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著成《情商》一书。

在这本书里,他告诉我们:感性情绪比理性情绪更快失控的情绪会伤害他人及自己。

结合最近发生的几件新闻,我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

疫情的影响不能如期开学,但是教育不能停滞,因此国家提出“停学不停课”的方案。

在家学习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广大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直接监督人。

当亲情遇上学习,在沟通与接受能力相冲突的情况下,产生新的问题。

看了新闻视频,石家庄一名学生选择了跳楼自尽,而另一名孩子捅伤父母,还有一位母亲直接选择跳河,幸亏被警察及时救起。

应该是最亲密的家人,却成了互相伤害的人,我不想说是敌人,因为这个词太过严重。

我只想说透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其实在学业上,家长或者孩子情绪容易失控。

一、引起情绪失控的原因,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态度认真,孩子希望放松自我,两种不同的期待构成的矛盾冲突,引发家庭战争。

端正的学习态度,包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书写认真,正确率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这主要来自家长的期待,但是,孩子们,因为年龄的限制意识不到停课不停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应该在家里也应该保持在学校里一样,制定好学习计划,努力完成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

可实际上,孩子认为,家庭就是舒适的,在脑海里已经有了一种自由放松的固定模式。

因此在小孩眼里,往往认为父母严格要求督促,是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甚至认为父母不再关心自己,更提升到家长不爱自己的高度。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这种认知是痛苦的,因此就会故意作对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可是因为年龄太小,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对抗。

这样在家长的眼里,成为不听话的表现。因此批评得更加猛烈。

这样就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于是孩子就觉得既然你都不爱我了,我干嘛要听你的话。

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构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二、家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弯路,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急躁。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未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心理上无法认同父母的话,行动力较弱。

有句话叫做感同身受,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真切的感受,并领会对方的意见和看法。

父母的经验来自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

可是对孩子而言,这种经历只要没有真切感受过,就无法唤醒内心深处的加纳。

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他在小时候上学有多么辛苦,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一周才能回一次家。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朋友的心理是想告诉孩子,他是多么的不容易。

可是孩子只要没走过那么远的山路,他根本体会不到这份辛苦这份思念家的感觉。

因此朋友的话对孩子而言只是流于表层的一个概念。

没有的感同身受,哪儿来的休戚与共?

除非带着孩子重新走一遍当年的山路,这样孩子的印象才会更深刻一些。

网上曾经有一句话说:你要走的弯路,绝不会少走0.5米。

可见家长的一片好意,孩子无法接纳,因为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只能必要的指导孩子。

马斯洛说:过度的保护孩子,其实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孩子有认知发展的能力,他们要靠自己去完成。

三、家长的监督,孩子时时刻刻生活在家长的注视之下,造成心理压抑,情绪紧张。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不仅仅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之上,还有包括理解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并不容易。

丹尼尔教授指出,大脑接受信息是由内而外的,也就是在原有水平之上,才能吸纳新的知识。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调整课程内容。

《情商》|在家学习,情绪崩溃的人不止是家长

但是网上上课,有时候学生的水平无法直观地展示出来。

因此,教师只能够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判断,并且准备新课程。

因此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弱的话,看在家长眼里就成了不认真因而被训斥。

可其实,这时候孩子的心理也是非常紧张的痛苦的,而人在紧张状态下,大脑皮层会进入保护自我的状态,更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知识。

因为不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因此往往会造成情绪的极端变化。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丹尼尔教授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换位思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能认识到对方的情绪。这也就是同理心。

二、及时转移注意力,避免敌对情绪升级。以缓和亲子关系。

三、激励孩子集中注意力,这样可以获得愉悦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