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道理科学,家长别拎不清

上个月,我去北京参加了一场育儿领域的讲座,在场的除了自媒体行业的领路人外,也有不少是前来聆听教诲的孩子家长,只因主讲人是育儿界的权威专家李教授。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学专业执教的大学教授,李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囊括了孩子、家长和家庭,其中说到孩子对于家庭的价值时,李教授语出惊人:

大学教授: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道理科学,家长别拎不清


“对父母来说,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家长别拎不清。”

听上去像是安慰在座的学渣家长,但其实背后的道理却很科学,李教授缓缓道出其中的真理,只要求家长放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习,因为有失必有得,具体如下:

成绩差的孩子多留在父母身边

李教授说,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而大数据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成绩差的孩子在成年后大多选择留在父母身边,或是受困于个人能力问题,又或者是毕业院校和人脉网的留存问题,总之,他们很少会离开所在省市前往超一线城市,更不会出国就业。

大学教授: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道理科学,家长别拎不清


而成绩好的孩子则相反,他们年少天才,是万中无一的精英,毕业后很少愿意困在小地方,连省会城市也不放在眼里。要么就职于北上广深,要么远赴他国,一年不回一趟家。

对家长来说,孩子之间对比明显,比起成绩好却被国家“收走”的孩子,自然还是留在身边的更靠谱,毕竟到了晚年,父母缺的并非是钱,而是来自身边搀扶的一双手。

成绩差的孩子更重视亲情关系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说的正是学渣和学霸之间的区别。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但凡身边学历比较高的人,对待感情往往比较淡薄。

或许是因为三观不同,又或者精力时间被用在了学术上、能分给父母的不多,他们在亲情上大多是冷冷清清的,似乎与人不交心,这正是学历高带来的副作用。

大学教授:成绩差的孩子才是来报恩的,道理科学,家长别拎不清


在明白了世界的真相后,高学历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生活,以至于有时候会牺牲掉多余“感情障碍”。讲到这,李教授叹了口气,说这也是北大总教出一些为人所诟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原因,谁让聪明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呢。

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就不会这样了,他们没有机会接触所谓的个性化自由,对如何跨越阶层也不感兴趣,他们眼中只有“稳稳的幸福”,对待亲情和父母心怀感恩和热烈,遇事会坚定不移的站在父母身边。

对家长来说,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呢?当然,父母也要做好长期资助孩子的准备,毕竟重感情归重感情,成绩差的孩子面临事业失败的几率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