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供电员工写下特殊请战书,连续战“疫”50天

3月15日,湖北鄂州供电公司“90后”电力设计员陈伟正忙着鄂州花马湖二站110千伏变电站的电力设计工作。这座变电站负责对防汛重点工程燕矶泵站供电,须在长江汛期来临之前达到通水、试运行条件。

今天是这个“90后”初生牛犊在抗疫保电战场的第50天。“我住的离单位最近,请让我也参与进来吧。”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当鄂州电力勘察设计院(经研所)发出保电工作通知时,陈伟没多想便一个电话主动请战。

疫情严峻,病患增多。1月26日,鄂州市决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改扩建鄂州市第三医院,17年前,那里曾是抗击“非典”的鄂州主战场。

26岁供电员工写下特殊请战书,连续战“疫”50天

能源先行,保障为要。当晚,电力配套任务迅速下达到鄂州供电公司。电力建设,设计开路。第一时间,电力设计院受领鄂州三医院的双电源改造和配网增容改造设计任务。

严格说,陈伟还是个学生兵。2018年8年入职时,刚刚24岁。他是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职一年多,已成为电力设计院土建室的业务骨干。

初生牛犊总有股“牛”劲。说他有股“牛”劲,可不是凭空贴标签。有一次,陈伟向师傅邵杰请教如何处理设计工作中碰到的难题,“牛”劲自然显露。

事故油池距离HGIS的安全距离不够,油池必须重新定位,但是安全距离范围内已无多余空间可容纳油池,该怎么办?“将事故油池移动到道路中间。”邵杰告诉他。

这种做法令陈伟疑惑不解,因为之前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变电站采用这种做法,况且路面有车辆经过时可能会对油池盖板产生影响。对师父的建议,陈伟心存疑虑,不仅没下笔,反而直接到了师傅办公室。

看到这个小徒弟的样子,师傅知道他“牛”劲来了,便拿起纸笔对事故油池的结构受力进行细致的分析计算,化解了陈伟心中的不解。

做设计不能够墨守成规,必须得学会灵活变通。凭着有“牛”劲不扭筋的钻劲,陈伟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

26岁供电员工写下特殊请战书,连续战“疫”50天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参与了多项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文星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等多重大项目建设中有他的身影,鄂州电网变电站中性点接地完善工程等多个项目由他独立完成设计。

在战斗里历练成长。阻击新冠肺炎,陈伟仍凭着身上的这股子“牛”劲冲了上去。

设计离不开现场踏勘。1月26日当天晚上,他就写下了第二天去现场勘查要注意的要点。为避免因时间紧迫而产生疏漏,1月27日一大早,陈伟和同事们就赶到了让人“生畏”的鄂州三医院。

此时,鄂州三医院及其周边已经戒备,安保人员仔细询问这支突然出现的“逆行”小队伍。测量体温后,一行人开始工作,好心的医院工作人员特意提醒,完工后不要在这里停留太久。

“怕不怕?”因为陈伟在保电小组中年龄最小,同事问。“患者都在这里面,不怕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你们在一起在,就不那么怕了。”陈伟实话实说。

勘察完现场,陈伟的头脑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变成图纸。一路上,他反复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确认。回到单位,顾不及等电梯,他便跑楼梯直冲9楼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设计,那个中餐,吃了一碗泡面之后接着再战。当晚上设计汇总时,陈伟的图纸准时递交到项目技术负责人手上。

1月28日,陈伟再次接到通知,三医院前期扩建的容量不够,二期还要再增加200个床位,要求当天晚上就要出供电设计方案。连续作战,他没有一丝慌乱,沉着淡定地迅速展开他的纸上攻坚,并准时完成作业。

三医院扩建,是在建鄂州版的“小汤山”。时间紧、任务重,设计、施工几乎同步进行,设计需要随时调整完善不可避免。于是,陈伟便吃住在办公室,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行李箱,里面是他的“战备”物资,“大家不都一直吃住在单位吗?我年轻,但不娇,也可以。”

鄂州“小汤山”攻坚胜利完成,陈伟又走上了第二战场,开始迎战汛期保电,鄂州机场项目的汛期保电是重中之重。鄂州花马湖二站110千伏变电站则是燕矶泵站的核心配套工程,其设计及施工任务繁重,陈伟的战斗仍在继续。

这位年轻人的劲头源自哪里?1月27日,陈伟第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疫情防控战以来,不计报酬,不畏辛劳的党员担当击中了我的心灵。对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封入党申请书,更是我面对疫情正视内心的一封请战书。”

陈伟,一名“90后”青年,已经开始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