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引言:

衡家楼河神庙原址在封丘县荆隆宫乡坝台村北、后桑园村东,庙碑现保存在县城东5里史君(墓)祠内,满、汉文各一通,大清嘉庆皇帝御碑。两碑规格形制内容相同,俗称满汉对照碑。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满汉对照碑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碑文首行即为:河南衡家楼新建神庙碑记

碑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发生于1803年,黄河衡家楼决堤事件,真实反映了黄河决堤的历史事实及清代应对水灾的政策措施。汉文碑写于嘉庆九年(1804年)春三月,现仅存碑身,碑座、碑首佚失。碑身呈坚长方形,青石质,高2.28米,宽1.21米。碑阳刻嘉庆皇帝汉文馆阁体楷书,边框饰有云龙纹图案,文后钤刻方形朱白文篆书印各一方。碑文26行,行最多60字,全文1034字。

衡家楼村因此次决口不复存在,改以代之的是“东大工村”、“南大工村”、“西大工村”,因此次“衡工”工程巨大,起名“大工”。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上世纪当地群众重修的河神庙

黄河发源昆仑,东流入于甘陕,出三门底柱之险,至于孟津,遂浩浩汤汤以达于海。其性挟沙,易于壅积,有壅积之害则难免溃决之患。本朝百数十年以来,遭水患者屡矣,莫不发帑。堵筑虽用民力即可,赈恤实一举而数善备,舍此岂有良法哉。予小子敬承大业,恪守成规,尝恭读皇考圣制文云:河工关系民命。未深知而谬定之庸碌者,惟遵旨而谬行之,其害可胜言哉。煌圣训实子子孙孙所应遵守。

岁癸亥九月,已逾秋汛,方盼安澜之奏,忽惊河臣嵇承志飞章入告,河北岸衡家楼汛大,河夺溜于十三日,冲决堤身,数日之间陆续塌宽竟至五百余丈,河流直注大名所属长垣三州县,遂入山东省,抵张秋镇,横穿运道,下汇盐河,由利津入海。

此实予之不德,上干天和,以致大变,然徒战兢失措,于事奚益。亟命侍郞那彦宝驰赴工次,总办堵筑事宜,仍命巡抚马慧裕总河,嵇承志襄办,鸠工集料,协济帑金不下一千万两,赈恤难民同时并举。直隶则命藩司瞻柱遍施大赈。山东则命尚书费淳同巡抚铁保督办运道安民诸务。

幸诸臣协力同心,敬勤不懈,使民受实惠而少流离,运道疏通而鲜阻滞。于十月初三日兴工备办,昼夜无停。感昊慈垂佑,隆冬水薄,全消冱冻,人力易施,又兼引河得势,计日可蒇巨工。

河之初决也,予心焦急,不得善策,乃进廷臣询访咨诹,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诸大臣各抒嘉猷入告,俱随时指示,遍加采纳。亦有谓河北徙,诿之气数,乃禹治水之故道,听其自流,不必堵筑。予不以为是,岂有舍数百万人民田产庐舍付之洪流,况七省漕运要道,尤为国家大计。若轻议更张是自贻伊戚,非至愚者不为也。当更张而不更张,固为失算,若不必更张而妄为,其患更甚。治河如聚讼,于兹益信矣。

河决在衡家楼北岸,集夫鸠料,筑堤埝开引渠,搴茭下埽,叠坝刷沙,工巨用繁,恐未能必成。自兴工后,感沐河神庇护,毫无阻滞,日有进益。北岸施工倍难,况大河全趍,非漫溢分溜可比,设冬令严寒不能兴筑,春汛涨发盛满堪虞,则合龙必迟,漕运有阻所系綦重。兹于二月下旬费淳铁保奏报南粮首帮全渡张漫口,连樯北上,是运道无虞,静俟合龙佳信矣。忽于三月三日惊闻东坝蛰陷三十余丈,恐惧寸忱,宵旰莫释。续据那彦宝等具奏抢护平妥,引河通畅,仍可望月内合龙。夫成败枢机总由天着,感惧之诚弥增,敬慎之念益切,唯俟河复民安稍赎予咎耳。

自是迁徙无定,又趋西坝,诸臣尽力督办。中旬以后,河流渐归引河,至二十二日金门挂缆,进埽断流,亥时合龙,全河复归故道。

予敬感天恩深厚,祖考默佑,使百万生民咸登衽席,七省漕运仍归,天庾皆沐,河神垂庇。

河神庙侧影

记云:御灾捍患则祀之。敬命择地建庙,卜吉兴工,春秋致祭,庶伸感谢寸诚,永庆安澜,波恬轨顺,与臣民同沐鸿慈,曷其有极哉。夫以五百余丈之巨工,况值沙浮地冻之候,三冬气暖,不日而成,虽稍有蛰陷,而旋转甚速。上苍昭格,如在其上,甚可畏也。予宙承大宝,益亹敬勤处惕之,怀文不能述,谨勒丰碑,用纪实事,是为记。

嘉庆九年岁在甲子季春月下旬御笔

公元1804年3月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事件背景:

黄河衡家楼决堤,发生于大清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十三日下午。

此时季节上已经是过了霜降节气,即秋汛回落的季节,本是等待平安消息的日子。但由于河南九月初九日(公元1803年10月24日)下了一昼夜暴雨,水量大增,十二日夜间又下了大雨,加之衡家楼南岸突出一滩地,迫使河水北流冲刷北堤,最终导致黄河北岸决堤。

十三日(公元1803年10月28日)下午,正在抢修之际,堤身突然倾倒,最初堤决口在三十余丈,两日之后已至一百余丈,随后陆续扩大到五百余丈。决堤后黄河流向东北,淹没了下游的直隶大名府长垣、东明、开州三州县后进入山东濮州、范县、曹州等地,在张秋镇横穿运河后汇入盐河,从利津入海。

而在决堤以前,黄河在此决口处是向南流经现在的豫东、安徽,在江苏进入淮河入海的。

决堤后,嘉庆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堵筑决口、赈恤灾民。堵筑决口一事,即所谓的“衡工”,从嘉庆八年十月初三日兴工开始至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合龙为止,共耗时近半年,耗费库银逾一千万两。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黄河决堤之后,清政府应对措施:

一、勘查实情

对于发生的灾情嘉庆帝极为担心,正如碑文所说“焦急”来形容。以至于他对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各处禀报灾情都用平常驿马传递信息的行为极为不满,要求改为五百里加急。嘉庆帝得报后即委派道府大员赶紧确查下游地方有无伤损人员,城池仓库、田庐人口有没有被水灾冲刷,是否抢护等实情,除要求上文字奏折外还要求绘图说明河流漫溢、准备开挖引河的详情。在查办大名灾情时,由于担心大名道徐逢豫才干中平,还另遴派明干道府大员前往查勘灾情。另外考虑对运河的影响,即命山东巡抚铁保查勘运道。

二、调集人、财、物,对决堤进行堵筑,即实施“衡工”工程。

就衡工而言,可谓“工巨用繁”。既要有得力干将,又要有充足材料,最终还要有强大的财力保障。既要考虑决口的堵筑,也要考虑河水复归后如何通畅,更要考虑对于相关运道的影响和长远河道稳定问题。

对于堵与不堵,是否任由黄河改道北流,初期朝廷尚有不同意见,但嘉庆力排众议,选择了堵筑。前期即命吏部尚书刘权之、兵部右侍郞那彦宝驰赴河南勘办河工,派曾任河南巡抚,熟悉地方情形的侯补笔帖式景安前往帮办河工。任河南巡抚马慧裕总河,河东河道总督嵇承志帮办。中期又调遣熟练樁埽的南河张永盛、淮徐姜焕并守备二员、千把总六员一同前往帮办。

在堵筑工程筹备材料时考虑到河南年内曾遭受旱灾和蝗灾,秋收减产,改在收成尚好的黄河以南地区及邻近的正定、顺德、广平和大名等畿辅地方购办,比如光是广平府即采办堵筑材料一千万斤。同时要求嵇承志和马慧裕通盘考虑所需材料并作预算。为防止官吏任意多收料而少给钱,扰累百姓,采购中还要求考虑各地丰欠,按照定价公平采购。

1803年,正值清朝兴兵剿灭白莲教起义之时,8年下来,耗费饷银已过千万两,国库已是捉襟见肘。为此不得不专为衡工开捐例的特例,筹集资金。据《清代广州行商制度研究》一文,广州行商即为此捐银20万两。

作为衡工的重要内容即是开挖引河。堵筑漫工全赖引河通畅,选取地势得当。因此嘉庆多次就引河的开挖位置、走向、是否通畅、引水情况进行批复。另一方面对施工质量异常重视,多次过问。如在九年正月在得知西坝已进占七八十丈时,嘱咐那彦宝等要节节持重,进占若干丈即实得若干丈。

针对原河道下游淤塞的弊病,朝廷委派吴璥前往江南徐州一带直至封丘,挑挖疏浚黄河故道淤塞之处,防止河归故道后下游不通畅,河水难以顺利入海。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在运道方面,九年正月令费淳、铁保等自张秋至衡工处安设马站,探听合龙信息,衡工合龙后即刻堵筑张秋东岸缺口,防止汶水旁流,影响运河水源。

河工关系民命。在清朝年年决堤的情况下,任何时候对于河工问题都不敢掉以轻心。即使在三月堤坝合龙,河归故道,衡工结束后,考虑到善后事宜及相关地段来年秋汛事宜,嘉庆也作了相关安排。如四月戊辰兵部右侍郞那彦宝以病回京,命户部右侍郞额勒布驰往接办衡工善后事宜。河东河道总督嵇承志年老,来京另侯用后,赏江南淮徐道徐端三品顶带,护理河东河道总督,督办河工以防秋汛。

三、抚恤受灾民众。

赈恤灾民同堵筑是嘉庆帝乃至清朝应对水灾的左右手棋。

灾情发生后嘉庆即命藩司瞻柱派人带银两赴长垣等处勘查受灾情形并处理抚恤事宜。同年十月委派布政使瞻柱前往受灾的直隶三州县抚恤。当时正值冬季,民众田产庐舍和储蓄猛然被淹没,可谓饥寒交迫,委派鸿胪寺卿通恩、修补卿姜开阳前往同地方官一同办理赈济抚恤事宜。

抚恤的方法有:减免税赋、发放借贷口粮种子、以工代赈、奖励民间捐赠等。八年十月留山东菏泽、濮县等9州县应运麦豆11万余石作为赈灾用。免去河南封丘等7县新旧额赋。免直隶3州县水灾额赋,已征的作为次年正赋。

蠲缓山东菏泽、濮县等18州县水灾本年额赋并进行赈恤有差。十一月赈山东齐东、霑化2县和东平所灾民并缓其额赋,发给青城等4县灾民一月口粮,缓征城武、巨野等9县额赋有差。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在长垣三州县赈后仍需接济的,发通告,实在贫困没有储蓄的年力强壮的人可以赴工次打工挣钱糊口,以工代赈。缓征山东濮、菏泽等11州县本年额赋,并缓漕贡的银米。九年正月缓征山东菏泽等19州县和东昌、东平所额赋,直隶三州县水灾额赋。三月给山东菏泽县水灾民一月口粮,贷给东阿等8州县及盐河下游各州县灾民种子、口粮。赏山东捐给灾民棉衣的绅士李瀚等顶带加级有差。

四、广开言路,收集良策。

如碑中所说“乃进廷臣询访咨诹,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诸大臣各抒嘉猷入告,俱随时指示,遍加采纳”。采纳的建议就包括开征捐例、疏浚故道等。

五、奖功罚过。

决堤之初,即将负有河防专责的河东河道总督嵇承志和河南巡抚马慧裕交部议处。由于九月十四五日河水即已从考城、兰阳西隅经沙河进入山东境内,但十九日山东巡抚奏报时并未提及,因此命铁保严查是否有地方官玩忽职守、延迟禀报的行为。九年三月,因东坝蛰塌,革留工帮办云南布政使策丹等顶带。

而衡工完工后,感赖群臣协力同心、敬勤不懈,于九年三月加铁保为太子少保,道员王念孙等升叙有差,赏那彦宝又一云骑尉世职,赏还策丹顶带仍以布政使补用,景安员外郞用,出力官弁开复升叙有差,赏兵丁一月钱粮。

六、祈祷神灵,感谢祖宗。

面对重大的自然灾害,人其实是很渺小和脆弱的,这时便有了祈祷神灵祖宗的行为。另外自然异象也常被帝王视为自己不德的反映,因此在心理上也倍感自责。正是出于此,才有了新建河神庙,拈香祷告等等,也才有了这通河神庙碑记。

而修建河神庙只是系列祈祷行为中的其中一个而已。三月丙辰日,皇帝即以河南衡工合龙,诣安佑宫行礼。命皇次子旻宁诣宫内供奉神佛各处拈香。遣官分往大高殿、雍和宫行礼,大光明殿、时应宫、昭显庙、宣仁庙、凝和庙、火神庙、玉泉山龙神庙、关帝庙、文昌帝君庙拈香。可以说各路神仙和祖宗都进行了感谢。

黄河决口于封丘衡家楼始末

最有意思的还在于衡工已经结束后,视察工程的侍郞戴均元回京复命,召见时询以衡工合龙情形。该大臣奏称工程自二月底间有蛰塌,初八日起陡起西北大风,溜已东趋,此后日顺一日,二十二日合龙,而事机化险为顺之由实仰赖风神呵护之力。嘉庆自己也说自衡工兴筑以来,在宫内时常斋心默祷。于三月初旬,适见风从西北而来,彼時正仅念河工,因即望风虔籲,倘得吹嘘佑助,引溜而东,冀可合龙蒇亊。曾以此意见之吟咏,一面颁发藏香,命那彦宝等亦于工所代朕虔祈。今据戴均元所奏果系风师助顺,得庆安澜,一诚上达,如响斯应。

临鉴昭然,闻之益深敬畏。是宜蠲洁荐馨,以答灵贶,著该衙门即行诹吉,交翰林院撰拟祭文,遣二阿哥敬诣风神庙致祭。再庙宇历年已久,著总埋工程处详细估勘,重加修葺丹雘一新,以副祈报功宗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