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安置房工程農民工受重傷無人負責

丨《工人日報》(2018年09月13日 06版)

本報訊(胡小峰 記者餘嘉熙)8月3日上午10點,33歲的中牟農民工李志安因工地安全措施不到位,在鄭東新區金光花苑安置區安裝車庫玻璃時,從4米多高臺跌落。經醫院診斷,李志安被確診為重度顱腦損傷。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包工頭郝成祥僅支付了3天的治療費後就玩起“失蹤”,項目負責人也開始“踢皮球”。

“在工友催促下,包工頭郝成祥交了住院費,並表態會負責到底。”李志安的妻子哭著說,3天后,項目負責人和包工頭就開始不接電話,拒付醫療費。

據公開信息顯示,李志安所在的工地屬於鄭東新區金光花苑安置工程一標段,建設單位是鄭州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所屬的鄭州舊城改造開發公司。因為涉嫌層層轉包,勞動用工管理混亂,項目相關負責人互相推諉不肯支付醫藥費。農民工李志安也在用完了自己籌措的3萬元醫藥費後,陷入了困頓。

“這個項目經過層層轉包,承包關係非常複雜。日常發工資都是包工頭郝成祥通過微信轉賬,也沒簽訂勞動合同,更沒有買工傷保險。”李志安的工友老陳告訴記者,項目是郝成祥從許昌百匯實業公司屈小路處承接,而屈小路又是河南鼎鑫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薛德召從湖南世紀園林公司所接。

“當初我們和郝成祥就有約定,誰帶的工人出了事誰管。”許昌百匯實業屈小路堅稱,工程款已支付給郝成祥,自己無需對事故負責。而郝成祥也在支付了1.5萬元醫藥費後,不再繼續支付治療費用,也不給李志安家屬任何答覆。

“按照相關規定,農民工進入工地前要進行實名認證、簽訂合同和購買人身保險,並通過銀行卡發放工資。”從事農民工維權案件的河南嘉同律師事務所李玲玲律師說,這個包工頭用微信發工資,會讓認定勞動關係上存在是私人僱傭還是企業僱傭的爭議。

“勞動者日常要注意留存工資款發放記錄,特別是移動支付記錄,以備在發生爭議時能夠提供憑證。”鄭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勞動者可向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先期介入調查確定勞動關係。支付寶、微信轉賬記錄都可以當維權證據。

當記者聯繫鄭州舊城改造開發公司後的一週內,該公司工作人員先聲稱負責人出差不在家,後來乾脆拒接電話。李玲玲律師說,根據規定,建築工人在建築工地幹活時受傷,除包工頭應承擔賠償責任外,將工程非法轉包或分包給包工頭的建築公司均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