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致富“金豆”破土出苗 精準扶貧“落地生根”

春回大地催農忙。春耕、春播、春管接踵而至,在宿遷各鄉鎮的田間地頭,村民們或忙著修整田地,或忙著栽植苗木,奏響春忙交響曲。

春“晓”|致富“金豆”破土出苗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在宿遷經開區南蔡鄉蘇圩村,也是一片農忙的景象。3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蘇圩村東側的大豆種植基地。“今年我們種植的大豆已經破土出苗了,長勢喜人,我領你去棚裡瞧瞧。”蘇圩村黨支部書記張軍平介紹,大豆種植是蘇圩村支書領頭調結構項目工程,是村裡的試點工程,一共有82個大棚,日常管理由村支兩委14名村組幹部負責,每7個大棚還配有3名當地的建檔立卡戶參與其中。

跨過溝渠,記者走進55號大棚。“這些薄膜是種子撒在地裡的時候鋪的,前期可以保持水份,利於大豆發芽,後期可抑制雜草的生長。現在大豆已經出苗了,就得把膜撕開,好讓它生長。”村民湯俊美說,眼下正是破膜的好時機。

春“晓”|致富“金豆”破土出苗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今年70歲的湯俊美患有腰間盤突出,家庭人口多,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在家附近乾點活,也不累人,一天50元足夠貼補家用的。”湯俊美說。

“撒種、除草、破膜,再到後期的採摘都需要人工,我們村裡都會優先考慮困難家庭戶,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幫助他們減輕經濟負擔。”張軍平說。

春“晓”|致富“金豆”破土出苗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張軍平告訴記者,眼前這塊40多畝的土地以前種的是稻麥兩季農作物,今年改用大棚種植大豆是村支兩委經過系統研究、比較之後的大膽嘗試。之所以選擇種植大豆,看中的是大豆具有施肥少、產量高、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張軍平算了一筆賬:“種植大豆可畝產毛豆(帶莢)近800斤,一年收種兩茬。按照去年毛豆(帶莢)的市場最低價來算的話,一年每畝地比種植稻麥多收入2000元左右。今年先由我們村試點種植,積累經驗,收益可觀的話,就會推廣種植,帶動村民們增收致富。”

“棚裡的大豆是2月中旬種的,預計端午節前新鮮的毛豆(帶莢)就能上市了。”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裡,張軍平看著地上翠綠的豆苗,信心滿懷。(周妮)

春“晓”|致富“金豆”破土出苗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