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曼古歹战术碰上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结果会如何?

吴晓飞37


蒙古奇兵军团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军事水平最牛逼的阶段。假设这样的场景,只有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推演。


猿仓


如果单纯把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拉出来,这仗压根就没法打,1千多年的装备代差就够折腾死马其顿人。首先青铜武器和钢铁武器在强度和韧性上没法比,其次马鞍的普及足以让骑兵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

如果一定要在战术层面讨论两者的优劣,就必须把这些代差抹平,但是让蒙古骑兵回到公元前作战基本不可能,他们的战术完全是基于马鞍、反曲弓和马蹄铁等10世纪以后装备设置,没有这些东西蒙古骑兵就不存在了。

故此我们只能让马其顿军队列装更先进的东西,他们的“萨里沙长矛”将采用钢制矛头,他们的“伙友骑兵”也将装备马鞍,成为全身披甲的重骑兵。因为装备提升,可以默认他们能使用加强版的“锤砧战术”,包夹更多敌人。

到底啥是曼古歹战术

其实曼古歹战术说白了就是我们打电子游戏常用的“风筝战术”,利用远距离武器的射程和轻骑机动性不停对敌人射击,对方追过来就边跑边射,对方不追就回去继续射,把对方阵型搅的稀烂后再由重骑兵分割包围,予以歼灭。

这种战术说起来挺容易,但大规模执行起来很难,古代战争的传令体系不发达,士兵素质不够的情况下,边跑边打搞不好就会变成溃败,君不见苻坚在淝水不过把部队后移了一下就直接崩盘掉,从此很多将领对后撤打法很谨慎。

但是一旦士兵素质足够支撑这种战术就很可怕,基本上敌人就处于打得过的(重骑兵)追不上,追得上的(轻骑兵)难近身,近了身的数量肯定不够,眼睁睁的被人耗死。1241年4月匈牙利十万大军在这套战术下血染多瑙河,死伤7万多人,把欧洲诸王全给吓尿裤子了。

马其顿方阵会用什么战术?

吐槽机在之前的问题里详细扯淡过马其顿方阵的战术,其实很多现代人有个误解,觉得马其顿方阵就是亚历山大纵横欧亚的法宝。事实上在亚历山大的战术体系里那个方阵是用来防守的,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骑兵。

这种被称为“锤砧战术”的打法说来也简单,以步兵方阵抵挡对手冲击,一步不退的硬抗,就像铁毡一样稳固。而精锐的“伙友骑兵”会从两翼对敌方进行包抄,这些骑兵大抵算重骑兵的鼻祖,连战马都会披甲,冲击力十足,所以被形容为铁锤。亚历山大一般用它不停冲击对手阵线,强行把敌人挤到方阵前边挨打。

所以我们翻看亚历山大的战绩会发现他大多数时候是把对手打崩,很少有大量杀伤乃至全歼的战争。一方面确实是公元前的战争形式不一样,另一方面也和这套“锤砧战术”关系很大,战术的主要目的还是击溃。

到底谁会赢?

吐槽机不说估计很多人也能得到结论,即使把装备拉平,马其顿人赢的希望也不大。因为在战术思路上他们就落后了,方阵抵抗冲击的能力确实强,奈何曼古歹战术的精髓压根就不是冲击力。

而“伙友骑兵”的两翼包抄几乎正中人家下怀,你包抄人家就后撤射箭,这两翼直接变成两个突出部,步兵又跟不上骑兵的速度。最后大几率变成锤子砸不着,铁毡完全失去作用变成累赘的后果。

所以从马其顿使用步兵方阵那刻起,基本就算凶多吉少,以步兵打骑兵宋朝实验了几百年也没个好办法,我是不信连重甲都不披的马其顿步兵有啥招儿。即使他们披上重甲也没用,追不上骑兵还是白费,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坚韧。勇猛是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部队,无论人数气势兵器各方面蒙古军队都秒杀马其顿,所以结果是马其顿会惨败


飞冰走青


蒙古军西征先用轻骑兵袭扰,待敌疲惫后再用重骑兵收割,大迂回分割包围,屡试不爽!


皋城饺子


横扫欧亚已经说明问题了。


maprisk


骑兵基本无敌了当时


快乐的长颈鹿


参考李陵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