費為小區運輸回來,不辭辛勞,不言辛苦。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趙巍趙巍,鴻翔美域小區志願者,防疫期間天氣寒冷,他自願站最早一班崗,前一天晚上下雪,為了方便小區居民,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小區幫助物業一起掃雪消殺。小區有居家隔離人員,他主動為居民送菜送水,無私奉獻,擔當有為。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孫高峰、楊博文孫高峰、楊博文,益景明珠小區志願者,兩人自疫情開始以來,自願每天站全天崗,為居民測量體溫,發放進出證並協助社區走訪入戶,組建小區業主群,迎難而上,盡職盡責。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沈延傑沈延傑,瑞士公館小區居民。沈延傑是一名東北人,孩子在北京工作定居後,為了離孩子近一些,她就在我區購買了住房。疫情防控開展後,熱心的她看到招募令,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成為了疫情防控志願者,主要負責瑞士公館小區入戶排查、上報體溫等工作。她工作嚴謹,一絲不苟,面對瑞士公館北京居民多、空戶多的實際,她每天住戶走訪,及時統計摸排,為社區提供了最真實的居民流動、疫情防控第一手資料。同時她還加入攝影志願者,與郝少清、賀然一起搭檔,抓拍我區志願服務的精彩瞬間,為志願者們留下值得回憶的寶貴資料。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常立輝、韓麗

常志輝、韓麗夫妻二人都是熱心腸,為人和善,平日裡經營的蘭華洗衣會館,更是下花園區“花園愛”愛心商家,本想著辛苦了一年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疫情爆發後,夫妻倆聽說社區招募志願者便第一時間到社區報了名,當起了轄區居民的“守護神”。

有時候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韓麗就擔起了宣傳員,給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提高居民防控意識,看到小區封閉後很多老年人生活不便,常志輝又擔起了小區愛心送貨員,為小區老人、居家隔離的住戶送米送菜,樂此不疲,正是夫妻二人的熱心腸,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給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也越來越配合他們的工作。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張玉美、李雙慶張玉美和李雙慶,是市場街社區負責人張玉冬的姐姐和姐夫,抗疫站打響後,他們夫婦一直默默的支持著弟弟的工作,弟弟工作忙起來顧不上吃飯,無暇照顧父母,他們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擔下來,還經常來給顧不上吃飯的工作人員送飯。他們主動要求為他們居住的樓棟張貼測溫表,張玉美說,“你們太辛苦了,別的忙我們也幫不上,這些爬樓跑腿的活我們幫著幹一些,你們就能騰出時間做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如此樸實的言語和暖心的行為,這就是社區工作人員的親屬、普通居民的代表,有了你們的信任和支持,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戰疫。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李有斌、張曉妮、李博瑞李有斌,是下花園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的一名普通職工,抗擊疫情的號召發出後,他積極服從單位的安排,投入到抗疫一線,從事社區疫情防控宣傳和入戶摸排工作。從大年初二開始,他幾乎每天都要到負責的片區走一遍,排查居民居住和健康狀況。張曉妮,是一名普通的小區居民,她看到丈夫每天奮戰在一線倍受感染。她父母身體不好,更需要人照顧,但她完全沒時間回村去照顧,毅然地加入了西苑社區志願服務隊,負責起康居苑一期門崗的執勤工作。今年21歲的兒子李博瑞,是廣西民族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他為父母敢於擔當的精神感到自豪,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後,毫不猶豫地跟隨父母的腳步,成了西苑社區一名防疫志願者。他說:“疫情防控是全社會的事,人人都有責任參與其中,作為青年黨員和學生幹部更加義不容辭了,我們年輕人也要有擔當啊!”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張子昂張子昂,寒假返鄉的大學生,其母親是城鎮街道市場街社區的社區工作者。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此次防疫工作,每天的工作是揹著沉重的消毒液在小區樓棟消毒,”同時張子昂同學也成為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第一個參加家鄉疫情防控工作的志願者,學校系裡報道了他的事蹟後,他的行為帶動了更多返鄉的學子投身到這場“戰疫”中。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付豪付豪,哈爾濱體育學院學生,其母親是教育系統參加疫情防控的志願者。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全面打響之際,付豪主動報名,積極參與到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風雨無阻堅守卡點,認真做好所派小區人員進出的核查和登記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鄉人民築牢一道健康安全防線,展現出青年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馬旭馬旭,假期返鄉大學生。他和母親在防疫的第一時間報名了小區志願者,每天為進出的居民測量體溫、一起入戶進行外來人員摸排,併發放宣傳材料、講解防疫知識、勸導群眾不外出、不聚會,防止疫情蔓延。

下花园:城市之光志愿服务队为居民送水送菜

在戰“疫”的路上志願者們為我們築起守護之牆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屬於不平凡的戰“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