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很平淡的一首詩,卻驚豔了整個春天,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語言平淡,是對詩歌風格的一種描述。即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通過樸素、簡潔、準確的語言傳達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所以語言平淡的詩歌,往往也會具有扣人心絃的力量。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楊萬里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採花無處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王維很平淡的一首詩,卻驚豔了整個春天,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中田園作》,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筆下很平淡的一首詩。它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期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關於田園春天的一首讚歌。與尋常古詩著力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不同,王維通篇始終都是在淡淡地描述,無論是景物的色調還是人物的行動。但它卻把春天的濃濃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

毫不誇張地說,王維這首詩寫盡了春天的美,滿足了我們對於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嚮往,不禁會感嘆到,它驚豔了多少歲月?雖然這首詩很平淡,但正如開頭所說,它所傳達的是深厚的感情。也就是王維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身為遠行人對故鄉的眷戀。那麼王維究竟是怎樣寫景,又怎樣寫情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維這首《春中田園作》: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首聯“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即屋上有一隻杜鵑鳥在鳴叫,村邊的杏花正開得雪白。很顯然,這兩句詩中的物候特徵點明瞭題中的“春中”,也就是仲春二月的來臨。鳥鳴、花開,是春天最為典型的景象。雖然它們的整體色調也比較平淡,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已經把春意寫得很濃了。春意濃,對於農家人來說,便要出門開始農事了。

頷聯“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便是對農事的具體描寫。它的意思是說,農家人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則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脈路。這兩句詩化用了《詩經》中的“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簡單來說,就是整桑理水,它是冬天過去以後,春天來臨時最早的一種勞動,是農事的序幕。結合首聯來看,王維顯然對大自然以及農事有著敏銳的感受。

頸聯“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即燕子飛回來了,似乎還認識它的舊巢,而在屋中的舊主人,卻在翻看著新一年的日曆。歸燕、新曆,自然也是春天開始的標誌。而它們真正的意義,是為了凸顯新舊年歲的更替,以及農家生活的自然前進。即便是在今天,我們也會通過觀察歸燕和翻看新曆去拉開春天的帷幕。

尾聯“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是這首詩的抒情句,即舉起酒杯準備飲酒卻又停了下來,一想到離開故鄉而出遠門的人,就不由的惆悵惋惜。雖然王維結尾仍然是平淡的抒情,但是它卻有著深意。一方面,它表達了王維這個“遠行客”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另一方面,它也表達了王維對這個村中“遠行客”不能欣賞到故鄉美景的惋惜。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無疑道出了春天最平淡的美,但卻足夠驚豔。它是春天的欣欣向榮,也是農家的愉快歡欣,更是遠行者的眷戀情思。所有的一切,勾勒出的便是一幅極具鄉土氣息的春中田園圖,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