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见闻,孝顺父母也只是空话

每次读到《三字经》里的这句“首孝悌,次见闻”我就觉得应该是“首见闻,次孝悌”。

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孝悌要在见闻之前。我觉得一个人拥有了更多的知识、见识、阅历、道理、经济基础才会懂得什么是孝顺?能够对孝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知道如何去孝顺。如果不具备以上这些“见闻”,又怎么做到“孝悌”呢?

没有见闻,孝顺父母也只是空话


第一,让父母少操心是最重要的孝顺。

这个年头,父母指望孩子的事情越来越少,孝顺父母之前你得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最起码能工作努力,能夫妻恩爱吧。如果工作做不好,也不结婚,或者夫妻总是不安宁,日子过得鸡飞狗跳,总让父母操心,担忧,对父母也是不孝。

另外,很多人结婚不生孩子,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其实生不生孩子,抱不抱孙子,跟父母也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更多年轻人在该生孩子的年纪不生孩子,年纪大了生孩子,从怀孕到坐月子,各种毛病,你说老人能不跟着操心嘛。


没有见闻,孝顺父母也只是空话

第二,没知识没文化,根本不懂什么是孝顺?

没知识没文化,你连自己的母亲怎么生的你都搞不明白,你怎么去孝顺她,怎么去报答她,怎么去感恩她。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很多,生孩子不再是要命的事。但是在三四十年前甚至更早,医疗条件差,人们对生孩子的事情也不重视,生个孩子真的是要命的事,很多女人生孩子大出血或者从此没有了生育能力,还有生完孩子没人照顾,自己落下一身子病的,多的很呢。生了几天几夜生不出来的,搁现在早都剖腹产了,能受得了那么大疼痛吗?生孩子的痛是这世间最疼的痛。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一辈子报答不完的。


没有见闻,孝顺父母也只是空话

第三,没有经济基础,除了啃老,能为父母做什么?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的退休金或者养老金还算是不错的。就有好多年轻人啃老,而且还啃得理所当然,这个社会相对来说文化水平高的,学历高的,经济收入会高一些。所以,能做到孝顺父母之前得先有“见闻”,这样才能有一定经济基础,这样再来孝顺父母吧。

第四,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懂得孝顺父母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见闻广了,把自己身上的臭毛病坏习惯都看透了,认清了,遇到的挫折多了,栽的跟头多了,自己身上的刺也拔掉了,才能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包容,才知道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才能回过头来去孝顺父母,才能感恩父母的不易。

回想青春期时候,叛逆的你,是不是做过伤害父母的事情。而成人后,自认为已经长大,翅膀硬了,总是不愿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当一个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会促使他与父母生活的更加融洽,也是对父母的孝顺。

第五,怎么孝顺父母?

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上学的把书念好,工作的把工作做好,结婚的把婚姻经营好,没生孩子的赶紧把孩子生了,生了孩子的把孩子教育好,把自己的所有事情做好不让父母操心。

常常念叨父母的好,别给父母脸色看,能帮父母做点家务的就做点,别把父母当佣人。能和父母见面就见面。能见面就不要打电话,能打电话就不要发信息。父母更希望看到儿女,听到儿女的声音,而不是只看到冷漠的字眼。

理解父母,接受父母,不要嫌弃父母。父母思想落后,父母唠叨,父母用不好智能手机,父母健忘,说过的话忘了又说,父母不变的生活习惯,父母单一的爱好,父母的老了没有追求,父母的一生就是这么过来的,不要挑剔。


没有见闻,孝顺父母也只是空话


很多人到了不惑之年才慢慢懂得感恩父母,才开始孝顺父母。“见闻”让一个人更了解世界,了解万事万物的本源,同时有了对根的眷恋与感恩。有了“见闻”才能将“孝悌”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