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傳承和發揚民間小劇種,帶給草根百姓和農村老人們更多的精神享受?

今宵易水寒


地方戲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在田間地頭,為緩解耕作辛勞,枯燥乏味的農耕生活,而創作的一種娛樂形式。地方戲劇,是以地方風情為藍本,以本地的方言小調為載體,以農耕生活為創作基礎,以詼諧幽默或慷慨激烈,或幽怨的地方語言或小調,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樂,真善美,假惡醜,是戲曲文化裡不可多得的奇葩。例如,山東呂劇的《李二嫂改嫁》,河南曲劇的《卷席筒》,河南越調中的《諸葛亮弔孝》等地方戲曲劇目,膾炙人口廣為傳唱,深受人們歡迎。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娛樂方式多種多樣,這些傳統地方戲曲和主流戲曲一樣,面臨聽眾減少,人才青黃不接直至外流解散等,人們不願見到的局面。為保護傳統戲曲,尤其是地方戲曲,建議在國家層面予以支持。具體說來,一是借鑑歌曲大獎賽的方式,舉辦全國級別的戲曲大賽。二是提高地方戲曲劇團的待遇,留住這些專業人才。三是地方劇團應“走出去,下鄉來”,到廣大的農村去,到鄉村來,鄉村才是地方戲曲的“大舞臺”。四是在傳統劇目的基礎上,創作新劇目,反應農村的新氣象,新變化,“樹新風,揚正氣”也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詩書棋酒


有了錢才有動力。否則只能是個人愛好,想發展起來太難,只有政府出臺相關保護鼓勵措施,才能真正發揚光大。

我是一名農村窮小子,在家鄉創業,分享農村生活,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支持一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