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記憶


小時候,經常站在渭河邊上,望著對岸疾馳而過的綠色火車,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數著,始終幻想著外面的世界。

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綠皮火車,大概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的出現大大方便了鐵路沿線群眾出行,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村位就處於鐵路沿線,我才有機會與綠皮火車近距離接觸。

綠色的記憶


初中的時候去縣城看望在外打工的父親,我第一次坐上了火車。早上六點多出發,早早的站在離村不遠的馬家磨車站的站臺等待著列車的到來,當火車一聲長鳴,緩緩駛入小站的時候,我清晰的感受到有一股氣流衝擊著身體,我第一次認識到了它的威力。列車在小站只停三四分鐘,火車停下來,車門一打開,人們便湧向車門 ,爭先恐後的登上火車。隨著火車一聲沉重的嘆息,載著旅客的車廂便一節一節依次緩慢啟動,火車的速度逐漸加快,一路走走停停,

火車經過十分鐘左右的行駛,停靠在新陽車站。站臺上聚集著男女老少成百上千的遠行人,他們如海浪般撲向列車,這裡面最顯眼的還是那些販賣杏子的當地農民,每個人都擔著兩框杏子,小心的保護著肩上擔子,艱難而機敏的在人群之中左衝右撞,一有機會他們就會佔據靠近火車車窗的站臺上有利的位置,由家人或朋友幫忙,先有一個人登上列車,然後由家人或朋友把裝滿杏子的框從車窗硬塞進來。他們生怕錯過今天的列車,車廂的過道里放滿一筐筐的杏子,這不亞於打了一次大的戰役,現在總算登上了火車取得了勝利。當列車啟動的時候他們都如釋重負的找個位置坐下來,沒有座位的索性蹲在車門口卷一枝旱菸美美的吸上幾口,嘴裡吐著青煙,望著疾馳而過的田野。

綠色的記憶


火車一路上走走停停,經過很多沿途小站,最後到達目的地---天水車站,走出車站,我分明感受到了不同於鄉村的繁華,鱗次櫛比的高樓彷彿要將我淹沒,平坦的馬路兩邊商鋪一家接著一家,商品更是琳琅滿目,馬路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冷不防一聲車喇叭聲嚇我一跳,很多新的東西讓人應接不暇,我第一次感覺到世界之大。

高中的時候,姐姐出嫁到內蒙古,我去送親,凌晨時分,月亮追著列車從甘谷車站出發,一路狂奔,家鄉的山,家鄉的田野越來越遠,綠色的車廂,載著天南地北的遠行人,穿梭在黃土高原腹地,穿過無數的村莊,跨過無數的河流。火車駛出甘肅,經過寧夏,刺眼的落日努力的睜開發紅的眼睛斜睨著空曠的河套平原,大地鋪滿了紅色,彷彿在金戈鐵馬的年代漢軍和匈奴士兵殷紅的鮮血,當塞外的冷風呼嘯而來,吹動著路邊白楊樹,吹得枯草瑟瑟發抖,我才體會到什麼是荒涼。當火車停在一望無際的河套平原上的一個小站_巴彥高勒,走出車廂,一股冷風撲面而來,清冷的月光照著每個下車的旅客。幾天後,我們坐著火車回家了,姐姐卻成為他鄉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離別的黯然銷魂,火車開動的時候,我不敢看車窗外面。

弟弟上大學的時候,我因為上學沒有去送,我也不知道他坐的是不是綠皮火車,只知道火車啟動的時候他哭了。

隨著科技進步,國家富強,火車的種類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我國的高鐵里程世界第一,很多地方朝發夕至,就連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也是一路無阻,有人說早飯吃西安的肉夾饃,中午可以吃成都的火鍋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鐵路線上曾經奔馳的綠皮火車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成為了古董。

如今,我生活在一個沒有鐵路的地方,然而這裡綿延如龍的蒼山仍然會讓我想起綠皮火車,今天,我站在渭河之畔,望著綠色長龍還在隴海線上繼續前行,心裡著實有點欣喜,因為它承載太多的記憶,承載著太多的酸甜苦辣,我的目光隨著火車在群山的腹中穿行,沿著奔流的河水駛向遠方。

綠色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