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發展大眾衛生,不僅能省錢,還能讓人活得更長久

​​以下根據吳軍博士2020年2月29日在高山大學和更新學堂聯合出品的“科學公益直播”的課程整理而成,經老師審核後公開發布。


※全文5850字丨5分鐘閱讀

※整理丨張明

授課老師:吳軍,著名學者,投資人,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豐元創投創始合夥人,前Google智能搜索科學家。

吳軍:發展大眾衛生,不僅能省錢,還能讓人活得更長久

△吳軍博士



我們講現代醫學,相對的是傳統醫學。

很多人喜歡把醫學分為中醫和西醫,這種分法不是很合理。因為在現代醫學誕生之前,全世界的醫學都是中醫,西方醫學和東方醫學沒有什麼差別。

一、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分水嶺

哈維用實驗加邏輯改造醫學

去醫院看病這種方式或者說現在給大家看病的醫學出現的時間其實非常晚,直到16、17世紀才出現。相對人類文明史幾千年,差不多也就是十分之一的時間。

其中劃時代的人物是哈維。他是怎麼改造醫學,讓醫學成為大家都覺得是一門科學的學問?簡單來講,就是實驗加邏輯。

哈維最有名的一本書叫《血液循環論》。他發現人的血液有兩條循環通路,一條是從心臟出發到四周四肢循環,還有一條通路是從心臟出發到肺的循環。

在哈維之前,大家接受的是蓋倫的理論:心臟像泵一樣單方向把血液推到全身各處去。哈維用邏輯的方法發現了蓋倫理論的錯誤。

他觀察豬的心臟,每分鐘大概跳多少次、每次大概能把多少血推出去;然後看人的心臟大小,根據人的脈搏等算出人一天能推出多少血。結果是一天能推出幾噸的血。這在邏輯上就有問題:如果血液不循環,人怎麼可能一天推出去幾噸的血。

哈維是完全靠邏輯發現問題,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實驗。就是說他有一套理論假說,然後通過實驗來驗證它,而在這個過程中非常講究邏輯。

不僅僅是醫學,嚴格意義上現代的科學誕生以前所有的學問,都被稱為前科學。

前科學和今天我們講的科學很重要的兩個區別就是:

①現代的科學是實證的。不可實證的東西不叫它科學,可以叫其他的知識體系;②整個推理過程符合邏輯。邏輯不通之後胡亂歸結於上帝或別的因素,都是不行的。

哈維就是通過實驗和邏輯改造了醫學,誕生出了新的醫學。


醫學發展是疊加式的進步

哈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以實驗為依據,不應以書籍為依據,以自然為師,不應以哲學為師”。就是說,古代先賢們寫了什麼東西不重要,今天做實驗發現的東西對醫學才重要。

哈維這套理論推翻了西方從古羅馬開始的整個醫學。在天主教比較盛行的法國,他不太被接受。但在歐陸他卻很受認可,這是為什麼呢?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笛卡爾,因為笛卡爾在法國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

笛卡爾通過哈維的工作總結出一套科學方法論。

①首先提出問題或假說。比如假定最近武漢出現的新冠肺炎是病毒而不是細菌造成的,這是一個假說。

②通過實驗來驗證,驗證完會得到一個結論,光結論還不行,要能解釋。這是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很大的一個差異,就是說要能夠有一套非常合理的方式來解釋這個現象,然後這個結論可以推廣。

③發現新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發現新冠肺炎治好出院之後有復發的,“陰性”還可以轉“陽性”,那麼對這個問題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接下來就會有一些新的辦法來解決它。

這是一整個閉循環。它的好處在於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一個可疊加式的進步,這對醫學的發展很重要。

二、現代醫學: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現代醫學通過一套科學方法,使得很多發現成為必然。它有一套發現問題的方式,比如先通過現象來找原因,然後找治療方法。最典型的就是殺菌這件事使得人類壽命大大延長。

微生物致病被發現

最早發現細菌致病是在19世紀,在維也納有一個叫塞麥爾維斯的人,他是一個婦產科醫生。

當時歐洲人口平均壽命很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嬰兒很容易生病,很多嬰兒常常活不過一兩歲。二是產婦生孩子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在歐洲產婦的死亡率為10%,很多地方甚至20%,沒人知道原因。

塞麥爾維斯所在的醫院是維也納最好的醫院,但產婦死亡率也很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度假,就由護士們來照顧產婦,反而死亡率下降了,他就覺得這件事奇怪。

因為他所在的醫院當時是維也納的中心醫院,要做一些科學研究,比如解剖屍體、動物實驗。塞麥爾維斯就想到,會不會是醫生們把某種毒素(當時他不知道有細菌的存在)帶給了那些產婦。那怎麼辦呢?於是他就要求大家洗手、消毒。

這個法子管用,但他是一個醫生,不是醫學家,他說不清楚原因,當時整個歐洲都不相信他這一套。

真正讓人們接受洗手、消毒這個觀念的,主要是兩個名醫。

一個是英國皇室御用的醫生李斯特,他被稱為現代手術之父。他發明了手術的消毒。還有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他發明了巴斯德消毒法。巴斯德發現了有細菌這種東西,“細菌”這個名稱就是他起的。

青黴素的發明

講到關於青黴素發明的故事,基本上都和弗萊明有關。弗萊明確實知道黴菌能殺菌,而且一直在養這種黴菌,也做一點實驗,但實驗時靈時不靈。

為什麼?因為濃度太低,他不是生化專家,不知道怎麼提純,怎麼從黴菌中得到藥品。

從天然物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這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除了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還有弗洛裡、錢恩、亞伯拉罕、希特利等科學家的貢獻。

弗洛裡向弗萊明要了黴菌,接手了青黴素的研發。弗洛裡的團隊首先分離出了有效成分,然後知道

怎麼能夠從黴菌中提取青黴素。到此為止,他們真正才算發明了青黴素這種藥,但是和臨床使用還是兩回事。

後來他們發現自己的科研能力有限,就找遍整個英國的藥廠(如葛蘭素史克等等)來幫忙。並且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幫助下,很多美國科學家也投入了研發中。後來因為珍珠港事件爆發,包括輝瑞、默爾克、施貴寶、禮來等世界上有名的大藥廠也全都加了進去。

這其中,弗洛裡的組織才能發揮了重要作用,青黴素最終變成了可以使用的藥品。待到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盟軍每一個傷員都得到了青黴素的救治。

弗洛裡團隊裡的亞伯拉罕、希特利後來發現人體對青黴素有了抗藥性,他們瞭解青黴素的分子結構式後,稍微做了一些修改,就發明了另外一種抗生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孢。

1957年,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合成出了青黴素。生產青黴素就不再需要培養好多黴菌了。

這是一個完整的科研流程,是現代醫學的光輝典範。青黴素等抗生素的出現,使得人類的壽命延長差不多10歲。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儀器對現代醫學進步的意義

對比傳統醫學,會發現檢測設備對現代醫學進步至關重要。但是很多看似先進的醫學儀器也已經非常老舊了。

比如心電圖是110多年前的產品;

聽診器有200多年曆史;

比CT更先進的核磁共振MRI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產品。

所以我們需要新的儀器,並且單一的儀器已經不夠用了。

現在我們經常在談大數據,大數據對醫療來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用相應的儀器24小時監控身體的狀態,這樣就可以做到早期預防,預防疾病比真的生大病再去醫院看要重要得多。汽車裡面有很多傳感器,汽車出了一點小故障都能通過傳感器記錄下來,因此檢修非常精準,非常快。

噴氣式發動機像波音、麥道這些商用客機裡有上千個傳感器,每天的飛行就能產生幾個G的數據,所以飛機檢修是一件很快的事。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人身體裡並沒有這些傳感器,我們只有很少的數據,從很少的數據裡很難判斷一個人身體是什麼狀況,所以人生病以後快速確診都是一件困難的事。

三、大眾衛生的前世今生

人類延長壽命離不開大眾衛生

19世紀英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候人口平均壽命是30多歲,1949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是39歲,今天中國和英國的人口平均壽命都差不多是80歲。

對人類延長壽命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醫學水平提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第一條,吃得飽。解決了溫飽問題是最重要的。吃得飽、營養足、營養平衡是現在人長壽的首要原因。

第二條,大眾衛生(公眾健康,Public Health)。比如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肯尼迪投了很多錢去研究醫學,經過十年努力,人均壽命才提高0.7歲。到了70年代,美國人改變了思路,以預防為主。

預防措施也很簡單,少抽菸、少吃糖、少吃肥肉,不要帶著亞健康狀態去加班工作等等。人均壽命一下子提高了2.3歲,差不多3倍的差異。所以預防疾病比治病重要得多。

對人類延長壽命貢獻最大的三件事是:

第一件,純粹醫學,就是抗生素的發明。

第二件,屬於大眾衛生的範疇,自來水加氯氣,把自來水變成飲用水的水準。這件事從發明至今大概100年左右,拯救了6億生命(還有說是3億)。現在每年還能拯救大概250萬生命。

第三件,二戰後使用農藥DDT殺死瘧原蟲,這也拯救了好幾億人的生命。這件事跟醫學關係不大,也是涉及公眾衛生的事。現在瘧疾在中國基本上已經消失了,但在東南亞國家還有。

什麼是大眾衛生?

大眾衛生(有時也叫公共衛生)可以認為是一個學問,也可以認為是一個產業,它的目標是促進和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然後讓我們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下學習、工作和娛樂,讓我們的社區變成一個很安全很健康的社區。

大眾衛生和醫學有必然的聯繫,也有區別。醫生是治病,大眾衛生是從源頭防治人們生病或受傷。

大眾衛生鼓勵健康的生活行為,比如少抽菸、少吃高脂肪、高糖類食物;還有就是遇到大災和瘟疫的處理,這就涉及到很多非醫學的東西,比如政府的管理。

大眾衛生做的事情有:(1)全社會的疾病預防。比如給兒童和成年人接種疫苗,這對降低嬰幼兒和孩子、老年人的死亡率有很大的幫助。(2)健康教育。比如菸酒危害的教育等。(3)制定安全標準。如食品安全、施工安全等。(4)跟蹤疾病的傳播以及追蹤暴發的起始點等,做好預防瘟疫。(5)為社會提供基於科學的解決方案。因為需要治病,醫學研究當然是需要的,那為什麼要發展大眾衛生呢?簡單來說就是,預防疾病的投資回報比相較於疾病發生之後再去治療,要高很多。如果一個國家只有一塊錢,那可能就需要投到大眾衛生事業上,因為效率更高。

發展大眾衛生的好處,第一是省錢,第二可以讓人活得更長,活得更健康。

大眾衛生的從業者有哪些?

從事大眾衛生的職業非常廣,可以列一張很長的單子。大眾衛生是一個涉及到全社會全行業的產業或事業。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

(1)急救人員。美國有很多急救員,我原來在Google的時候,很多同事都有急救的證書,他們可以算是志願者或者以前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美國消防站的消防員都會急救。

(2)餐廳檢查員。餐廳安全不安全,食品安全不安全,這些人是把關的。這件事做好,很多疾病都可以避免掉。

(3)營養學家。教你怎麼吃得更健康很重要。中國的營養學是一個發展很快的領域,但營養學和大眾衛生結合其實還沒有開始。

(4)流行病學家。這次新冠肺炎暴發,世界衛生組織派一些專家到中國調查流行病,有一些是專科醫生,大部分是流行病學家。

(5)健康教育者。如生理衛生課的老師等。

(6)社區規劃師。規劃住宅區人不能太密、醫院要有足夠數量、樓不能建得太高等等,都是大眾衛生的一部分。

(7)公共政策制定者。中國其實很缺這方面的人才。一旦遇到疫情,到底哪個政府部門真正對它負責,沒有結論,所以有時我們得成立一個臨時的辦公室(或工作組),實際上政府需要有專門的人來做這件事。

(8)衛生師。衛生師其實就是中國過去的赤腳醫生,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比較多。他們不一定受過專業的醫學訓練,但他們能解決問題。他們也在大眾衛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大眾衛生的歷史

大眾衛生的歷史最多300年,醫學的歷史有幾千年。

  • 17-18世紀,大眾衛生出現

當時瘟疫橫行(主要是霍亂和天花),引發一些零星的大眾衛生從業者和組織機構、自發的來做一些事情。最早他們做的事情和我們今天在武漢做的一樣,就是執行隔離和檢疫措施。慢慢的在美國東部的一些城市比如費城、巴爾的摩、紐約、波士頓等開始設立一些委員會,專門從事大眾衛生事業。他們在沒有瘟疫的時候就幹一件事,推廣疫苗。

  • 19世紀,偉大的衛生覺醒時代

大家覺得要活得長光看病不行,於是人們首先清理城市環境和治理汙染,比如英國治理泰晤士河;然後監督供水和廢物處理;明確社會責任。到19世紀大家才意識到,生病不再是個人的事情,很有可能會給社會造成負擔。也要感謝科學進步,19世紀人類開始意識到微生物是萬病之源,洗手、消毒等習慣那時候才開始慢慢養成。

  • 20世紀,大眾衛生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護理行業真正的發展實際是20世紀才開始的。以前只有醫生沒有護士,最多有一些護工,後來南丁格爾開創了護士這個產業。還有就是社會福利開始健全了,大眾衛生有些問題才能解決。

比如母嬰健康,得給產婦足夠長的假期,她們才能獲得好的身體,才會把嬰兒照顧得好,嬰兒死亡率才會下降。

比如世界開始對精神病患者給予照顧和救助。發達國家都是由國家出錢把精神病人照顧起來。

還有就是公共衛生的教育,財政上要有專門的大眾衛生撥款。

對中國大眾衛生的展望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政府一定會在大眾衛生方面有巨大的投入,這也是很大的一個產業。中國很多職業沒有打通,也沒有和大眾衛生聯繫起來,這方面會得到加強。

其次全社會的衛生意識會得到加強,包括不吃野生動物。然後很多相關產業會出現,比如用大數據預測疫情發展、可能的風險等等。

最後我相信,在未來,整個大眾衛生教育會成為公民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中國已經正式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發達國家的公民對大眾衛生教育有一個基本的素養,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中國老百姓的水平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