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

這本書是史蒂芬柯維所做的研究。

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

他首先告訴你要改變思維方式,使之基於原則,由內而外地做出改變,那些由你所注重的品德複合而成的,也就是你在持續探索的從個人到公眾領域成功的七個習慣。

柯維在開篇就指明瞭此非討論個人魅力論的成功學,在這裡,品德是才是成功之本。

這裡沒有那些所謂成功的捷徑與技巧;你看到的將是誠信、謙虛、節慾、勇氣、公正、樸素等。這裡典型的代表有本傑明·富蘭克林,以及深受前者影響的查理·芒格。

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

左,富蘭克林;右,柯維;下,芒格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越符合這些原則或者自然法則,就越能正確而高效地生活。

不同的思維方式,便會產生對人、對事、對關係的不同詮釋。

何為習慣?知識、技巧與意願的交集。何為高效能?即產出與產能比高,說得實在點就是你不把你當做消耗品。

在整本書當中,還穿插著很多很多的小故事。正是柯維他對生活觀察的敏銳,才不難發現其中映射到自身上的不成熟。

當你拿到了書,不妨先翻到習慣五知彼解己中,一對父子關於看待休學改行修車的故事吧。

柯維分別展開了兩段對話,前一段是還不懂習慣五的父親,與一個無法暴露問題的兒子;後一段是適時扮演了知音的父親,與一個解決了問題的兒子。

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一樣,只有你在對方講話時不只想著如何回應,而是改為移情聆聽;不再好為人師、作出價值判斷,而是在情感與理智上深入地理解時,對方才會感受到他對你的影響,同時你的影響力也正是起始於此。

你越深入瞭解別人,就會越欣賞和尊敬他們。觸及對方的靈魂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我還要跟你分享,我們可以在刺激與回應之間作出自由的選擇。這之間甚至還存在著一段距離 。

是幸福還是悲傷的關鍵,都是你如何作出回應以及如何利用這段距離。

當你下次抽離自身的視角,以符合原則的方式作出回應,並認真觀察這段距離時,當你不再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時,你便更會去關心他人當前的處境。

初次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像是柯維朝你伸著手,並且真誠地說道,“讓我來幫助你吧”;後來的閱讀,倒更像是在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以上我的感受甚是推薦,只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