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日用品、運動器材送上門,外籍人士在滬隔離不孤單

在滬隔離的外籍人士不孤單。

3月15日,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下簡稱“上海市友協”)和一群愛心人士為正在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送去了慰問。

禮輕情意重,一箱箱慰問品儘管是一些蔬菜、生活用品,卻承載了上海人民對他們的關懷和友好。考慮到歐美人士愛好運動,這些慰問品中特別添置了飛鏢盤套裝,讓他們在家裡也能運動起來。

希望外國友人能感受上海的溫暖

為緩解在滬隔離的外籍人士的焦慮心情、讓他們感受到上海人民的友好,上海市友協和一群上海愛心人士特地為他們準備了一些慰問品。

當天下午1點半,在浦東新區張江鎮江薇居民區,一箱箱慰問品已經運抵到位,這些慰問品中有新鮮蔬菜、洗髮水、牙膏、肥皂、聽書卡、慰問信等。

近期,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並且數量持續攀升。根據上海最新規定,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中國發生疫情後,多個國家表達了對中國的祝福,一些國家更是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中國提供了支持和幫助。上海市友協也收到了來自各國友好團體、機構和人士以多種形式發來的慰問和祝福,我們深受感動,銘記在心。”上海市友協會長沙海林表示,如今,到滬的外籍人士因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需要實施隔離健康觀察,他們可能在心理上、語言上、生活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便。作為上海全市性對外民間交往的重要人民團體,上海市友協為正在隔離的外籍人士送去慰問,希望能讓外國友人感受到來自上海的溫暖和祝福。

蔬菜、日用品、运动器材送上门,外籍人士在沪隔离不孤单

沙海林與正在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通話。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圖

沙海林還說,上海市友協正計劃籌備30萬隻口罩寄往上海的友好城市以及與上海建立友好交流關係的城市。“我們和其他國家都同住地球村,我們命運與共。我們需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一起戰勝疫情。”

一同送去慰問的還有來自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的愛心人士。為了買齊這些慰問品,他們也動了一些腦筋。“我們知道這些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不能外出買菜,所以特地備了一些蔬菜,這樣他們在家可以自己煮飯吃。另外聽書卡、毛筆描紅、飛鏢都是讓他們打發時間用的,希望他們能喜歡。”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監事朱江柳說。

蔬菜、日用品、运动器材送上门,外籍人士在沪隔离不孤单

上海市友協和愛心人士為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士送去慰問品。 上海市友協供圖

德國居民成為志願者,做菜給一線人員

在居民區現場,沙海林現場連線了正在居家隔離的韓國人金泰延。

金泰延透露,自己是上海交通大學大二在讀的留學生,3月2日從韓國首爾出發抵達上海。“一到浦東機場,就有工作人員給我測體溫、做登記,還要給我的行李進行消毒。”

回到自己在上海的家,他原本以為隔離生活會很不舒服不方便,沒想到居委工作人員的貼心照顧讓他完全沒有了之前的擔憂。“我不能出去,就會網上下單買些蔬菜、韓國食品。快遞員送到小區門口,有專人會幫我把東西送到我家門口。”金泰延說,居委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就和他加上了微信,有什麼困難找她們幫忙,都能迅速得到解決。

居民區裡還有一位德國居民Lothar Sysk,此次疫情期間他一直在滬不需要隔離,但他說自己為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的付出深受感動,所以加入了社區志願者隊伍。

在小區門口,Lothar也成為了一名“門崗”,為居民測體溫、發出入證。“我的上崗能讓其他志願者休息一下,我覺得這很有意義。我親身體驗下來才知道,社區志願者在崗期間不能摘口罩、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這些都非常不容易。”Lothar說自己其實也不能幫他們許多,更多是精神上的支持。

蔬菜、日用品、运动器材送上门,外籍人士在沪隔离不孤单

德國居民Lothar Sysk在小區門口做志願者為居民測量體溫。 受訪者供圖

Lothar的太太是武漢人,原本夫妻倆打算過年前就回武漢。“我太太的妹妹、妹夫是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告訴我們武漢疫情很嚴重,讓我們不要去了。所以我們就一直待在了上海。”

Lothar說,儘管沒有回到武漢,但他通過妹妹妹夫瞭解到,那裡有來自中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他非常感動。“疫情期間我也不能出去,那我能為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做什麼呢?”Lothar決定做菜給他們吃,他認為這是他能做到的。

於是Lothar和太太買好食材後,花了近5個小時做了他拿手的德國肉丸,分發給了社區內的物業、保安、保潔等一線人員,感謝他們為守護大家的安全所做出的貢獻。

蔬菜、日用品、运动器材送上门,外籍人士在沪隔离不孤单

德國居民Lothar Sysk給保潔人員送自制肉丸。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