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最後的牌坊

茗坑節孝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茗坑節孝坊亭 楊國文圖



晏公嶺--茗坑組--萬安寨竹家陂--郎君橋一線,是以前從廣昌前往頭陂的古道。茗坑村前的路邊,有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古亭。這座亭子實際上結合了兩座節孝坊和風雨亭建築,並有數百字文字資料記載,建築主體保存完好,堪稱廣昌最後的牌坊。

節孝亭磚木結構,以紅石為基礎和坊額。門設向東西兩側,其中東面為黃德懋妻魏氏坊,西面為揭永垂妻黃氏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整個牌坊因為結合了風雨亭建築的要求,建得相對樸素。在門上方石刻節孝二字,下方一行小字為:敕旌已故監生揭永垂之妻黃氏坊。左右兩側各鐫有一文官像。外側兩塊碑刻右側石上鐫刻各級表彰的官員和記錄次數(一般寫某官員加X級記錄Y次)及官員姓名。左側石刻家人名號及工匠名。

廣昌最後的牌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楊國文圖



同治《廣昌縣誌》上有兩位節婦孝女小傳,附於後面。但在坊表志中並沒有查到這兩座牌坊的記載。可見同治縣誌坊表志中的記載並不完整。

兩位孝婦請旌都在清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這座節孝坊建成應在此後數年間。

附:同治廣昌縣誌所載兩位節婦小傳

監生揭永垂妻黃氏,邑廩生黃嵩齡女,年十歲,母孀居患痰疾,躬撫摩奉湯藥者九年。年十八歸永垂,親操井臼,事嫡盡孝,年二十八永垂以病痢歿,一慟幾絕,矢志堅操。姑患癌疾,氏服勞無少懈。家貧歲荒,氏以甘脆進姑,而自煮菜羹和麥食之。姑歿,氏哭泣盡禮。子四,惟長子在,餘俱早歿。兩婦新寡,感於姑亦以節自誓,鄉里稱之。乾隆二十年詳請旌表。

生員黃德懋妻魏氏,貢生士禮室女。年二十一歸德懋。德懋苦讀嘔血,氏勤女紅以易藥餌,早夜待奉未得沾席者三年。婚四載而寡,無子。氏觸棺誓殉,勺水不入口。殮後投繯,姑覺防之,泣諭曰:爾夫五齡,爾翁早背,予亦孀居,令予年邁多病 ,尚冀代爾夫終養。命立夫兄子以續祧,氏乃強進湯粥,堅志苦守。姑患痰疾,氏奉侍無倦者十有一年。乾隆二十四年詳請旌表。

另兩座牌坊建築

長橋棋盤丘聖旨節孝亭位於長橋到尖峰公路邊。這座亭子是饒姓人建造的,其結構較茗坑節孝坊亭複雜。門額上方原有青石碑,上書聖旨字樣。

廣昌最後的牌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棋盤丘聖旨節孝亭


一般認為,聖旨坊規格較敕旌坊要高一些——聖旨應該是皇帝親自書面批准,而敕旌可能只是口頭准許。

網絡資料:

在古代封建等級制度的社會里,牌坊是不準隨便造的,都要經過皇帝親自批准。每個牌坊的中間都有一塊字匾,那就牌坊等級的象徵。牌坊一般有四個等級。

一.御製牌坊:御製牌坊為最高級別。它是由皇帝親自下旨,國庫出資建造。

二.恩榮牌坊:恩榮牌坊為第二級別。它是由皇帝下旨,地方財政出資建造。

三.聖旨牌坊:聖旨牌坊為第三級別。它是由皇帝下旨,自己出資建造的。

四.賜贈(敕chi建)牌坊:賜贈牌坊為第四級別。它是由皇帝口頭同意,自已出資建造的。


聖旨碑殘跡

廣昌最後的牌坊

聖旨碑殘跡


棋盤丘聖旨節孝坊亭的保存不如茗坑節孝坊亭。

南華亭,也是一座特徵很明顯的坊亭,位於盱江鎮順化村傅家組。但這座牌坊外形的亭子卻找不到相關功能的文字記錄。

廣昌最後的牌坊

楊國文圖



曾經的牌坊

牌坊是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就其建造意圖來說一般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 二是貞節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四類為標誌坊,多立於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

按張玉艦《中國牌坊的故事》一書,更具體地劃分為六類:一是廟宇坊;二是功德牌坊;三是百歲坊(也稱百壽坊);四是節孝坊;五是標誌坊;六是陵墓坊。

廣昌的牌坊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了。可是據縣誌記載,各種牌坊曾有一百多座。門類涉及上面說的幾大種類。其中尤以科舉功名牌坊和節孝坊為多。

廣昌最後的牌坊


廣昌最後的牌坊

同治廣昌縣誌坊表志中記載的牌坊名


據說,廣昌的很多牌坊是在破四舊時,作為封建殘餘的象徵而被拆掉,石料等則挪作他用。惟有這幾座坊亭合一的牌坊,因為兼具風雨亭的實用功能,而得以留存下來,實屬不易。也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