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誰也沒想到,口罩成了2020年的關鍵詞,是各國爭搶的“香餑餑”,甚至不惜“衝冠一怒為口罩”。

3月9日起,董明珠的微店賣起了口罩,上線5分鐘就有2萬人預訂,1小時後達到7萬。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圖源董明珠的店:格力口罩預約)

上週,德國海關甚至攔截了24萬隻瑞士進口的防護口罩,引發瑞士抗議。

美國特朗普政府更是推翻了先前簽署的對華貿易禁令,取消了中國出口的口罩等數十項醫療產品關稅……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聞海大數據:口罩十大熱文)

據聞海大數據,自疫情範圍蔓延,有關全球口罩緊缺的輿論報道量不斷增長,體現了輿論對口罩空缺何時得以填補的關注。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聞海大數據圖:全球口罩缺口受媒體關注度上升)

一、多國口罩供應不足 全球需求缺口難解

1、確診病例持續攀升,多國上演“一罩難求”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新浪新聞圖:海外疫情累計確診數量趨勢)

隨著確診病例持續走高,口罩告急的情況正在各國蔓延:據中新社國際站數據顯示,近一個月,韓國口罩需求增長高達7650%,政府宣佈對出口口罩進行監管;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表示,目前美國庫存有1200萬個N95口罩和3000萬個外科口罩,如果新冠肺炎在美髮生大流行則需要35億個,只能滿足醫療專業人員所需的1.2%;3月6日《每日郵報》報道,英國醫護人員存在治療病人時共用口罩並進行清洗的情況。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圖源《中央日報》:韓國龍巖洞居民扎堆買口罩)

在3月3日的疫情媒體通報會上,世衛組織向業者和各國政府呼籲,希望醫用口罩可以再增產40%,並預測醫用口罩的需求將急劇增加,今後全世界每月的需求量將達到8900萬隻。另據阿里巴巴2日的統計,近30天,全球醫用口罩買家需求增長13769%。

2、口罩價格成倍增長,市場亂象頻發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目前全球市場已經被嚴重擾亂。據日媒報道,近期日本普通的一盒醫用口罩(40只裝)可賣到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937元)。無良商家加價更甚:亞馬遜、eBay等電商平臺口罩被搶購一空,普通3M口罩被加價到40-1000美元(約合280.9-7021.4元人民幣)不等;意大利都靈稅警稽查隊破獲天價口罩案,一小包口罩售價高達近5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8535元),但這包口罩的安全性卻無從考證。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圖源意大利《華人街》:都靈稅警稽查隊破獲天價口罩案)

3、海外疫情輸入壓力加大,中國出口心有餘力不足

3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我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有效解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需要。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回形針PaperClip圖:口罩供需之間仍存在較大缺口)

此後,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儘管中國口罩產能產量得到快速提升,供需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隨著各類企業大範圍復工復產,口罩需求仍處於高位。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中國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若全面復工,每人每天一隻則每天需要供應口罩5.3億隻,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在海外疫情的輸入壓力下,中國本土口罩需求缺口依然存在,口罩出口實為心有餘力不足。

二、口罩產業鏈短板顯著 國際協調急需發力

1、本地化生產組織不足,致使全球依賴中國供應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CCID 前瞻產業研究院圖:2015-2020 年口罩產業產值情況)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連合會統計顯示,在2018年度日本銷售的55億個口罩中,日本國產僅佔2成,7成依賴從中國進口,其原料無紡布的46%也進口自中國;美國的3M和霍尼韋爾兩家全球重要醫護用品製造商均將大量產能佈置在中國多年,其90%的口罩來源於中國;大部分歐洲口罩製造商的生產線設在中國,由於現在從中國來的口罩半成品及口罩成品短缺,許多歐洲企業不得不做出調整。

2、國際產業鏈協調不足,致使產出能力不足

熔噴無紡布是生產醫用口罩的核心原材料,其短缺與熔噴料的緊缺密切相關。據石化系統不完全統計,熔噴料的全國產能只有 15 萬噸/年左右,相當於每天 410 噸。按照最大支持量計算,最多支撐日產1億隻防護級口罩,而這正是當前全力開工勉強達到的產能。在國務院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供需對接平臺上,近1300條需求中有將近一半是熔噴布需求。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前瞻產業研究院圖:2018 年熔噴無紡布產量情況)

熔噴布的生產線投入較大,增產週期較長,一套熔噴布生產線從預定到下線生產,要10個月到1年的時間。由於目前疫情趨勢並不明朗,多數熔噴布廠商對擴充產能持謹慎態度。熔噴布產能和口罩產能階段性不匹配,一時間成為產業鏈條的“瓶頸”。

3、口罩原料價格暴漲,生產動力後繼乏力

有媒體近日瞭解到,繼2月底價格漲至20多萬元/噸左右之後,時隔幾天,熔噴布報價幾乎已經翻倍,達到40萬元/噸左右。而在疫情之前,熔噴布的市場價格僅為1.8萬元/噸。中間商層層轉手也在熔噴布價格飛漲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致使銷售價格管制的口罩生產商組織生產動力不足。

在原輔材料之外,生產設備也對口罩擴產形成一定製約。拓斯達的銷售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目前只銷售一種平面口罩機。該設備的售價在疫情前為每臺10-12萬元,2月20日價格上漲至每臺48.8萬元,且目前無現貨,需要交付全款後20天發貨。而平時一兩千一臺的超聲波焊接儀,現在已經漲到了兩萬多。

此外,鼻樑拖漲10倍,耳帶15倍,人工20倍,機修師傅漲價50倍……口罩生產的綜合成本每天都在倍數級增長,而過於違背客觀市場運作規律的限價,則是對口罩終端生產企業的又一打擊。

三、借鑑中國經驗 跨國聯手緩解口罩供需矛盾

1、借鑑中國經驗,擴大本國產能

有鑑於全球供應鏈效率,各國應借鑑中國經驗。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動員本地眾多企業跨界轉產,中石化等國企助力熔噴布生產,多家電線電纜生產企業轉產,打通口罩產業鏈。中國航空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可連續工作24小時,每分鐘產100只口罩。

2、加強國際協作,緩解原材料緊缺

業內專家預計,3月以後,熔噴布市場供應緊張會逐步緩解。一是國內熔噴布產能持續增加,二是海外進口陸續到貨。國際產業鏈應加強信息流通、渠道整合,協調國際上游產業鏈組織原輔材料生產,合力攻克口罩生產瓶頸。與此同時,各國政府要聯手打擊口罩黑市交易,緩解口罩供需扭曲加劇,從而穩定口罩價格和供給秩序。

3、口罩股票本週均跌,企業市場佈局須慎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態,將嚴查哄抬熔噴布價格違法行為,帶累口罩概念股票均大幅下跌,將此前30%的漲幅回吐不少,隨著近兩月新加入口罩生產隊伍的企業達2957家,口罩緊俏程度將大幅緩解,有意進入企業要謹慎,剛進入企業建議將目標轉向國際市場。

更多內容,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強國融媒智庫”

中國口罩企業兩月激增3000家,成各國爭搶的“香餑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