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所有回目里最玄幻的一回。作者立意之新奇、选材之独特,语言之隐晦,容易使人看不明白。

要想看懂第五回,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中心思想。即,以警幻仙姑一路警醒、引导宝玉从迷人的圈子跳到经济仕途上来的行为为线索,深层剖析宝玉的性格特征,同时向读者展开宝玉及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走向。第五回可谓是《红楼梦》里人物命运的大纲。

在清楚中心思想之后,跟着下面几个步骤走心,就能对第五回展示的内容豁然开朗,不再迷惑了。

一、警幻仙姑为什么要引导、警醒宝玉走正路

贾宝玉出身富贵,外表华丽,相貌出众,绝对称得上“好皮囊”,但是,拥有一个好皮囊的宝玉,内核却是“不堪”的,不被世俗认可的,作者用一首《西江月》来形容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宝玉搁在现在就是一问题少年。他爱吃女孩嘴上的胭脂,喜欢在女儿堆里厮混。还有就是他对科考有很深的成见,凡读书上进的人,他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说人家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因此自己也不正经读书。

怕读正经文章的宝玉,实际上却很有才华。他的才华表现在作诗吟对上,因为喜欢,所以出色。

贾门本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但是到宝玉这一代已经变得萧疏,开始走向没落了,这时急需一个或多个能力挽狂澜的子孙后代,阻止家族的败落。而贾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只有才华横溢的宝玉,只要把玩心收回来,认真读圣贤书,是有能力通过科考,求个一官半职,重振家族雄风的。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警幻仙姑到贾府接黛玉,路过贾府祠堂时,遇到宝玉先祖宁荣二公的魂魄,他们肯求警幻仙姑帮忙引导宝玉,使宝玉走上正路。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仙姑心生慈悲,答应了宝玉先祖的托付。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二、警幻仙姑为了引导、警醒宝玉,做了三件事

要想使宝玉读书上进,必修止住他的多情,即“止淫”。

因此首先,警幻仙姑把宝玉带到太虚幻境,让宝玉观看家里那些主要女子命运的册子。

这些女子都是陪宝玉黛玉一同下凡历劫的在警幻处挂了号的仙女,她们早已被“编辑”好了命运,结局都是非死即难,充满了“人生在世,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的悲凉。仙姑给宝玉看她们的判词、听她们的判曲,目的就是使宝玉顿悟“人生如梦”、“四大皆空”,从而使宝玉明白“春恨秋悲皆自惹”、“何必觅闲愁”,俗话说“天下没有不的筵席”,不如一开始就跳出来。

“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其次,她秘授宝玉云雨之事。没错,警幻仙姑让宝玉体验了一次男欢女爱,以此引导宝玉止“淫”。警幻仙姑的这个行为是整个回目中最使人不解的地方,不是要让宝玉远离情情爱爱吗?应该像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女人是老虎”那样才对,为什么又让他品尝男欢女爱的滋味呢!这方法对头吗?

(警幻仙姑说)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

要解释这件事,说起来话长,这里面有个“以淫止淫”的佛教故事。

说有一个美丽的仙女下凡到人间,她在海滩上与遇到的每个男子云雨,而这些男子因为这一次回味无穷的欢爱再也不跟其它女人云雨,因为相比之下都索然无味,因此失去了男欢女爱的兴趣。

这个佛教故事是锁骨菩萨的故事衍生出来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我另一篇文章《明明让宝玉止“淫”,为何仙姑却秘授云雨,知道锁骨菩萨的故事吗》,里面有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作者知识渊博,精通佛教,因此说警幻仙姑使用秘授云雨的方法是借鉴了锁骨菩萨以淫止淫的故事。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除了为宝玉止“淫”,警幻仙姑也引导宝玉走经济仕途。

所以最后,警幻仙姑又派出了秦钟来完成对宝玉的警醒。

秦钟和宝玉是好朋友,在宝玉的影响下,也沾染上了清静无为、沾花惹草的习性。到底身世不一样,宝玉的不上进行为家里能接受,而勉强凑出银子上学堂的秦钟被父亲寄予太多的希望,当父亲得知儿子不学好勾搭小尼姑时,气急败坏将秦钟暴打一顿。老父亲居然把自己气死了。这么严重的后果理当和“贫困”有一定的关系!

秦钟临死前的弥留之际,等待宝玉的到来,小鬼们来索命,秦钟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鬼使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当宝玉来了,听到宝玉的大名,立刻又说:“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着急忙慌放了秦钟的魂魄,给了和宝玉话别的机会,真是天大的讽刺!

秦钟眼见荣华富贵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好处,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劝诫宝玉:“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要使宝玉幡然醒悟,一两件事是警醒不了的,一定要“万万解释”才行。虽然秦钟在第五回之后才出现,但也是警幻仙姑第五回里的“今后万万解释”留下的伏脉。

三、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宝玉最后入“正道”了吗

在第五回的最后部分,宝玉和可卿一同游玩,到了一个凶险之处,情况危急,还好警幻仙姑追来,为宝玉指点迷津。

因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警幻仙姑告诉宝玉“迷津”之险恶,又深又宽,难以渡过。并指出宝玉面临三种情况,第一个走回头路;第二个掉进黑溪;第三个有幸坐木筏渡岸。

这里的迷津有深刻的寓意。迷津泛指充满人情世故的市井,对宝玉而言,更指对儿女情长的痴迷。因此走回头路是警幻仙姑最希望的。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掉进迷津是警幻仙姑最不希望的。“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

警幻仙姑之前就极力警醒宝玉走正路,在迷津跟前更是召唤宝玉不要陷入儿女情长,回头走经济仕途。

可是,作者就此打住,宝玉在高喊“可卿救我”之后,为他编织的梦就醒了,而进入新一篇章。

梦虽醒,宝玉那时却未被警醒。

对于警幻仙姑的召唤,宝玉显然没听懂,他爱上了林妹妹,和众多女儿皆有“情”,直到多年以后林妹妹死了才领悟——什么儿女情长,什么厮守一处,一切皆是虚妄!

醒悟最终是醒悟了,可惜的是宝玉没有立志功名,没有走经济仕途,而是出家了。

说这话是有根据的,书里面对宝玉出家结局的暗示很多,比如在第一回里,作者写甄士隐这个人物就是对宝玉的影射,甄士隐出家的结局也是宝玉的结局;比如宝玉跟黛玉、袭人都说过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再比如【飞鸟各投林】里的一句“看破的,遁入空门”,这是许多人的谶语,谁又能说宝玉不在其中呢!根据作者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方法可以肯定,不论宝玉后来是否金榜题名过、是否贫穷要饭过,但在最后一定是出家了。

警幻仙姑为宝玉指点迷津,说好的走经济仕途,为啥宝玉最后出家了


所谓迷津是这样的:“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木居士和灰侍者比喻木烬成灰,即槁木死灰,是出家人对待感情的消极态度;不受金银讲究缘分是出家人的行为;而“渡”则是大乘佛教里的一种说法,种种迹象表明木筏通处是佛门。

因此,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在迷津的紧急关头,多年以后,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给出第三种情况做答案,也就是宝玉坐上木筏出家去了。当然,这是后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