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如何對待犯錯的孩子,考驗著每一個教育者。

現在物質條件富裕,孩子在家裡被長輩各種寵溺,一到集體生活便各種不適應,有時候上課調皮搗蛋,被揪出來了還是各種不服,於是,被老師罰寫檢討便成了家常便飯,既然犯錯,本來認真寫個檢討書也就過去了,可是,偏偏有熊孩子向老師發起了“猛攻”,將檢討書變成了“聲討書”、“挑戰書”,看了熊孩子各種腦洞大開的檢討,想起我們小時候對付老師的經歷,那簡直是弱爆了。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檢討書秒變“聲討書”、“挑戰書”,熊孩子這次玩大了!

1

這封檢討書,避重就輕,並沒有指出自己錯在哪兒?可是當老師圈出重點後,卻發現竟是一封“藏頭詩”,你老師終歸是你老師,“二次犯錯”,同學:你爸媽在家等你呢?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2

“上課玩遊戲,走到哪兒都沒理”,“你老師再醜也是你老師”,檢討書本是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沒想到成了熊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的手段,這膽子也忒大了吧,同學:你以為老師眼瞎啊?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3

如果上一封還是人身攻擊的話,那麼,這一封檢討書儼然已經成了“詛咒”,打架、轉學、詆譭老師,老師:請問你爸是李剛嗎?你家孩子管不了!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4

雖然這個檢討極盡溜鬚拍馬之能事,但是結尾一句:“so,對不起”外加五個感嘆號還是暴露了你的不服氣,不過話說回來,“同桌說話罰我寫檢討書,是不是有點過啊?”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5

這封檢討書,口氣有點大,一句“重寫”駁回,看你還嘚瑟?“不過請問家長和老師,上課睡覺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給學生扣這樣的標籤真的好嗎?”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看了上面五封檢討書,發現幾個問題:

凡是老師讓寫檢討書都是孩子的錯(比如第一封,孩子一上來就是老師我有錯,顯然他都不清楚自己錯在哪兒?);

孩子都怕被叫家長(孩子誇大家長知道自己犯錯後的情形,比如責罵或捱打,顯然老師並不領情,比如第二封);

有些檢討並不是孩子的問題,或許僅僅只是因為孩子辯解了幾句(比如第四封)。

小小的檢討書,暴露了我們養育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學校教育過程中,通過反省並檢討自身的錯誤,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犯錯,但是,某種程度來說,“檢討書”是一種強制認錯的方式,而家庭養育的對象是一對一,需要營造民主的氛圍讓孩子能夠表達更多真實的想法。

那麼,父母在養育過程需要注意什麼呢?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應遵循的原則

要允許孩子犯錯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我們養育過程中經常持有的一種錯誤觀念——“瘋狂的錯誤觀”:

錯誤是不好的,你不應當犯錯,如果你犯錯,就是愚蠢、壞、無能,或者是一個失敗者。如果你犯了錯誤,就不要讓人發現,如果被發現了,就要編個藉口。

正是在這種“瘋狂的錯誤觀”的引導下,不管是教育者本身(父母、老師)還是孩子自己,都會覺得犯了錯誤,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比如第五封的檢討中,爸爸說孩子是個壞孩子)。

小學生含淚寫下的檢討書卻暗藏“小心機”

教育者往往居高臨下“審判”學生,這不僅損害自尊,更會讓人沮喪,長期處於“低自尊”的成長環境中,顯然對孩子不利。

那麼?什麼是“理智的錯誤觀”呢?

錯誤是一個人學習的機會,而不是無能的表現。

孩子犯錯後,得到的不應是責備和懲罰,而是幫助。

責備和懲罰往往會把孩子逼到“死角”,為了避免責罵,孩子總會竭力掩蓋錯誤,甚至是撒謊,結果換來的往往是更多的責罵甚至是懲罰。

幫助孩子“矯正錯誤”

①承認錯誤

孩子犯錯後,應給孩子提供機會解釋。

②和好

如果給他人造成了麻煩,要引導孩子認識錯誤的嚴重性並作出彌補,如果無法彌補要向冒犯或者傷害的人道歉。

比如說:“我錯了,對不起,可以為你做點什麼?”

③解決問題

要和孩子一起商討解決辦法,並有效預防問題發生。

養育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如何對待錯誤比是否犯錯更重要,“檢討書”只是一種懲罰錯誤的手段,不應成為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讓孩子意識到,即使犯錯了,依然能從別人那裡獲得寶貴幫助的機會、勇敢地認識並承擔錯誤,這樣的話“犯錯”才真正成為了培養孩子們責任感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