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引言

華嶽,字子西,號翠微,南宋著名的詩人,華嶽生活在宋光宗和宋寧宗時期,他才華橫溢、品行端正、“輕財好俠”,為世人所讚揚。開禧元年,華嶽由於反對韓侂冑提出的開禧北伐,並提議斬殺韓侂冑等人,被排擠出了南宋朝廷,貶斥到建寧一帶。“開禧北伐”失敗後,韓侂冑被殺,華嶽才釋放出來。中嘉定十年,華嶽科考武舉第一名,為殿前司就職,因為當時的朝廷有權相史彌遠把持,故華嶽有滿腔的報國熱情也得不到重用。後來華嶽參與了秘密除掉史彌遠的行動,行動失敗遭到史彌遠“杖死東市”。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華嶽

華嶽因為剛直而一直被權臣所不喜,所以他在南宋朝廷並不活躍,沒有留下太多的事蹟。但他死後被載入了《忠義傳》,足以說明華嶽正直愛國,是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他雖為武舉出身,但華嶽一生留下了較多的詩歌作品,他死後後人整理了關於華嶽詩歌和軍事的作品集《翠微先生北征錄》和《翠微先生南征錄》,尤其是《翠微先生北征錄》是一部闡述軍事理論的著作,為後世的軍事領域留下了很寶貴的財富。

《翠微先生南征錄》——華嶽的詩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翠微先生南征錄

華嶽是一位愛國志士,同時他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南宋葛立方稱之為“聖世選才如華嶽,積塵曾不愧毫芒”。他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由於被權臣杖殺,他的作品都是後人收錄整理,編纂成了詩集《翠微先生南征錄》。《翠微先生南征錄》共十一卷,主要收錄了華嶽被流放到建寧期間的作品,共四百首,有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這些詩歌中愛國詩最多,也體現了華嶽關心國家安危的志士豪情。

  • “男兒未際風雲會,辜負胸中十萬兵”——愛國詩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愛國詩人的形象

華嶽是一位愛國志士,他寫下了很多愛國詩篇,他的愛國詩篇主要抒發了對奸臣當道的憤慨,或者抒發懷才不遇的惆悵,或者展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或者吟唱復興救國的情懷。在南宋,華嶽的詩與辛棄疾、陸游、陳亮等人的詩詞共同組成了南宋詩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從詩歌中,我們能深切體會到華嶽的愛國之情以及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如《呈富大卿》中寫道:

司農未曉報龍樓,昨夜中天貫索流。石父不逢齊子相,馬遷空作漢家囚。

銅壺滴碎短長夢,鈴索拽翻新舊愁。安得君王賜歸騎,一廛投老大江頭。

華嶽作為一名武狀元,空有一身才華,卻被權臣韓侂冑、史彌遠所阻攔,鬱郁不得志,他把那些憤懣之情全部寫入了詩歌。《冬日述懷》就寫出了華嶽面對風雨飄搖、奸臣當道的南宋,疾呼吶喊正義,呼喚英雄出現挽救南宋。

《冬日抒懷》

寒入肌膚粟已生,銀河凍合水無聲。梅花漏洩春先到,風色商量雪未成。

有愧何須問天理,無求方始合人情。男兒未際風雲會,辜負胸中十萬兵。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愛國詩人陸游

而在《書太乙編年卷尾》中,寫出了華嶽面對報國無門的困境,發出了何時收復中原的感嘆。這首詩和陸游的《示兒》所表達的感情相似,鬥士隊收復故土的希冀。

《書太乙編年卷尾》

年來太乙犯咸池,三式編年事可疑。西北膏腴從脯臘,東南皮肉恐瘡痍

堯天日月期無已,胡地煙雲歲有之。更向江湖問同志,中原何日是歸期。

從華嶽的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報國無門的志士的痛苦和無奈。華嶽生活在了一個不幸的時代,又遇上了一群一味投降求和的奸臣,縱使他身負一身才華,一生也報國無門,遺憾終身。想到這些,讓我們不禁為之嘆息,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每個愛國之人的悲劇。

  • “紅雨隨風散落霞,行人幾誤武陵家”——詠物詩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華嶽

華嶽的詠物詩往往是即興而作,內容包含的比較繁雜,但是在藝術上確有其獨特的風格。他的詩歌不同於同時代江西詩派、江湖詩派等人厭世歸隱的心態,而是把自己的詩歌緊緊的和國家的命運相連。

華嶽的詠物詩特別喜歡化用古人的詩歌意境,例如對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借用。

《香篆》

輕覆雕盤一擊開,星星微火自徘徊。

還同物理人間事,歷盡崎嶇心始灰。

華嶽的詩歌不只是化用古人境界,也有自己的創新之處。比如:

《驟雨》

牛尾烏雲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嗚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華嶽的詩歌題材比較廣泛,除了愛國詩和詠物詩,還有愛情詩、山水田園詩、親情詩和詠史詩。在他的這些作品中他有意的打破當時流行的詩歌寫法,讓他的詩歌反映出真實的現實社會。華嶽是一位極具想象力的詩人,他的才氣、激情,尤其有極具悲劇性的經歷,讓他的詩歌呈現出了一種波瀾壯闊的壯麗之美!

《翠微先生北征錄》——華嶽的兵書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翠微先生北征錄

《翠微先生北征錄》是華嶽被放逐期間所寫的富國強兵和禦敵之策的兵書,分為兩部分:《平戎十策》和《治安藥石》。這部著作作為南宋時期最重要的軍事著作,卻不能換來朝廷對華嶽的重視。華嶽自稱著述時:“日誦兵家之書,日習兵家之事,日求兵家秘妙之術,日訪兵家先達子孫、名將後嗣家傳世襲之論。

”這部兵書內容涵蓋了治軍、作戰、用人、後勤補給、情報等內容,尤其是華嶽在軍事重視反情報,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 集大成者——間諜戰超越同時代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南宋第一間諜——宇文虛中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重文抑武”的朝代,在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武人也罷,兵書也罷,往往會遭到朝廷的輕視,甚至摒棄。華嶽卻能拋棄名利富貴,摒棄世人偏見,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感受到國家武力衰微,潛心研究歷朝歷代兵家戰術,寫成了這一部《翠微先生北征錄》。

在這部書中,華嶽所提出的間諜戰大大超越了同時代的諸多將領和士大夫。正是因為華嶽對軍事的愛好以及對國家的愛國情懷,他反對倉促出征的韓侂冑北伐,遭到了貶斥排擠出了朝廷。華嶽在《平戎十策》中強調了對間諜對戰爭影響的重要性,提出:

“蓋用間之法,不以豪傑之末至為可憂,而以豪傑之去國為可慮;不以英雄之末附為兵家之急,而以英雄之去已為腹心之憂”。

“豪傑為間”華嶽的這一思想說明國家興盛可以通過間諜來實現,希望引起朝廷對間諜戰的重視。可惜南宋朝廷已經被一心求和的奸臣所掌握,華嶽的建議根本得不到重視。華嶽還在裡面提到選擇間諜人選的時候,應該以充分發揮士兵特長為準,最好選擇有特殊技能的士兵擔任間諜。

這一思想,在現代戰爭中早已應用的非常廣泛,所以華嶽的軍事思想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理論,可惜生不逢時,無人重用。

  • 無奈的選擇——華嶽從反對北伐到支持北伐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開禧北伐

開禧元年,韓侂冑決定要北伐,華嶽上書痛斥韓侂冑北伐之舉。以華嶽來看,當時的南宋朝政比較腐敗,無良將可用,無適合統兵之人,糧草準備不足以北伐,軍民士氣也不高,南宋北伐的基礎還不牢靠。實際上,華嶽所陳述的這些理由,每一個都是有道理。韓侂冑急於北伐,實際上並不是真心“為祖宗,為社稷,為生民”,而是有意通過北伐轉移視線從而穩固自己的地位。華嶽反對北伐,並不是不北伐,而是有更好的條件的時候,果斷的進行北伐,收復故地。

對於華嶽反對北伐,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失誤之處。他希望朝廷能積極備戰,不要盲目的北伐。但在上書中痛斥韓侂冑,要求斬了北伐之人。韓侂冑雖然是一個投機鑽營的小人,但相較於一味投降的士大夫們又強了很多。華嶽既然認為北伐只是時間問題,他應該做的是幫助朝廷,協助以韓侂冑為主的主戰派積極備戰。華嶽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把主戰的韓侂冑殺了,難道讓投降派當權就能收復故土嗎?

1206年5月,宋寧宗正式下詔北伐,北伐已成定局,華嶽改變了對北伐的態度。但這時候的華嶽已經被貶建寧,北伐與他已經沒有一點關係。作為具有愛國情懷的華嶽來說,他毅然支持北伐。從他寫的《滿江紅》這首詞中可以看到:

廟社如今,誰復問、夏松殷柏。最苦是、二江塗腦,兩淮流血。

壯士氣虹箕斗貫,征夫汗馬兜鍪溼。

問孫吳、黃石几編書,何曾識。青玉鎖,黃金闕。車萬乘,騅馬匹。

禹地悉歸龍虎掌,堯天更展鵾鵬翼。指凌煙、去路復何憂,關山隔。


南宋武狀元華嶽:論事似晁錯,兵法似孫子

韓侂冑

既有嘆息南宋不顧戰爭規律盲目北伐,改變不了失敗結局的痛心;也有自己不能上陣殺敵,指揮戰爭,朝廷任用一些庸將而感到惋惜。為了鼓勵士氣,他又不得不寫出“看長驅萬里,直衝燕北”明知南宋失敗卻不得不說南宋必勝。這是一個多麼矛盾的心情,正是這個矛盾體現了華嶽希望收復中原的愛國精神。

《平戎十策》正是在開禧北伐的危局之下完成,是華嶽卓越的軍事見解和高尚的愛國情感之下的產物。北伐一開始,韓侂冑不能殺,殺了韓侂冑,北伐後果不堪設想。北伐最終失敗,主觀上華嶽認識有偏差,客觀上韓侂冑用人不當,沒有任用像華嶽這樣文武全才有謀略的人為將。華嶽提出過《平戎十策》的恢復政策,然而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從反對北伐到支持北伐,華嶽的轉變都是圍繞著南宋的強大為中心。然而華嶽畢竟沒有深層次認識到韓侂冑這人,沒有把韓侂冑的進步之處看到,特定的歷史眼鏡矇蔽了華月的雙眼,這是華嶽的悲劇,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劇。

結語

華嶽,一個時代的悲劇,有心殺敵卻無法上陣,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華,卻不被當權者所賞識。他渴望建功立業,恢復中原,所以寫了《平戎十策》,希望可以為朝廷所用。但是在韓侂冑死後南宋全是以史彌遠為首的求和投降派,《平戎十策》必然不被所用。平敵無門,只能將滿腔的憤懣發洩到詩歌中,他強烈地愛國情懷、壯懷激情、英姿勃發、桀驁不馴的性格,都通過詩歌吶喊出去,他創作的詩歌或悲涼沉鬱,或激越豪放。我們看到了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時刻準備投身戰場為國殺敵的華嶽。可惜,華嶽生不逢時,空負一身才華而報國無門,這是華嶽的悲劇,也是那個年代像華嶽這樣愛國志士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