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藥---川貝母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 或梭砂貝母 的乾燥鱗莖。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除去鬚根、粗皮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


每日一藥---川貝母

松貝


每日一藥---川貝母

松貝


每日一藥---川貝母

懷中抱月


【性狀】
松貝: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青貝:呈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

爐貝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有的具棕色斑點。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較鈍。



【鑑別】
本品粉末類白色。
松貝、青貝 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直徑 5~64μm,臍點短縫狀、點狀、人字狀或馬蹄狀,層紋隱約可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偶見不定式氣孔,圓形或扁圓形。螺紋導管直徑5~26μm。
爐貝 澱粉粒廣卵形、貝殼形、腎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人字狀、星狀或點狀,層紋明顯。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


【性味】苦、甘,微寒。
【歸經】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用量】3~9g;研粉沖服,一次1~2g。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川貝枇杷膏的製作方法:
材料枇杷葉5錢、川貝粉1~3錢、麥芽糖2~3大匙、洋菜粉1包(可不加)
調味料蜂蜜1小匙
做法
枇杷葉倒入鍋中,加4碗水熬汁,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熬煮成2碗,去渣留汁作法二將川貝粉放入枇杷葉汁和勻,再加入蜂蜜、麥芽糖,以小火熬成膏狀即可作法三亦可加入熟地、及其它中藥材。

備註:有老人時常氣喘或小朋友到夏末初秋的時候,時常喘得很厲害或鼻子過敏很厲害,都可以將枇杷膏大量的做起來。麥芽可以潤肺、止咳,小朋友一咳嗽絕對要忌冰乾、忌糖,因為痰就是糖的關係,所以糖會引痰,唯獨麥芽、蜂蜜、冰糖不會有此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