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驱车沿裕华路西行,出了二环,路南就是北杜村了。西二环以外,裕华路以南,槐安路以北,瓮村以东,是北杜村的主要所在了。时光街从村中心穿过,东面是正在紧张施工的居民楼。北杜村的村民,大多都已经搬到了北杜新区、北杜花园、时光花园、君晓小区等新建的居民楼里,现住在村里的大多是外来的租住户,拆迁改造,将把北杜这个原本远离市区的村庄,真正融入这座城市。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时光街”:隔开了的时光

   时光街,将北杜村东西隔开,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将北杜村分成了两个不同时代。时光街的东侧,是数个新建或在建的高层小区。宽敞的落地飘窗,高耸的时尚住宅,一派现代大都市的模样;时光街西侧,沿街一溜老宅院改造而成的一层或两层门脸房,随便进入一个胡同,沿着水泥修补的斑驳墙面,就走进了北杜村的历史。

  北杜村位于石家庄市郊区西部,东距郊区人民政府2.5公里。村西南0.6公里处,原有殷商时期古文化遗址,现被围在市福利院墙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槐树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和许多城中村一样,北杜村墙上到处可见各种租房广告。原本的老宅院被加盖成了两层楼或三层楼,里面住满了来自各地为生计而奔波的租房者。一户院落,最多能住上30多户。而房东——这些老宅院的主人,大多已搬到了新建小区的楼房上。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顺着这条路往西走,就能看到贾富连家的大槐树。今年已经99岁的贾富连,也说不清他们家的大槐树到底有多大的年龄,他只知道,自从他爷爷记事起,这棵槐树就已经长在了这里。乡亲们说,这棵树至少也有300年历史了。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礼义街再向西,有一个小十字路口,南北方向的这条街,名叫廉耻街。但许多村民认为“廉耻”名字不好听,一直申请着改名。礼义街、廉耻街,这些年代久远的名字,是谁所起,早已无从查找。但随着城中村拆迁改造,这些老街道都将重新规划。那棵守望了北杜村不知几代人的大槐树能不能保留,更成为许多乡亲们心头的一个忧虑。他们清楚,保留这些地名,保留这棵大槐树,也就是保留了北杜村的历史。

  

“演武馆”:古村的江湖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北杜村村委会,位于时光街路西。村委会西南的位置,就是当年的“明林堂演武馆”旧址。说起“演武馆”,北杜村许多年轻人都不清楚。但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这里曾留有北杜村的一段辉煌和荣耀。

  “北杜明林堂演武馆”,当地人称“老祖堂”。“老祖堂”创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乡间“练功习武、保卫家园”的自发性民间组织,历经三百多年,曾受到皇封和御赐。该堂的宗旨是:“习武强身,保卫村民;除邪恶,济贫民,不烧杀,不奸淫;不称霸。”凡入堂者必须遵守堂训。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在今天的北杜村卫生所,门前自东向西第四根柱子下面,有一块石碑,碑文为“重修北杜明林堂碑记”。根据刘会均的考证,当时的“演武馆”有少林长拳、刀、枪、剑、戟等共计八十余种套路,且许多套路都是从水浒108将的武艺演化而来的。现在数得上来的套路有:“人猿立擂”,“就地十八滚”,关胜、朱仝的“大刀”,解珍、解宝的“对士拳”,鲁智深的“月牙铲”,时迁的“戒尺”,刘唐、邹润的“刀”,黑旋风李逵的“板斧”,豹子头林冲的“长枪”,燕青的“棍”等。

  解放后,逢年过节,都是“明林堂演武馆”最热闹的时候。“演武馆”的习武之人,在掌门人的安排部署下,按照角色化妆、披挂上阵后,当众表演献艺。常常的程序是,先“转大场”,然后是“对士拳”、“拿人猿”等套路的清拳,高潮部分则是真刀真枪的对打,常常赢得满堂喝彩。

  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演武馆”被拆掉了,献艺练武的传统也中断了。

青龙偃月刀:65公斤的兵器

  据传在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大摆擂台,号称“神州会”。当时,“北杜明林堂演武馆”三人赴会,半路上一人因病卧床,未上擂台。只有一老一少登台,却一举夺魁,名震四海。“北杜明林堂演武馆”被皇帝封了看管五台山草料场之职,并赐给“北杜明林堂演武馆”巨型杏黄“青龙旗”一面。

  清代咸丰年间,”明林堂演武馆“掌门人刘老仓武艺超群。当时咸丰皇帝授予北杜明林堂演武馆黑色龙旗一面,同时,还授“玉石顶”红缨官帽一顶,金色精绣黄马褂一件。该褂前襟左右为两条青龙,后身正中为圆形盘龙。授七节钢鞭一条、50厘米长的两开七星宝剑一柄以及燕翅鱼腹式飞刀十八口。

  北杜村许多50岁以上的老人,都曾在”明林堂演武馆“内看到过龙旗、黄马褂,但文革开始后不久,“明林堂演武馆”就被拆掉,改建成了民房。龙旗、黄马褂也都被当作“四旧”销毁。“青龙偃月刀”这或许是“演武堂”留下的最后一件兵器了。在村民刘文其家中,搁置在角落中的“青龙偃月刀”早已是锈迹斑斑,这把刀周身为熟铁锻造,刀身长2.55米,重65公斤。在刀头的面上标有“同治拾贰年 获鹿县北杜村 无极县南佐坊镇杨步云自造”。

  在解放前,还有人能够耍这把刀,村里有人还能扛着这把刀转村一圈。就是这把刀,当年也差点被毁掉。当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有人把这把刀抬走了。幸亏刘文其的爷爷,从铁堆里把这把刀扛了回来,才留到现在。

白佛寺:几经重修终被毁

  解放前,北杜村周边寺庙众多,村南有镇武庙,村西有五道庙,村北有白佛寺,村东更有“关帝庙”和“奶奶庙”。这些寺庙中,以白佛寺最为著名。白佛寺的位置,在现裕华路和时光街交叉口西北角。白佛寺因有一尊佛的佛头为白玉质而得名。这座寺庙规模最大时,庙南端为现裕华路,庙的北侧几近现中山路。

  在现存的清代康熙四十年所立《重修白佛寺记》碑文也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六年。照两个碑文记载算来,白佛寺比现存石家庄市的上京毗卢寺还早上三十余年。该寺兴建不久,就遇上了“安史之乱”,遭受到严重摧残。后经修葺,又历遭兵焚。

  但在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宏伟壮观的白佛寺烧毁,玉佛头亦不知何时被盗走。白佛寺已是残垣断壁,荒草丛生了。解放后,村里搞生产,寺庙的砖梁被村民取走盖房,石碑被拉走作为房基使用了。名噪一时,历经千年的白佛寺自此无存。

商代遗址:被围院内少人知

  

石家庄时光街上的北杜村,明林堂名闻天下大槐树视尽沧桑

  北杜村南偏西,西邻瓮村的位置,是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在1959年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搬来之前,这里有一块地势略高于四周平地的土堆。土堆东西长30丈,南北宽20丈,面积约10亩。

  1988年,在遗址的北侧50米处发现一古墓,直径约为36米。该墓的顶、壁及地面均用大长方砖砌成,内有大小门(门上方均为券形)及上下台阶。墓被挖开后(尚有两个门未打开),一些铜币和首饰被盗,后回填。1984年,北杜村民白家训在盖房挖地窖时,还在距遗址东200米、深2米处发现一件古代青铜器——弩机(弩的机件)。

  如今的北杜古遗址已被围在市社会福利院的围墙之内,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专程到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寻找,但许多人都已不知晓,地面更无任何标志痕迹遗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