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現有13個地級市,今後江蘇還有可能出現新的地級市嗎?

用戶68431221


江蘇目前設立13個地級市,其實是偏少的。但是至於以後會不會再增加,那不好說,這要看江蘇下一步的區域經濟規劃和產業佈局,更重要的是省政府的態度。

和江蘇規模類似的省來看,廣東四川人口比江蘇略多,各有21個地級行政區。廣西雲南人口只有江蘇的一半多,卻也有15個地理行政區左右。

從一箇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來看,沿海地區合理的地級市規模應該在300萬人口/8000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從這樣來看,江蘇的地級市還是嚴重偏少。

如果不實行省直管縣的政策下,江蘇省應該有18個地級市左右比較合理。所以,還應該增加5個地級市。

如果江蘇要增加五六個地級市,我認為,增加常熟市、宜興市、張家港市、東臺市、江陰市、新沂市六個地級市最為合理。

宜興市作為無錫市的飛地,和無錫市區根本不相連,看不到有同城發展的可能性,中間都還隔著常州和太湖。所以,宜興市應該和溧陽市合一道,以宜興市為市中心組成地級宜興市。

東臺應該升格地級市,鹽城人口眾多面積龐大,管理難度大。可以將東臺大豐合併升格為地級市。

常熟市作為蘇南最早建市的城市之一,基礎好,城市規模大,甚至還有自己的本科高校,所以,常熟可以和太倉一道升格為地級常熟市。

江陰市也是蘇南老牌強市,有發展成為中心城市的前景,可以和張家港市一道升格為地級江陰市。

新沂市作為蘇北人口大縣,也應該在蘇北扶持成為中心城市,可以和沭陽縣一道升格為地級市。

至於更強的崑山為什麼不升格?因為上海邊上不需要中心城市。


武大東湖


江蘇現在有13個地級市,以後會出現新的地級市嗎?以後在江蘇省內很難出現新的地級市了,畢竟以江蘇現在的區域,很難容下另外的地級市存在了。如果有可能,我認為更有可能會合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級市!

楊州和泰州

如果以精減部門和快速發展為目標,那麼楊州的泰州有可能會合併為一個地級市。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兩個地級市都是南北狹長,而且無論從地域和人口是上來說都在江蘇省內最後幾名。如果加以合併為楊州市,地域擴大了,同時也可以增加競爭力!

南京和鎮江

在網上讓南京合併鎮江的消息滿天飛,從地理上來看兩個城市確實有必要合為一市。很多人形容南京是徽京,意思就是安徽城市,從地理上來看確實有那麼點意思。如果南京和鎮江合併為一個市,不但可以讓南京的地理面積進入江蘇省腹地,也可以增加南京城的競爭。

無錫和常州

這兩個城市真的很奇妙,宜興屬於無錫,但是從宜興到無錫卻要走常州界,這在國內是極其少見的。如果能把兩個地級市合併為一個地級市,那麼這樣的情況就會改善。同時兩個地級市的人口並不多,在省內基本屬於最後了,如果兩個城市合併為一個城市,城市人口就會增加到800多萬人口,從而達到大城市級別。


無論如果,江蘇省是不會出現第14個地級市,只會減少不會增多!


十方印記


在中央批評南京、濟南、青島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夠後,江蘇大城吞併的可能大於析出新市!

  • 國家中心城市競爭,人口、經濟大省山東、江蘇省會濟南、南京敗給鄭州、西安,這哥倆心中不服!
  • 山東濟南喊出組建黃河下游城市群,吞併萊蕪,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 江蘇南京同病相憐!
  • 江蘇人說南京是徽京,三面被安徽包圍!
  • 南京在江蘇邊邊上,杭州也在浙江邊邊上,可杭州地盤大,不被包圍!
  • 南京小海馬不知道看見合肥大海馬怎麼想?
  • 合肥嘚瑟,是因為近20年膨脹,在省會城市中上升9名,欲將南京趕出安徽勢力範圍!
  • 蘇州傍上海大款,同樣嘚瑟,欲將南京趕出江蘇勢力範圍!

近20年重點城市經濟增長率,南京發展不錯!但長沙、合肥、鄭州、西安自我感覺更好!

南京輸在市轄區小,人口、GDP佔全省比例低方面,併入鎮江,常州東部,效合肥三分巢湖,西鹹併入西安,濟南吞併萊蕪,市轄區接近杭州時,估計笑聲會小很多!

  • 人口首位度
  • GDP首位度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作者關注多年,今天很榮幸提出個人看法。

首先,我們來看下地級市的定位。

地級市在古代相當於州、府。對於中國這個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地級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這裡我們很清晰地看到,市有兩種:一是設區的市,也就是地級市;一種是與縣平行的市,也就是縣級市。當然這裡還有一種存在,就是“直筒子市”,即沒有設區的地級市,如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等。

地級市的存在,一是有歷史傳承,歷史上州府領縣;一是延續地區,後期逐步撤地設市。

地級市作為區域中心城市,一方面能過加快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能夠拉動周邊區域的快速發展。

其次,我們看下江蘇省的現狀。

江蘇省目前設有南京市(省會、副省級城市,但是行政區劃上還是屬於省轄市)、無錫市、徐州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淮安市、鹽城市、揚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宿遷市共13個地級市。其中,泰州市和宿遷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分別從揚州市和淮安市分析出的年輕地級市。

江蘇省目前地域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8000多萬人口。屬於地少人多的省份,經濟水平位列全國前列(GDP僅次於廣東省,位列全國第二)。

第三,江蘇可不可以再設立地級市?

作者的觀點,可以。

1、從經濟體量看,完全可行。廣東省擁有21個地級市,不是和廣東省比較,而是看社會經濟發展的軌跡。實際上,江蘇省很多縣在全國經濟體量很突出,例如崑山市、江陰市、常熟市、張家港市等。一個縣級市比全國眾多地級市經濟體量都高。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從這個邏輯看是可行的。

2、從歷史文化角度看,可以繼續分設部分地級市。隋統一中國後,境內分置蘇州、常州、蔣州(今南京)、潤州(今鎮江)、揚州、方州(今六合)、楚州(今淮安區)、邳州、泗州(今安徽泗縣,江蘇泗洪,安徽天長,江蘇盱眙,安徽明光一帶)、海州(今連雲港)和徐州。直至宋代,蘇北海岸線大致維持在北沙—廟灣—上岡—鹽城—劉莊—白駒—西溪—安豐—南通一線。也就是說,今天的鹽城、南通都是臨海的城市。而靖江市在唐宋就是長江中的沙洲,有點類似今天鎮江的揚中和南京的江心洲、八卦洲。

以上的歷史變遷和今天的實際看,今天的徐州市在古代分屬兩個州,今天的南通、鹽城會隨著海岸線的不斷東移而擴大面積。再看無錫則是後期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形成的區域中心城市。

3、還能分設哪些地級市?作者的觀點至少可以考量以下的幾個:

1)江陰、張家港、靖江、常熟一帶,可以考量設立地級市。網絡上經常有人提到所謂“三江市”的說法,也是針對上述區域。蘇州出海出江實際上目前重點發展的是太倉港,如果常熟單列,則會加快常熟周邊的發展和影響力。而江陰、張家港、靖江古往今來一體化很顯著。

2)南通和鹽城中間可以考量設立地級市。重點是東臺、海安、如東、如皋區域。這個是考量未來發展趨勢,江蘇沿海還會不斷向黃海延伸陸地。上述區域人文相近,處在南通、鹽城、泰州三市交界,未來完全可以考量設立一個地級市。

3)溧陽、宜興區域。這個地區完全可以考量設立一個地級市,重點是打造旅遊為主導的區域中心城市。該區域三省交界,倘若成為地級市,足夠空間能夠加快發展。

另外,網上很多人在討論鎮江、揚州合併問題,或者加大南京區域,甚至考慮鎮江併入南京。從歷史和文化角度看,個人認為近期不成熟。


陳琻


第一,揚州泰州不會再合併,還有淮安宿遷。一則才分開沒多久,沒有重大的不合適是不會啪啪打自己臉的。二則分開後,明顯經濟發展不錯,是有益的。三則你們不知泰州是誰老家嗎?揚州是誰老家嗎?定不會一個吃另一個。

第二,將來會不會再成立新的地級市,我感覺定是會的,哪怕合併一箇舊的,成立一個新的,還保持13個,也是會有新的出現的。因為,江蘇的發展定會往北走,蘇南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了,新的增長點肯定要在北邊。另外,泰州甚至包括宿遷的發展證明了合理的區劃利於經濟發展。

第三,會在哪裡?我認為會在通鹽之間,有可能會涉及一點連雲港,咱們只是預測,定不會特別準。因為通鹽一線太長,具體我沒量,我估計南北直線距離怎麼著也要有350公里左右(南通市區到鹽城市區應有180公里左右,鹽城市區到連雲港市區也應有180公里左右),只有兩個市級中心,輻射不夠影響發展。比如看山東,濟南到青島直線距離約300公里,共濟南淄博濰坊青島四個市一字排開,發展的就還不錯。只要不是大山大川阻隔,我感覺100公里左右有一個地級市中心會比較有利於發展。先說南通,地方不小,經濟不錯,發展不慢,滬通鐵路通了之後可能會更快。作為省裡第四大經濟市,一張新牌面,拆分的可能性小,再給地盤也無必要。那麼必定會在鹽城。

第四,會在鹽城哪裡?有兩種聲音,一南一北,南東臺北濱阜響。以前省裡是考慮南方案,報了兩次東臺成立地級市,一次應是和泰州宿遷一起報的,全國升了5個,給了江蘇2個,拿掉了東臺,一次應是2005年左右,國家沒批。東臺錯失良好機遇。目前看,南線方案可能性越來越小,因為大豐劃區後,鹽城必不會給,泰州也不會拿出興化,省裡也不會削弱南通,你不能就自己直接升級吧?總量還沒到1000億。那麼北線方案可能越來越大,尤其是濱海港如果開發的好,長三角上海蘇南轉移來的產業多,獨立成市可能性很大,響水阜寧肯定進來,射陽可能會進來一部分,灌南也有可能,建湖可能性略小,如果建湖划進去了,除非鹽城市區搬到了大豐,這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至於會叫什麼名字就不一定了,阜寧是響噹噹的,濱海也可以,無所謂吧。

第五,如果還要保持13市規模的話,鎮江被犧牲的可能性大,被南京吞併或南京常州瓜分也不無可能。但鎮江也是歷史名城,經濟也不錯,還在民國時期做過短暫江蘇省會,也不是沒有保留的可能。但地盤小總量低總是會被人惦記。

第六,江蘇應盡力爭取把天長划過來,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可以,太影響南京往淮宿徐了。

個人淺見,純屬討論,如有冒犯,敬請見諒!



Dodokop


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江蘇新成立地級市的可能性有,但是需求不足,所以近十年內不太可能發生。

因為江蘇沿海地帶每年因黃海的沖積新增2萬畝土地,這些土地主要是分佈在連鹽通三市,其中鹽城佔一半新增土地,所以,要拆分重組的話,鹽城可能性最大。

鹽城作為全江蘇面積最大的城市,其經濟發展態勢也不錯,目前全市GDP五千多億,位居全國GDP排名第34名。

當鹽城市的土地增量達到一定規模,加上總GDP及人口數量增加至一定規模,就可以考慮進行拆分重組了。

就目前來說,土地和GDP增量都沒有問題,就是這個人口能否增長,仍是未知數,因為鹽城市總人口數量是在減少的,現在僅700萬多人口。

當然一切都是要看中央及省政府的決策了,畢竟增加一套市府班子帶上下屬的局委辦,要增加不少公務員編制,總體上增加了財政負擔,又不能提高多少行政效率,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政府管理能力已經倍數提升,更沒有增加機構的需求。


庚申臘酒


以後在江蘇省內很難出現新的地級市了,畢竟以江蘇現在的區域,很難容下另外的地級市存在了。如果有可能,我認為更有可能會合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地級市!其實江蘇的鹽城與南通兩個地級市因為臨黃海,灘塗面積逐年增加,可以生態移民,江蘇的沿海城市並不真正靠海邊,實施沿海發展戰略,就應該加大沿海的區域發展,而沿海縣市的城區都遠離海邊,這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是江蘇唯獨沿海城市發展不快的癥結所在。沿海縣市面積大,海邊的人口非常少,沿海發展的戰略似乎在江蘇並不突出。要加快江蘇沿海發展,鹽城、南通各劃出部分縣市,象射陽縣可以一分為二,單獨再設一個港口城市,濱海也可設立一個港口城市,組建一個新的淮海市,對應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發展戰略。但不容忽視的一個情況是,江蘇省的縣普遍實力很強,比如崑山是全國百強縣之首,其經濟規模秒殺全國半數以上地級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實力強勁的江蘇省縣級行政區勢必要求給予更多的行政權力。浙江省也是這個情況,像義烏。所以不排除一些縣和縣級市,根據其經濟規模和在全國的影響,對其行政級別有所提升。甚至完全從代管的地級市中獨立出來,由省直接管理。綜合上述,第一種情況的地級市是不可能出現的,第二種情況的享受地級級別、副地級別的市縣,今後還是很有可能在江蘇省出現的。


我為邳州代言


是的,應該支持刪減3/4(合併)地區級城市。這些減少一些無用的龐大的吃閒飯隊伍。宿遷第一個應該是拆分掉。無錫常州絕對合並(蘇南機場讓蘇州管理),揚州,泰州原本是一家。鎮江可保留市,地盤讓南京管,這完全符合正理,符合納稅人的心聲!懇求上級政府減輕老百姓一點負擔吧!


江蘇海闊天空


很難!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如果要設立地級市,只可能從鹽城這邊分割,或者北邊的建湖濱海這幾個連同周圍縣市,或者南邊的東臺和興化、如皋這邊合組地級市。除此,其他地方地級市本來就不算大,根本不可能。

但是北邊的建湖響水濱海阜寧,加上灌南漣水這些地方,都屬於江蘇省內次發達地區,且沒有一箇中心,這邊組地級市,以誰為中心呢?

南邊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要合組,只能是興化、如皋和東臺這幾個,但是這幾個經濟水平又差不多,還是一個問題,誰為中心呢?

所以說江蘇不太可能多出地級市。


張傑談史


如果江蘇要新設地級市,現在的鹽城北三縣設置地級市的可能性最大,濱海縣合併響水阜寧,市政府駐地濱海縣城區東坎。國家的特大型央企寶武鋼鐵的進入,必將對濱海的人流物流、三產服務就業會有一定的提升,所以說濱海升地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預計應該在2030年前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