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浑浊是什么原因?

心海76124


尿液浑浊可以是生理因素引起,也可以引起一些病理性的因素引起,对于尿液浑浊,不要盲目的猜疑,而是应该结合自身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

先来为大家说一下正常尿液的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或者透明,在大量饮水之后,尿液颜色可以变淡,而在1大量剧烈的运动之后,尿液被浓缩,从而导致颜色的加深。

先来为大家说一下生理性的尿液浑浊有哪些因素导致:

1、长时间的憋尿,导致尿道未进行有效的冲刷,使得我们在刚刚排尿的时候,会有尿液浑浊的表现。

2、服用一些药物之后,有些药物在服用后容易造成尿液的结晶,使得尿液变的浑浊,如磺胺类药物,别嘌醇,丙磺舒等药物服药后应该增加饮水量,防止尿液的沉积和结晶。

3、剧烈的运动和活动之后且饮水量较少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尿液的浑浊,因为剧烈的运动后人体对水分的需求增加,使得尿液浓缩加强,从而出现尿液的浑浊,除了尿液浑浊的表现,剧烈运动后尿液颜色会加深,呈现比平常要深的黄色。

再来为大家说一下病理性的尿液浑浊有哪些因素导致:

1、泌尿系统的炎症、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炎症性疾病也会导致尿液的浑浊,但是此类的尿液浑浊多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是血尿的表现。

2、乳糜尿:主要见于丝虫病和过度的摄入高脂肪食物所导致,其浑浊表现为尿液的乳白色,有时可以凝结为块状。

3、肾脏疾病:当肾脏出现疾病时,也会有尿液浑浊的临床表现。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尿液很浑浊的人赶紧看看吧,你的身体出大问题了!

小便一般呈淡黄色,饮水较多、小便量多时,颜色就偏淡;饮水少,天气炎热,大量的水份从皮肤蒸发,或是发热的孩子,因小便量少,其颜色就会加深而偏黄,这是可以理解的生理现象。

而另一种情况有可能是属于肾盂肾炎或者是某种致病菌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是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就是副大肠杆菌,还有变形杆菌以及粪链球菌等。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属于上行感染,当尿道黏膜轻微的损伤之后,细菌也容易进入膀胱,从而引起尿液浑浊。

夜尿正常成年人日尿多于夜尿,一般入夜间排尿1-2次,尿量约为300—400毫升,或不排尿。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加,达4-5次或更多,尿量超过白天,比重又偏低(低于o.01),医学上称为夜尿。夜尿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的夜尿常由于睡前大量饮水、喝茶、喝咖啡、吃西瓜等或由于服用利尿药物后引起。病理性的夜尿常见于肾脏病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

建议有上述症状的者,去正规医院做个尿常规,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那你身体就是健康的。然后经常吃些苦瓜,或者凉茶什么的,如果查出肾病,吃点六味地黄丸就好了


米亚冷知识


  尿浑浊是怎么回事,浑浊可能是疾病所致,也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一定要根据化验结果才能下定结论。

  正常新鲜尿液是透明的,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

  新鲜尿液混浊时,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液冷却后,可有淡红色尿酸盐析出,加热,加碱时皆可溶解,此种情形在天气寒冷时多见。

  (2)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若尿液呈碱性时,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遇酸可产生气泡。

  (3)尿路感染:主要与尿路细菌繁殖,出现脓尿,白细胞有,尿液呈乳白色。

  (4)乳糜尿:为白色乳糜样尿液,见于丝虫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这在肉眼下容易鉴别。

  小便浑浊在临床上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尿道感染、结石等。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延误。日常注意多喝水、注意休息、规律生活。

  “博爱伊甸园”——南昌博爱泌尿专科医院名医科普栏目,致力于通过名医视频及科普文章,促进男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推广,从而提高老百姓的健康认知能力与科学素养。

  关注博爱君,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如有其它问题还可留言哦...


博爱伊甸园


尿液的颜色和浑浊程度也反映了健康情况。尿液浑浊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因为泌尿系统出现问题。

首先要知道,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液也会变浑浊,当气温升高、出汗多、饮水少、排尿少,贪吃肉食或蔬菜水果之时,尿液即呈碱性或酸性,此时,尿液中会有较多磷酸盐、碳酸盐或结晶体析出,从而尿液呈浑浊样。这是正常现象,只需改善生活习惯便可恢复正常。

其次要明确,大部分尿液浑浊可能和系列疾病有关: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为多见。慢性前列腺炎为乳糜尿,尿液出了浑浊还呈现白色。尿道炎表现为尿道口有分泌液,为粘稠状。膀胱炎还有可能出现血尿。


健康之初科普


尿液混浊有很多原因,常见有晶体尿、磷酸盐尿、脓尿、乳糜尿等。

晶体尿是尿液中含有机物或无机物质沉淀、结晶,见于尿中盐类呈过饱和状态时。

磷酸盐尿是由于磷酸盐在碱性尿中沉淀而形成,见于餐后或大量饮用牛奶后,可间歇发生。

脓尿是由于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是泌尿系感染的表现。一般认为,新鲜尿液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5个提示尿路感染或炎症。根据排尿过程中脓尿出现的时间以及伴发症状,可对病变进行初步定位。初始脓尿为尿道炎;全程脓尿伴膀胱刺激症状、腰痛、发热提示肾盂肾炎;脓尿伴膀胱刺激症状而无发热多为膀胱炎。

乳糜尿呈乳白色,由于尿液中混有淋巴液,也可混有大量蛋白或血液。乙醚可使混浊尿液变清,故用乙醚试验可确诊乳糜尿,亦称乳糜试验。乳糜尿的常见原因是丝虫病感染。


小小的医学生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尿浊性水肿”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小儿水肿可由多种病证引起,其中尿浊性水肿亦较为常见。临床以小便混浊、多泡沫 为特点,小便镜检则以蛋白为主。轻者无其他临床表现,重者往往伴有水肿,称为 “尿浊 性水肿”。“尿浊性水肿” 是由于肾脏虚损,失于封藏,精微下泄,形成尿浊。精微下泄 发展到一定程度,肾主水无权,水津运化失常,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而发水肿。轻则面 目浮肿,重则四肢及全身浮肿,甚则小便短少,伴有胸水、腹水。“尿浊性水肿” 好发于 2 ~7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水肿一症,中医古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 《内经》 就有 “肺水” “脾水” “肾水” “风水” “皮水” 等记载。《金匮要略》 分为 “风水” “皮水” “正水” “石水” 等。朱丹 溪将水肿概括为 “阴水” 和 “阳水” 两大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阳水 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若治疗及时正确,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多见于西 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预后较 差,多见于西医学的肾病综合征。《医宗金鉴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指出,小儿水肿病机 “皆因水停于肺脾二经”。明清时期的论述能更清楚地反映小儿水肿的特点。

近代医家进一步总结出其病因病机除与风寒在表、湿热壅盛关系密切外,尚与瘀血停 滞、热毒蕴结有关,拓展了小儿水肿的临床证候及治疗法则。

水肿有尿血性水肿、尿浊性水肿和混合性水肿三大类,本节所阐述的是尿浊性水肿, 主要指西医学的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病机】

小儿水肿与体质稚弱,不慎感受外邪导致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和肾的开合及三焦、膀 胱的气化异常,不能输布水津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一、病因

尿浊性水肿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二因。外因多为感受风热湿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乃 饮食失调,加之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尚不完善,不能抗邪外达,以致外邪深入而 发病。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精漏水泛。

2. 常证病机

(1) 邪犯肺肾 风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与肾经络相连。外邪由肺袭肾,肺肾 失职。上源不利,通调失司,引发水肿; 肾失封藏,精微下泄,精漏水泛,故见尿液混 浊,水肿加重。

(2) 肺脾气虚 肺为水之上源,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 脾主运化精微,主传化水 气,为水之堤防。脾健土旺,水湿自能运行。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 反克,精漏水泛,渗于脉络,横溢皮肤,从而周身浮肿。

(3) 脾肾阳虚 脾恶湿,主运化; 肾主水,为水之下源,主温煦和蒸化水液。脾肾阳 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不利,精漏水泛于肌肤,而发为水肿。所谓关门不利则聚水 而肿。

(4) 气阴两虚 由于迁延不已,脾气已损,肾阴不足,精漏水泛,故出现气阴两虚证 候,如潮热、面红、头晕、舌红等。

3.变证病机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水气内盛,逆射于肺,而致气急暴喘; 或 水气上凌心肝,而致猝然昏迷、惊厥等危象; 或水毒内闭,弥漫三焦则尿少尿闭,具体可 参照尿血性水肿。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病程长短不一。起病时可有低热、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等 一般症状,然后出现浮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本证多属于阴水,但疾病早期亦有阳水的临床表现。

1. 阳水

(1) 病程短,病前有脓疱疮、疖痈等病史。

(2) 浮肿多由眼睑开始,逐渐遍及全身,皮肤光亮,按之随手而起,尿液混浊,尿量 减少,甚至尿闭。

(3) 严重病例可出现头痛、呕吐、恶心、抽风、昏迷,或面色青灰、烦躁、呼吸急促 等变证。

(4) 实验室检查可见颗粒管型,尿蛋白增多。

2. 阴水

(1)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 尿液混浊、浮肿明显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始自眼睑、颜面,渐及四肢全身。水 肿为凹陷性,腰以下肿甚,甚则出现腹水、胸水,水肿的同时常有尿量减少。水肿严重程 度通常与预后无关。

(3) 患儿可出现蛋白质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疲倦乏 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发育落后等。

(4) 实验室检查 ①尿液分析: 大量蛋白尿,定性检查≥ (+++),24小时尿蛋白 定量> 50mg/kg,或晨尿中尿蛋白/尿肌酐比值>3.5。②血浆蛋白:血浆总蛋白低于正常, 白蛋白下降更明显,常<25~30g/L,并有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③血清胆固醇: 多明 显增高常>5. 7mmol/L。其他脂类如甘油三脂、磷脂也可增高。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 症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鉴别诊断

1.营养不良性水肿 严重的营养不良与肾病均可见凹陷性浮肿,小便短少,低蛋白 血症,但肾病有大量蛋白尿,而营养不良性水肿无尿检异常,且有喂养不当、形体逐渐消 瘦等营养不良病史。

2. 心源性水肿 严重的心脏病也可出现浮肿,且以下垂部位明显,呈上行性加重, 有心脏病病史及心衰症状和体征,而无大量蛋白尿。

3.肝性水肿 肝性水肿以腹部胀满有水,腹壁静脉曲张暴露为特征,有肝病史而无 大量蛋白尿。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阴阳虚实

(1) 凡起病急,病程短,水肿以头面为重,皮肤光亮,按之即起者多为阳水,属实。

(2) 起病缓慢,病程长,水肿以腰以下为重,皮肤色暗,按之凹陷难起者多为阴水, 属虚或虚中夹实。

2. 辨常证和变证

(1) 常证 凡见水肿,尿少,病情单纯,精神、食欲尚可者,为常证。

(2) 变证 病情复杂,除水肿外,常见胸满、咳喘、心悸,或见神昏谵语、抽风惊 厥,甚至尿闭、恶心呕吐、口有秽气、衄血等症,均为危重变证。

1. 基本治则 摄精消肿。

2.具体治法 阳水属实,应以祛邪为主,治以发汗利尿,清热解毒等; 阴水属虚, 治以扶正祛邪,健脾宣肺,温阳利水。如阳水由实转虚,应配合培本扶正之法; 阴水复感 外邪,则应注意急则治标,邪去方治其本。出现危重变证,当审因立法,积极采用中西医 结合疗法抢救。

3.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尿浊性水肿经验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有 密切关系,本病早期亦有发热、咽喉不利等肺系症状; 恢复期则以脾肾两虚症状较为明 显。刘弼臣教授对本病亦从肺论治,且强调清肺要彻底,而关键在于清利鼻咽,使肺之门 户得清,不使邪气留恋。总之,从肺论治并不只是治肺,而是以治肺为重点,兼顾脾肾, 尤其是肾病恢复期,脾肾气虚症状明显时,则以补益脾肾为主。

三、分证论治

1. 邪犯肺肾

证候表现: 水肿大多先从眼睑开始,继而波及四肢,甚则全身浮肿,来势迅速,颜面 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液混浊,伴发热恶风,咽痛身痛,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灵枢 ·本输》 云: “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肺与肾经络相连,相互影 响。外邪内侵,首先犯肺,由肺袭肾,肺肾失职。上源不利,通调失司,引发水肿; 肾失 封藏,精微下泄,故见尿液混浊,水肿加重; 风性向上,善行而数变,故浮肿先见于头 面,继而四肢,来势迅速; 肌肤浮肿,按之凹陷即起乃风水之象; 疾病初起,风邪外袭, 始于皮毛,闭塞肺气,肺失清肃,故发热恶风,咽痛身痛; 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之征。

治法: 清肺固肾,摄精消肿。

方剂: 玄参板蓝根汤合五草汤 (刘弼臣经验方) 加减。

方解: 玄参、板蓝根清利鼻窍、咽喉,使肺窍得通,为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的基本 方,共为君药。五草汤固肾祛浊,利水消肿,共为臣与佐治之药。两方相合,肺肾同治, 相辅相成,共奏其功。

加减: 表寒重,加羌活、防风、荆芥祛风散寒; 表热重,加金银花、浮萍辛凉解表; 尿少、水肿甚者,加泽泻、茯苓、猪苓、川牛膝利水消肿; 咽痛甚,咳嗽,加射干、浙贝 母、牛蒡子、蝉蜕清热利咽,宣肺止咳。

2. 肺脾气虚

证候表现: 浮肿不著,或仅见面目浮肿,面色少华,倦怠乏力,纳少便溏,小便略 少,汗自出,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病程日久,正气不足,邪少虚多,故浮肿不著,或仅见面目浮肿; 脾虚则 纳少便溏; 肺虚则汗自出,易感冒;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均为 气虚之征。

治法: 健脾益气,摄精消肿。

方剂: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合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加减。

方解: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补益肺气以固表,健运脾气以祛湿; 薏苡 仁、茯苓健脾利湿; 砂仁醒脾开胃; 防风配黄芪、白术益气祛风固表;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若浮肿明显,加五皮饮利水行气; 伴上气喘息、咳嗽者,加麻黄、杏仁、桔梗 宣肺止咳; 食少便溏,加苍术、焦山楂运脾止泻; 镜下血尿,加白茅根、益母草、丹皮活 血止血; 蛋白尿,重用黄芪,加玉米须、芡实益气涩精。

3. 脾肾阳虚

证候表现: 全身浮肿,以腰腹、下肢为甚,按之深陷难起,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 倦乏力,小便量少甚或无尿,大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水液无以温运,以致水湿内停,外溢肌肤,则见浮肿; 湿性下 趋,则浮肿以下肢、腰腹为甚; 水液不循常道而下泄,故小便量少甚或无尿; 脾阳不足, 运化失职,则大便溏; 阳气不足,失于温煦,精微不足,失于充养,故畏寒肢冷,面白无 华,神倦乏力;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治法: 温肾健脾,摄精消肿。

方剂: 真武汤 (《伤寒论》) 加减。

方解: 方中附子、补骨脂温肾壮阳,以化气行水; 白术、茯苓健脾利水; 白芍、生姜 和营温中。

加减: 偏于脾阳虚者,用实脾饮加减以温健脾阳,利水消肿; 偏于肾阳虚者,加用仙 灵脾、仙茅、巴戟天、杜仲等温补肾阳; 若兼有咳嗽、胸满气促、不能平卧者,加用己椒 苈黄丸,药用防己、椒目、葶苈子等泻肺利水; 兼有腹水者,加牵牛子、槟榔行气逐水; 久病有瘀者,加丹参、水蛭活血化瘀以利水。

4. 气阴两虚

证候表现: 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有浮肿,耳鸣目眩,咽干口燥,舌稍红,苔少, 脉细弱。

证候分析: 肾病迁延不已,脾气已损,肾阴不足。外邪犯肺,肺肾失职,上源不利, 通调失司则发为水肿。气虚则难以统血上荣,故见面色无华。腰为肾之府,耳为肾之窍, 肾气亏虚,故见腰膝酸软,耳鸣; 阴虚则津液受损,故咽干口燥; 气阴两亏则津液难以上 达濡养头目,故见目眩; 舌稍红,苔少,脉细弱皆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 益气养阴,摄精消肿。

方剂: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加黄芪。

方解: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 山茱萸补肾涩精; 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热; 山药 清肺脾虚热,补脾固肾; 茯苓渗脾中湿热; 泽泻疏泄膀胱水邪; 黄芪健脾益气。

加减: 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白术健脾益气; 阴虚偏重者,加枸杞子、女贞子、 旱莲草滋阴补肾; 阴阳两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等阴阳双补。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六味地黄丸 每次3~5g,每日3次。用于肾气虚者。

(2) 雷公藤多苷片 每日1mg/kg,分2~3次饭后口服。用于肾病综合征。

2. 单方验方

(1) 鲜车前草、鲜玉米须、白茅根各50~100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水 肿和小便不利。

(2) 冬瓜皮、葫芦各50g,车前子20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用于水肿和小便 不利。

3. 外治法

(1) 紫皮大蒜1枚,蓖麻子60粒,共捣成糊状,分别敷于肾俞及足心,包扎固定。 每2日换药1次,7次为1疗程。用于水肿和小便不利。

(2) 商陆100g,麝香1g,葱白适量。取麝香粉0.1g,放入脐内,取商陆细末3 ~5g, 葱白适量捣烂混合成糊状,敷在上面,盖上油纸、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7天 为1疗程。用于腹水。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预防感冒,保持皮肤清洁,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疮毒。

二、调护

1.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待血压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可逐渐增加 活动。

2.水肿期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早期少尿和高度水肿的患儿,应暂时忌盐,至小 便增多,水肿渐消方可给予低盐饮食。

3. 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 密切观察患儿液体的出入量、血压、水肿、神志等变化,早期发现水肿变证。


中国医药养生


若您出现白色混浊尿时,应考虑有以下几种可能:

(1)盐类尿: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情况。当尿呈碱性时,磷酸盐和碳酸盐类结.帚析出,尿呈白色混浊,加热或加酸后尿色即可澄清.

(2)脓尿:见于泌尿系感染及肾积脓等疾病,尿镜检可见白细胞。

(3)乳糜尿:见于广泛的腹部淋巴管道或胸导管阻塞。将尿液离心沉淀后,上层呈白色混浊,加入乙醚后尿则澄清。

(4)污染:见于女性白带或其它化脓性疾病污染尿液,可做清洁中段尿检查加以鉴别。

(5)尿中混入精液:尿液可呈混浊,尿液检查时蛋白质定性阴性,镜检可见精子。

那么,腰痛是肾炎病人的主要症状吗?

肾脏实质没有感觉神经,所以腰痛不是肾炎病人的主要症状。腰痛是山于腰部骨骼和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及腰部脏器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感觉。有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腰痛。肾脏是位于腰部的脏器,虽然肾实质无感觉神经分布,但肾脏被膜、肾盂和输尿管有神经分布,所以肾区疼痛与肾脏被膜受牵拉、

张力增加及肾盂、输尿管痉孪或张力增加有关。常见的肾区疼痛有两种:

(1)肾绞痛:

为急性间歇发作的剧烈腰痛,常放射至下腹部、会阴部、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疼痛后常出现血尿。多见于肾及输尿管结石、血块及坏死组织堵塞输尿管所致。一旦阻塞解除,疼痛即缓解。

(2)肾区慢性钝痛:

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肾区疼痛包括:

①肾脏疾病所致疼痛,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下垂、梗阻性肾病、肾静脉血栓形成、肾盂积水、肾癌、多囊肾及急性肾炎等,常可伴有肾区钝痛或胀痛。

②肾周围疾病所致腰疼:如肾周围脓肿、肾梗塞并发肾周围炎、肾囊肿破裂及出血。这类病人肾区疼痛较重,伴患侧腰肌紧张、局部明显叩痛.


用户60120511249


正常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且一般是透明的。如果尿液很混浊且持续时间较长,预示着尿路系统可能存在某些疾病。



尿液混浊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在喝水少的情况下偶尔出现的混浊,那么很可能是生理性的,因为尿液里溶解了很多溶质,如果浓度高了可能会析出结晶,表现为尿液混浊,这种情况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能得到缓解。



如果喝水不少,同时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者腰痛发热等症状,那么我觉得还是要考虑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炎。尿路感染时磷酸盐容易沉积,白细胞升高也容易引起絮状物。另外乳糜尿也可以引起尿液混浊。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尿浊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并无尿道疼痛为主证。本病多因湿热下注或脾肾虚亏,精微脂溢下流所致。其治法:初起宜清热利湿,病久宜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应予兼顾。膏淋虽小便混浊如米泔,但排尿时有滴沥刺痛,与尿浊不同。精浊指尿道口时时流出糊状浊物,但小便并不混浊,可与尿浊鉴别。西医之前列腺炎,乳糜尿,晶体尿等,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仁济仁爱888


这个问题最好泌尿科医生来回答最好。不过从专业水准要本人回答的话不是不可以。那就是;正常的人一般情况下,半斤酒下肚,一般尿不会浑浊,肯定是清沏,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