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無法決定生死,決勝關鍵還是內容和產品丨專訪媒介匣CEO高軍

流量無法決定生死,決勝關鍵還是內容和產品丨專訪媒介匣CEO高軍

在淘寶上,同一款質量無差的衣服有的賣50元,有的卻賣100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那是因為沒有一個平臺能使商品的價格標準化。而在媒介領域,這樣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即便是同樣的營銷策劃服務,不同廣告公司也會報出不同的價碼。等價售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無疑,這種模式對企業和用戶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不應該以因為營銷能力好就賣的貴;也不能因為營銷能力差就賣得便宜。

那有沒有一個平臺,可以由平臺方直接訂好價格,由供應商提供產品呢?今天我們說的不是京東自營,也不是要賣衣服,我們要介紹一家To B領域的營銷策劃公司——媒介匣。

羊毛出在羊身上

媒介匣要怎麼盈利呢?

媒介匣是一家為中小企業提供互聯網營銷資源和服務的公司,簡單的說,其業務涵蓋搜索營銷、口碑營銷、新聞營銷、網劇宣發、自媒體和廣告投放等。

不管你是想發新聞稿,還是創建百度百科,哪怕只是發一條問答,媒介匣都可以為你提供服務。

在媒介匣平臺上,一個產品可以對應五個供應商,用戶在選購產品時,媒介匣會把最優質、最便宜的產品推薦給用戶,客戶不用考慮這是哪家供應商提供的服務,一切服務問題由媒介匣承擔。

在後臺,媒介匣會根據不同供應商的業務性質、服務水平,將訂單分配給合適的供應商。雖然供應商不能漫天要價,賺更多的錢,但因為媒介匣的巨大流量支持,供應商的客單量有所提高,間接保證了自己的利潤。

都說羊毛出在羊身上,作為平臺方,如果想要盈利,其核心就一定是差價。價格定高了,客戶不買賬,媒介匣的訂單就會受影響。價格定低了,訂單量上來了,可利潤又不高,影響媒介匣與供應商的合作。

所以,媒介匣會不斷打磨價格,在供應商和客戶中間找一個平衡值,以求三方共同滿意。

“媒介匣和供應商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既要保證客戶質量,又要保證供應商的利潤。因此,媒介匣上的價格不是唯一的,會一直波動。”媒介匣創始人兼CEO高軍在接受企服行業頭條(微信ID:wwwqifu)專訪時如此介紹。

同是營銷公司

怎麼與4A公司競爭?

簡單分析媒介匣的經營模式,我們就會發現,媒介匣在很多業務上與4A公司很像。品牌效應加持後,企業為什麼要找創業初期的媒介匣提供服務呢?

如果廣告公司隨意給你開價,你怎麼知道這些服務值不值這些錢呢?”面對質疑,高軍反問企服行業頭條(微信ID:wwwqifu)。

即便是大型的4A公司,也不會把服務明碼標價。媒介匣希望打造一個交易服務的平臺,而不是一個單純提供服務的公司。這樣從企業用戶的角度來講,企業想要什麼服務,就可以在媒介匣上找相應的服務,不用與提供服務的供應商產生任何聯繫。

“可能在品牌效應上,我們沒有奧美、藍色光標這樣的4A公司名氣大,但我們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媒介匣同樣會為它們帶去需求。

同時,媒介匣的業務覆蓋到全國各地,並不侷限於某些單點城市。即便是落地到二三四線城市,也不會出現與當地廣告公司搶生意的情況。反倒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人工成本高漲的情況下,媒介匣會為二三四線的營銷服務商帶去更多的客戶資源。

舉個例子就能說明這件事。

如果一家企業要在北京的某家大媒體發一篇稿子,大媒體記者採寫的話,可能要花幾千上萬元。可如果這家企業在媒介匣上買了相關服務,媒介匣就可以通過平臺的力量,在地方找一個報社或媒體的記者,用三五百塊解決這件事。

地方報社的採寫未必會比大媒體差,再把稿件花幾百塊錢發到大媒體上,傳播效果又有什麼區別呢?如此算下來,寫稿+發稿多少錢?找一線城市的大媒體記者採寫又要多少錢?

資源共享的互聯網社會,合作遠比競爭更划算。如果媒介匣能給大型4A公司,以及分散在各地的中小型廣告公司、供應商帶去足夠的資源,大家合作賺錢的盛景不是更好嗎?

這就像當下的京東商城,即便格力、海爾這種大型電器廠商的市值比京東還高,可仍舊需要京東線上的客戶資源。畢竟多一個高質量的分銷渠道,對供應商和分銷商來講,是件雙贏的好事情。

To B沒那麼難賺錢

只要別可著一隻羊薅!

從觀念上理通經營門路,高軍就要帶領媒介匣把理念付諸於實踐。可在大家的印象裡,相較於To C產品,To B產品如何盈利永遠都是個難題。不過,高軍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做媒介匣之前,我們的團隊是做智能電視的。當時覆蓋了3000多萬用戶,數據很好,但離賺錢的目標卻相距甚遠。To C產品就是這樣,看著數據好,賺錢卻不容易。可To B產品不一樣,只要解決了問題,找到正確的路子,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隨時都可以賺錢

。”

賺錢說起來輕鬆,可做起來卻需要方法。自古就有“開源節流”之說,因此,高軍分別從這兩個層面,介紹了媒介匣具體的經營方法。

先說節流,也就是少花錢

媒介匣沒有落戶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是直接把運營中心放到了河北。企服行業頭條(微信ID:wwwqifu)已陸續採訪過近50家企業,可運營中心落腳在河北的企業,一家都沒遇到過。

問及原因,高軍的回答簡單、乾脆,“省錢。”

“河北1000平米的辦公區月租金才3萬,媒介匣之前在北京的萬達廣場辦公,同樣的面積,一個月30萬都不止。”

互聯網時代,能用網絡交流的業務,就沒必要非得把人聚在一起。正因如此,媒介匣把部分研發、運營和客服都放在了河北,光這一項,就為企業大約節省了大約80%的租賃成本。

可錢光靠省是省不出來的,如果沒辦法賺錢,企業的存活仍舊是個問題

就算高軍說To B業務找對路子就好賺錢,可在國內當下的企服市場,一個共識就是面向中小企業的生意不好賺錢,高軍又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呢?

既然中小企業不好賺錢,那你就別多賺,別可著一隻羊薅啊!你總想從一個客戶身上直接賺幾十萬,中小客戶提供不了,那你不能尋找它三五萬元的需求嗎?只要把資源進行組合優化,小需求的數量多了,是不是也能賺錢了?

低價位、多數量、小步快跑,秉承這樣的理念,媒介匣今年要從3萬家企業會員發展5萬家。

“假設這5萬家客戶都在媒介匣上購買服務,一家哪怕只給我貢獻1000塊的營收,那這一年是多少錢?我認為只要把服務、產品做好,真正抓住客戶的需求,找到客戶可接受的方法,即便是To B市場,想賺錢也並不難。”

活下來的公司

要具備哪些屬性?

錢好像也賺到了,可公司要想存活下來,顯然不止賺錢這麼簡單。我們知道,當下的很多營銷策劃公司,光靠老闆拉幾個金主資源,就能養活一個小團隊,可這種小作坊式的經營理念很難實現規模化擴張。

既然媒介匣要做平臺,那麼它一定要考慮規模化的問題。如果只看眼前的三五萬家客戶資源,媒介匣無非是個覆蓋面更廣的大作坊。因此,針對規模化擴張問題,高軍向企服行業頭條(微信ID:wwwqifu)介紹了兩種手段。

第一,媒介匣會在服務和產品層面進行標準化處理,讓客戶來到媒介匣,就知道可以買哪種服務。所有產品的價格都由媒介匣制定,客戶不用砍價,節省思考和選擇的時間。還是那句話,這就是To B領域的京東自營。

第二,媒介匣會著重優化交付流程,解決營銷公司策劃慢、流程慢、落地能力差等問題。

“就拿發稿舉例,我們與搜狐、網易的編輯進行點對點聯繫,像滴滴打車一樣,只要用戶有需求,我們發出訂單,編輯直接接單。發稿時間能從原來的四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

第三,品牌塑造+口碑傳播。企業客戶的特點是轉移成本高,客戶黏性大,只要平臺提供的服務不出問題,企業客戶很難主動更換供應商。所以,一旦品牌效應打造出來,再依靠口碑傳播,媒介匣的市場會越來越穩固。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媒介匣2017年的復購率達到了38%。

高軍對這個數字很滿意,可外行人並沒有辦法判斷這個數字的高低。高軍補充道,在營銷策劃行業,能持續保持30%的復購率就已經很難得了。

無疑,未來的資源會越來越透明,價格也會越來越透明,大部分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在線上解決問題。可在流量至上的今天,高軍卻認為流量無法決定生死,決勝的關鍵還是內容和產品。

高軍始終堅信,未來不管是大型的4A公司,還是小作坊式的地區廣告公司,亦或是像媒介匣這樣的平臺產品,最後能留下的,一定可以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的公司。

而這,正是媒介匣和高軍希望的明天!

文末福利

流量無法決定生死,決勝關鍵還是內容和產品丨專訪媒介匣CEO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