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回去扫墓就是不孝吗?大家怎么看“扫墓”和“孝”的关系?

品读小屋


老人活着才能尽孝,儿女子孙应该多尽益务孝敬老人关心照顾,和不可推卸的责任。逝者安息寄托哀思,死者的生命存在于活着的人的心中。


wang156549435


扫墓是寄托哀思,扫烈士基是继承烈士遗志,为国为民服务,扫父母丶亲属基是不忘亲情,传接感情,为亲人服好务。

但必定都是精神方面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百善孝为先,对父母要尽到孝心,在世上多活一天,比死后扫一百次墓都强。

所以活着的时候多关心照料父母,让父母高寿才是做子女的义务。


张勋德


扫墓与孝顺是即有关联也不相干的两件事。

这句话矛盾吧?人就是在矛盾中生活的。

我们这边将扫墓叫上坟。

人们常说,给祖先上坟即是孝顺,不去上坟就是不孝顺。这句话不完全对。

孝顺父母的人,每年都会给祖辈去上坟,以纪念父母和祖辈。感谢他们生养教育了自己,不忘祖恩。这即是孝顺。

不孝顺父母的人,每年也会给父母去上坟。父母活着,不给父母吃,也不给父母喝。当父母死后,却用人民币去换冥币,妄图求父母在冥冥中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这种人不在少数。

那么,不回家祭祖上坟的人是不是不孝顺呢?

回答是不一定。

现实中有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这不奇怪。

他们有的因为路远,有的因为活忙。今年更有一个原因,就是疫情的存在。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

纪念父母先辈,不在乎形式。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们,就可以了。

现在也可以提倡另一种形式来祭奠祖辈。即用写回忆录的方式将祖辈的事情,作风,精神等记叙下来,以教育后人,以利后人上进。无疑,这应该是很好的方式。


草田张


百事孝为先。但自古忠孝难二全。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民间尤其是农村对这个是相当重视的。

在农村是将清明和寒食节分开的。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这一天是不能动烟火的。一整天不生火做饭。需吃前一天做好的熟食。因吃的熟食为凉的,故为寒食。传说是为了记念介子推。

而寒食节的前一天是给去世的人添新土,换坟头顶的日子。这一天在太阳出来之前人们会到给家族内的坟墓添新土,为之修房子。如果谁不给祖宗添新土。大家会说某人不孝。或者说这家绝后了。所以大家都会去给古人添土,上坟。

但自古忠孝难二全。每年清明节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工作脱不开身。或在边疆为国站岗。或在重要岗位离不开而不能回乡祭祖。但这并不是不孝。而是大忠大孝。因为忠孝二字,忠在前,孝在后。

但不是不可变通的。如果因工作需要而脱不开身。可委托家族内的兄弟代为给祖宗添土,烧纸上坟。只是买纸的钱不管多少都得你出。因为农村人有个传说:只有你花钱买的纸钱烧后你的亲人才会收到。所以在农村就是一元钱,只要是买纸上坟用的必给。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强


扫墓与孝一点都不搭边。生前照顾好,才是孝,死后年年月月拜都是多余。


掂過碌蔗6


清明节为什么不回去扫墓?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为的就是让人们回家祭祖上坟,而你却认为清明节上坟扫墓无所谓,你是不打自招的不孝。


用户6600783512183


我觉得回不回去扫墓和孝不孝没有多大的关系,扫墓其实就是纪念一个人,不是说不回去扫墓就是不孝,家里有人去扫就行了。


广西客家仔


这怎么说呢?只贾自己心里过的去,也应该送给老人点零花钱吧!近近孝吧!


张三734


清明节是时令,四季八节的一个节气日,也是人们怀念故去的前辈的日子,这一天都以扫墓,寄托对祖宗和逝去的亲人的哀思活动,所以有的地方也叫鬼节。

祖辈的墓有的在家乡,有的在公墓,可谓每年扫墓不会畏路途之远,不畏车辆阻行,都要前往祭奠,以寄托哀思,以尽人性之行为。

孝敬是指对在生的长辈,父母等特别尊敬,和尽职尽责的履行做人的义务。

扫墓是指对逝去人的怀念,並对墓碑进行一次管理,並达到教育后代,不忘祖先,续记宗源,也是一种传统民风民俗。有时因种种原因不能去扫墓,也不能说是对祖辈的不孝敬,但总不能年年不去祭扫,到时就成为无主坟墓。

該去祭扫的,还是要去,勿忘了祖辈,更不要忘记你是前辈的子孙。





用户心快活


清明扫墓与敬孝不是一码事,孝为孝顺,既孝顺又顺承,孝是在生为孝,死后要敬祭。俗语,在生不把父母孝死后何须哭灵魂。那就是说在生要孝死后要祭,祭是祭奠,更是纪念。如果在生无人孝,死后无人祭,那就是单寡孤独。为什么一年一度清明扫墓?就是晚辈不忘先祖进行一次敬祭和纪念,扫墓是名词,并不真扫墓,而是带着柴刀将坟墓前后左右大砍一遍,这样每年清理一下也显得坟墓的尊严,如果常年不上山,不敬祭不扫墓几年一过,上山也难找到坟墓了,甚至被人破坏也未可知,那就名符其实的忘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