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公元626年,年僅28歲的李世民繼位,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大唐帝國從戰亂頻仍走向了安居樂業,從亂民蜂湧發展到夜不閉戶,從外邦侵辱轉變為了萬國來朝。這個青年,是具備了什麼樣的才華和心胸,什麼樣的氣度和格局才撐起了這千古盛世。

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膽略過人,英勇善戰的個人魅力。李世明雖然不是開國之主,但他18歲隨父親李淵太原起兵,淬鍊與疆場紛爭,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他先勸父親堅定向前,用激將法擊敗了盤踞在霍邑的隋將宋老生,隨後用誘敵之計擊敗薛仁杲,收降了其部署,又用疲敵之計擊敗了劉武周手下悍將宋金剛。接下來,他討伐王世充,圍點打援,生擒了竇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建立了蓋世功勳,受封為天策上將。在平定天下的征戰中,李世民善用奇兵,身先士卒,英武過人,積聚了深厚的威望人氣。

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折節下士,不計前嫌的用人智慧。他對待降將能夠坦誠相待,恩威並用,對待投降的薛仁杲,尉遲敬德,他都繼續委以重任,用人不疑,所以天下英雄多能歸附,秦叔寶,尉遲恭等都是慕名投奔的。對待賢達學士,他能放低身段,折節下士,虛心請教,重用了杜如晦等一干賢達。對待耿直之臣,即使是曾經的敵人,他也能不計前嫌,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他重用了建成餘黨魏徵,並多次採納他的建議。

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深刻反省,嚴於自律的精神。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有感於隋煬帝的二世而亡,李世民繼位之初,便政尚簡素,力避隋煬帝奢華敗國的失策。還他寬刑減賦,體恤百姓,多次自己親錄囚徒。貞觀四年,全國斷死刑的才29人。他還反思秦皇漢武迷信方術,妄求神仙的的敗筆,將妖神淫祀一掃而光。他曾和房玄齡探討隋文帝的得失,認為以天下之廣,不可獨斷一人之慮,若事皆自決,雖勞神苦形,不能盡合於理。為了匡正得失,他廣選賢良,委任責成,各盡其用。為了兼聽則明,他令文武百官暢言得失。李世民悟千古之得失,廣納諫,矯弊政,嚴自律,所以貞觀一朝,可謂名相良將輩出,人才濟濟。

恩威並用,兼收幷蓄的外交策略。對待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他懷柔為主,打擊為輔。由於國內政清民和,党項民族前後三十多萬人來歸附大唐。對於屢屢侵犯國威的,李世民則採取了果斷打擊。貞觀四年,唐軍大破突厥,擒其頡利可汗,西北諸酋長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貞觀九年,唐軍大破吐谷渾,擒獲其王慕容伏允。貞觀十四年,平高昌。 貞觀十九年大破薛延陀。貞觀二十一年伐龜茲,兩年後,擒其王。對於吐蕃的挑釁,唐軍前期數次將其擊敗,後來,吐蕃請和親,遂有了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佳話。貞觀一朝,唐軍軍事達到了全盛時期,可謂萬邦鹹服,威震遠夷。此外,李世民置安西都護府,經略西北,廣置驛站,以通北荒。這些措施,穩定了邊陲,促進了民族融合。

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開放包容的文化倡導。對於外邦來學習交流,大唐也是一貫是開放包容。貞觀後期,“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對學術發展,他建弘文館,廣收天下圖集,精選天下文儒。李世民本人還愛好詩詞,書法,還曾親制破陣樂舞圖,可以說他對學術的尊重和愛好,影響了唐朝的文化發展。後期唐人詩文中,內容包羅萬象,想象瑰麗雄奇,風格灑脫多變。唐人文學上雄奇健美,氣象萬千, 可以說是時代氛圍的寫照。

夢迴大唐,貞觀長歌背後的偉岸身影

貞觀盛世,讓大唐文化流傳深遠,提升了亞洲乃至世界的文明進程,從此,我們中國人也有了另外一個稱號,“唐人”。盛唐不朽,其精神永存,大國長存,薪火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