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作者| 臨公子


01


我同學小韓,去年最鬱悶的一筆虧損,4萬多塊。

他年初借給老家一個親戚翻修房子,對方零碎地還了幾千塊後,畫風有些不對勁兒了:今天說小孩要交學費,明天說採購農具手頭緊,後天說房子裝修要返工。

小韓說,那個親戚早期幫助過他們家,原想著,剩下那4萬要是還不上就算了,當做報恩了。

沒曾想,事情遠不止還錢這麼簡單

前陣子親戚主動聯繫他說:“我打算到你們城市看看,順便找找有沒合適的工作,也好早點把錢還你。”並且問小韓,能否住在他家。

小韓想了想,自掏腰包幫他定旅館。

親戚到達後,白天一會打電話一會發語音,說人在XX位置讓他推薦附近好吃好玩的。晚上問他什麼時候下班,帶自己去轉轉。好不容易一週996到了週末,親戚又提出讓小韓開車帶他去周邊泡溫泉。

兩週後親戚瀟灑地走了,隻字不提還錢的事。

緊接著父母打電話問小韓,說長輩一回老家就送上差評:那孩子不讓他住家裡、不陪他周邊遊、不太搭理他,也沒幫他找工作。買了那麼好的房子、錢賺的又多,就是忘本了才看不起他這個窮親戚。

氣得小韓在電話裡差點沒飆髒話。

“有臉讓我找工作?這種人給他1個億都沒用,讓他好好窮著吧!”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這年頭人們愛聊窮富思維。我發現,一些自甘墮落的人往往自有一套弱者邏輯:


1、無節制地索求。

2、要求規則保護。

3、習慣陰謀論。


斯蒂芬·金說:“地獄從來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的,而是一點點吞噬你。”

他們緊緊抓著這套弱者邏輯,越陷越深


02


不久前,大衣哥給家鄉捐款140萬的事上了熱搜。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大衣哥的事,估計你們也略有耳聞。

一夜成名後,商演機會接踵而至,朱之文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好轉。他倒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可村民們飄得一塌糊塗。

他們要大衣哥送每個人1萬元+1部小轎車、嫌他修路修得太少、24小時貼身拍他日常,大衣哥想保護自己的隱私,卻被憤怒的村民撕掉對聯。

借錢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家裡屯著幾百張欠條,他表示不願意借出時,對方把他的窗戶砸爛。

這類農夫與蛇的案例,比比皆是。


演員孫儷在20歲左右,曾資助過一位貧困學生向海清直到他上大學。她當時還未走紅,收入也不穩定,但孫儷默默資助他4年,從未靠此博得關注。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可當向海清得知資助自己多年的人竟然是大明星孫儷時,事態急轉直下。

他開始好逸惡勞,聲稱想換好手機、談戀愛也要花錢,由每個月固定500元生活費,變成了一沒錢就伸手要,還隱瞞孫儷母女自己還有幾千塊的學校補助。

在孫儷拒絕再提供幫助後,他向媒體寫了一封6000字的長文“爆料”,將孫儷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全文簡單來說,就一個主題——“你憑什麼不再資助我?


愛默生說,弱者,其心先弱。

他的問題不是窮,而是他把“窮”理所應當地作為索取的理由,彷彿別人不伸手,他就賴在地上不起來。

這種弱者心態,是一整列多米諾骨牌。

讓人在沼澤裡越陷越深,心安理得地進入“弱者越弱”的惡性循環。


03


還有一類人,你給他再多錢、再多資源也很難混好。

就是那種,認為別人的進步都是天賜良機,自己的失敗全賴運氣不好/家裡無權無勢/社會不公等10086種外因的陰謀論者。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我朋友的表妹今年畢業,面試一家國企時落選了。

她一口咬定,國企都要靠關係,自己沒背景只能當炮灰。

朋友忍不住說:你那同學好像家裡還是農村的吧?不也照樣拿到offer了?

表妹:現在農村人可厲害了,誰知道她後臺有多硬啊。

朋友說,她見過表妹那位同學,連續拿一等獎學金,大四就到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實習,是她們專業的優秀畢業生。

表妹呢?掛科的掛科,實習也找不到,脾氣又差人又懶。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達克效應”。

是指某些能力欠缺的人自我感覺良好,一邊高估自個兒的水平,一邊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越沒本事的人,自我感覺越好。

只要不順遂的事情發生,總習慣去找外因,而不是找自身原因,永遠看不到自己不足在哪裡,導致始終原地踏步。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靠幻想支撐度日,是弱者的一個特徵。

  • 他們以為,只要有了別人的條件,此生就能一馬平川;
  • 他們以為,只要運氣降臨到頭上,就能一夜暴富;
  • 他們以為,只要做了某個工作,年薪就能輕鬆50萬。


為什麼有些人一年比一年混得差?

因為,他們活在各種假設中,根本無法看清這個世界運行的邏輯

久而久之,時間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04


《奇葩說》裡薛兆豐教授有句話,我特別認同:

“大家喜歡說雞蛋和石頭在一起的時候,我站在雞蛋的一邊。但是這句話最大的問題是,你知道哪一方是雞蛋、哪一方是石頭嗎?”

有的人看似弱者,實則慾壑難填。有的人看似強者,反而被道德綁架得苦不堪言。

這麼說並非讓你不幫助處於危難中的人,而是要更理智地做出判斷、提供幫助


1、不要被某些人“我弱我有理”的邏輯支配


一個典型的場景是:

家庭裡比較有能力人,時常被父母或長輩要求幫助比較弱的人。比如《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

表面看,弱者無後顧之憂,得到了持久穩定的幫助,其實挺違揹人性。

在這種“寄生式”的扶持下,很可能雙方都頗為不滿,甚至把強的那方拖垮

如果你作為施助者,應該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自己並沒有義務施助。對只知道寄生的求助者乾脆拒絕,這樣才不會削弱自我保護能力。


孫儷出錢4年被“反咬”:比窮更可怕的,是弱者邏輯

2、以正確的方式幫助他人。


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是個頂尖的慈善家。

頂尖在什麼地方?

他極度厭惡懶惰,認為好逸惡勞的人就活該捱餓。但就是這麼“冷酷”的資本家,將工作拆分出7882項,其中有45.61%即便最沒力氣的人都能幹,有些甚至細化到連盲人都能做,以此為殘疾人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

福特並不像大部分企業家明星一樣喜歡捐助,或是象徵性地以低價僱傭殘疾人,允許他們低產量。他認為,最好的方法是:

使他們和健全人一樣,生產出同產量、同規格的產品

最後我想說,我們多數人的觀念習慣“獎懶罰勤”,以為只要給弱者金錢和資源就是幫助他們,實際上,卻摧毀其自立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是善,而是惡。


這世界上的規則,沒有一種是天經地義要為弱者服務的。

於己,需自食其力,不可“以弱為榮”透支他人的善意、財富、情感。

於人,有仁愛之心,但更要有智慧去判斷善惡,有能量去維持自己的善良。

共勉。


—END—

作者: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互聯網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簽約作者、是傳媒公司合夥人、是海內外房產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