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甘草,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釐米,直徑0.6~3.5釐米。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陰暗潮溼,日照長氣溫低的乾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

時珍曰︰方書炙甘草皆用長流水蘸溼炙之,至熟颳去赤皮,或用漿水炙熟,未有酥炙、酒蒸者。大抵補中宜炙用;瀉火宜生用。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氣味】甘,平,無毒。寇宗奭曰︰生則微涼,味不佳;炙則溫。

【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解毒。久服輕身延年(《本經》。,音時勇切,腫也)。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髒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別錄》)。

甘草入藥有生炙之分,凡是“清熱解毒”功效的甘草,都是生甘草;炙甘草則是調和藥性,起到補中益氣的功效。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食用方法

解憂甘草茶

材料:甘草3錢,小麥1兩,紅棗3錢,開水1000ml。

做法:將所有藥材加入1000ml的水煮沸,小火續煮15分鐘,去藥渣即可當成平時茶飲。

功效:適用於焦慮不安、不易入睡或淺眠易醒的人、可宣鬱解憂、益氣健脾。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甘草麻黃湯

處方:用藥甘草二兩(6g)麻黃四兩(12g)隨證加減:若腹滿者,加厚朴、生薑,以行氣消脹;若食少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化溼和胃等。

煎服方法: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川貝甘草茶

材料:川貝母、款冬花、甘草各3克,杏仁2克,麻黃1克,茶葉5克。

製法:將川貝母、款冬花、麻黃、杏仁放入清水鍋中煮沸,再加入茶葉、甘草略煮,即可倒入杯中。

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中藥甘草,“調和諸藥”,有國老之稱

藥物毒性

久服大劑量甘草,可引起浮腫。有關研究還發現,甘草製劑有損性功能,每天服用28克甘草,可導致男性的性慾降低和其它形式的性無能,停藥4天后可恢復。甘草還可抑制皮質醇的轉化,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和低血鉀症。因此,對於有性功能減退、高血壓及浮腫的患者,不宜使用甘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