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舍生忘死 完败大食(三)

那是,疏勒全军迎战的命令!

于是,迅速脱离围歼战的疏勒军,在极短的时间内整军列队,面对冲来的近三千敌军,以团为单位、以营为集群,发起了锐气无匹的骑战冲锋。

三拨箭雨覆盖,马槊挺直冲杀!

疏勒军的每团人马,都是同样的动作,均为行云流水般的精准击杀,所不同的则是冲到各团面前的大食精锐,正在快速地递减之中。

等到李朝义率领的牙兵团,也发起同样的冲锋之时,他们面前仅仅剩下了数十名几乎人人带伤的大食精骑,也都很快被击落马下。

五千余疏勒军将士,正如五千多地狱里涌出的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一般,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将眼前的一切都予以了毁灭!

而骠骑军也改变了之前的打法,留下两营人马围着剩余的四千余大食中军实施精准的骑射,并绞杀一切敢于冲出防御阵型的大食精锐;而剩余的一营人马,则以团为单位,对于紧密结阵的大食精锐,实施有针对性的冲击,进而对其实施分隔、绞杀。

然而,黑衣大食军的主帅也非弱者,他已然发现了立于高崖之上的李寻阳等人,并断定此为唐军主帅指挥之处,乘着疏勒军撤离的空档,借着骠骑军未包围紧密之际,竟然派出近千名精骑,绕开唐军队伍,穿插在战场缝隙之处,直奔高崖方向杀来。

虽然,第一时间便发现了大食中军的异动,但“阿罗氏”的帅令让李朝义不敢分心,只得咬紧牙关,向着偷袭的大食精骑方向,命人发出了一声鸣镝。

那是提醒各方注意的警示!

实际上,林昆也已经发现了偷袭的大食精骑,但面前的这股大食中军,实在是难以对付,而自己的骠骑军相较于对方,并无兵力上的优势,且已与之纠缠在了一起,一时之间根本难以抽出人马前去劫杀。

无奈之下,林昆只得派出紧随自己的牙兵团,抄近路劫杀偷袭的大食精锐,而自己则带着身边数十名亲卫,就近指挥手下三营人马,全力绞杀当前的大食中军残部,特别是叮嘱身边的狙击队,务必一举击杀大食中军帅旗之下的敌军主帅!

而立马于高崖之上的李寻阳,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却已然放下了一颗悬着多时的心。

虽然,刘卫与阙啜乌,均提醒“阿罗氏”敌人有偷袭人马正在飞奔而来,但李寻阳却并未放在眼里。

本来嘛,做困兽之斗的敌军主帅,此时才来用这破釜沉舟之策,早就于事无补了!

眼见大食偷袭精骑越来越近了,李寻阳这才下令:牙兵营都尉——刘卫,率领所属人马立即迎战,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绞杀来敌。

而阙啜乌,则带领踏白营剩余的三团人马(其余的两团人马均已作为眼线而遍布于战场周围方圆数百里的范围之内),立即接过牙兵营的警戒任务,全力以赴地防备着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测。

同时,阙啜乌还不忘提醒魏勇,统领好手下的亲卫们,务必将“阿罗氏”守护周全。

但,此时此刻的李寻阳,则并未在意身边一众得力部下的那些井然有序的安排,因为他的那颗悸动的心,还不时地充斥着飞下高崖、杀入敌阵的一丝冲动。

当然,久经战阵、高居帅位的他,早就用理智控制住了这种冲动,把控全局、左右战局,这才是他应当履行的本职!

而不像林昆、李朝义、曹毅等人一般,他们承担的职责则是亲掌各军、身赴战场、就近指挥、随时迎敌。

只是,李寻阳还是有些担心裴昱那边,毕竟他所承受的压力才是最大的。

应当说,李寻阳的判断是对的,裴昱领军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接近了极限!

原来,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敌打击的突然性,让敌人在轻视自己、不加防备之时,给予其最大的杀伤,从而尽可能地拖住敌人最为精锐之军,为己方主力歼灭大食中军、击溃六国仆从军创造条件。

因此,裴昱率领的一万属军精锐,所携带的近战连弩、多发弩枪、霹雳散弹、火油弹珠等威力强大的武器,并没有立即用于与敌人的对抗,而是根据敌人发动攻击的力量情况,以及己方所能承受的压力状况,而逐步使用着这些武器。

虽然,在战车团所属战车、近战连弩、多发弩枪、霹雳散弹的支援之下,裴昱率领的属军精锐抗住了大食五千先锋部队的轮番进攻,但己方还是有两营人马损失了约一半。

大食精锐,名不虚传!

就在裴昱感叹之时,又有约五千大食精骑来到了己方大阵的对面,其中就有千余铁甲骑兵,而这也正是此番大食军所依仗的唯一的一支强大武力。

在“阿罗氏”的刻意要求之下,早在裴昱投靠麾下之后,便已经在收集、分析有关大食铁甲骑兵的各种情报了,特别是对其装备情况、作战方式,更是进行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对抗推演,并在对抗战术、对抗武器等诸多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虽然,当时众人都不理解“阿罗氏”此举的现实意义,但裴昱还是认真执行了主公的命令,而事到如今他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主公的用意之所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

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也正是三年多前的未雨绸缪,才换来了今日的有备无患啊!

些许是因为先锋部队损失惨重,大食千余铁甲骑兵未作停留,迅速列阵准备发起冲击。

而就在大食铁甲骑兵催促坐骑、由慢渐快地发起攻击之际,嘴角划出一道美丽弧线的裴昱,终于下达了两个事关此役胜败的命令:

第一,立即向鹰嘴口方向,连续发射三支鸣嘀,通知“阿罗氏”可以发起总攻了!

第二,即刻向冲锋的大食铁甲骑兵,持续不断地发射多发弩枪与火油弹珠,并要求五百投枪手做好准备,以便随时向冲来的敌人抛出手中的投枪!

这才有随后李寻阳听到的,三声穿透云霄、尖锐刺耳的鸣镝之音,以及接下来的数十响震彻山谷、地动山摇的爆炸之声!

然而,裴昱(或者说:“阿罗氏”)还是低估了大食铁甲骑兵的防护装备,经过怛逻斯之役、领教过大唐玄甲骑兵强大战力的黑衣大食,早已不惜血本地强化了他们的铁甲骑兵。

首先,以多层铠甲的形式,提高了其防护能力:不但将锁子甲穿在了最里层,而且还在其外罩上了皮革,更在最外层用薄铁片穿编成板块装甲;同时,在小腿上包上了铁制的胫甲,在前臂上裹了同样铁制的护臂,甚至将马铠也制作成用薄铁片层层遮盖的式样。

其次,使用了长约丈余的镔铁长矛,枪尖上还挂着各种色彩与不同式样的长三角形的矛旗,以区分各自所属的分队;加长的重型弯刀,刃长竟然达到了三尺上下;马鞍旁悬挂的革囊里,还配有几支供其远距离投射的标枪。

这些装备,加上卓越的骑术,竟让大食铁甲骑兵大多躲过了多发弩枪、霹雳散弹、火油弹珠等武器的致命打击,只是在冲到唐军车阵之前,方才受到了两拨共计千支投枪的毁灭性攻击,以致于铁甲骑兵们纷纷中枪倒地!

但,还是有近五百大食铁甲骑兵,冲到了唐军车阵的面前,其巨大的冲击力甚至直接撞垮了十数辆战车,虽然为此又付出了近百名铁甲骑兵的性命,但也因此而造成原本完整、健全的唐军阵型,被打开了十数个缺口。

一旦,这剩余的近四百大食铁甲骑兵从这些缺口冲入,先天的兵种相生相克,将会令唐军大阵中的大多数轻甲步兵,根本就无法抵挡这些如同洪水猛兽般的铁甲骑兵的冲击,而那时候便是唐军大阵崩溃、毁灭之时!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唐军阵中猛然爆发出一阵视死如归的怒吼,而高呼着“阿罗氏”的属军将士,以团为单位,有序而迅速地冲向了那十数个缺口之处,用血肉身躯高举着橹盾,奋力抗击着大食铁甲骑兵的冲击。

当那气势无匹的镔铁长矛,在刺穿了橹盾的同时,携着劲风插入了属军将士的胸膛,这些铁血战士却并不会轻易倒下,他们手中的步槊或者战斧,也往往同时插入敌人的身体或砍断敌骑的马腿,那完全是舍生忘死、以命搏命的打法。

第三十一章 舍生忘死 完败大食(三)

图31-7大型弩车1


这,才是属军将士刚刚所爆发出的怒吼,真正的寓意之所在!

但,这究竟需要何等的勇气,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斗志啊!

高居主将之位的裴昱,看到这一幕幕视死如归的场景,禁不住热泪盈眶,而他那颗早已被震颤的心,也在为此滴血。

“阿罗氏”治下的子民,无愧于他们的主公——“阿罗氏”的称号,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为这个称号配上全新的注解!

此时此刻,瞩目凝视着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裴昱,暗暗许下了诺言:

但凡,自己还有一口气在,便一定要向“阿罗氏”完整地讲述,这些属军将士的英勇表现和巨大贡献,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为了此役的胜利,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然而,感慨归感慨,可战斗还在惨烈地进行着:

随着大食铁甲骑兵打开了唐军大阵的缺口,紧随其后的千余大食精锐轻骑也趁势杀入,近处则以枪刺、刀劈,远处则以箭矢攻击,同样造成属军将士的不少损失;

而在他们的身后,另外三千大食精骑也已经发起了冲锋,一旦这些生力军冲入唐军大阵,那么也便是这些唐军灭亡之时;

为了尽快歼灭这仅存的数百大食铁甲骑兵,已经仅剩不足四百的投枪手,发了疯似的投掷着手中的投枪,甚至于有的将士竟然将手臂都甩脱了臼,更遭受到大食精锐轻骑的重点照顾,很快便损失殆尽;

然而,这些投枪手不顾一切的奋勇击杀,却换来了巨大的成功,当最后一名铁甲骑兵倒落马下之后,唐军岌岌可危的大阵也最终得以重新稳定;

只是,裴昱却知道,已经接近唐军大阵的三千大食精骑,若是倾其全力地发动进攻,则自己勉强维系的大阵,还是难逃崩塌、溃败的结局!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了,最初的万人属军大阵,现在只剩下不足五千能战之士了,仅仅只有作为预备之军的两营人马还算完整,可现在也全都推到一线去作战了。

看了看自己身边的百余名亲卫,裴昱慢慢地拔出手中的横刀,猛地指向了前方,大声高呼道:“唐军威武,‘阿罗氏’万岁!”

紧接着,在身边亲卫们的带动之下,唐军大阵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阵阵声浪:

唐军威武!唐军威武!

“阿罗氏”万岁!“阿罗氏”万岁!

已然陷于生死存亡之地的唐军大阵,竟然一下子迸发出强大的战力,甚至于阵形前移、发动反击,将冲杀入阵中的大食精锐骑兵一步步赶了出去。

就在此时,大食后方忽然传来了一阵阵古怪的号角之声!

随后,已经接近唐军大阵的三千大食精骑,竟然拨转马头,向着鹰嘴口方向狂奔而去。

而剩下的千余大食精骑,则从疯狂进攻转向了防御模式,试图从唐军的大阵中摆脱出来,然后也逐步向鹰嘴口方向后撤。

敏锐地意识到眼前大食精骑的变阵,裴昱立即命令全军前出,死死地缠住面前的这千余敌人,并下令战斗力最为完整的一个营,立即从步军转为骑军,从靠山的一侧崎岖小路,绕到鹰嘴口处布阵,务必配合主力全歼残敌,为阵亡的属军将士报仇!

已经圆满完成阻击任务的裴昱,虽然对给己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大食精骑恨之入骨,但神志清晰、意志坚定的他却明白,自己所率的属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不但无法追击回撤的近三千敌军,而且即使是歼灭眼前这些困兽犹斗的千余敌人,也并非一件易事。

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尽快地歼灭面前的对手,然后配合主力打扫战场,同时随时准备应对任何不测!

之后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两万人的大食精锐,除了四千余重伤者之外,全部被歼、没有任何弃械投降者;

三万人的六国仆从,除了近七千溃散逃亡者,几乎全部投降,战死者不足千人;

而“阿罗氏”麾下,阵亡七千余人、重伤近两千、轻伤者四千余,原本万人的属军精锐,阵亡者竟达四千八百余人!

第三十一章 舍生忘死 完败大食(三)

图31-8大型弩车2


夕阳西斜,金色的光芒,将立马于高崖之上的李寻阳笼罩其间,与他身上的金盔金甲相互辉映着,仿佛让“阿罗氏”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从下达牙兵营迎敌的帅令之后,“阿罗氏”便一动不动地伫立在此,好像在注视着脚下的战场厮杀,又似乎在眺望着远方的绵延群山。

在魏勇的刻意交代之下,没有人前去打扰他,即便是随后赶来的裴昱,也仅仅是默默地在其身后不远处等候着。

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阿罗氏”在想些什么,也许是未来的发展,亦或是下一场战役,也可能是在与天地交谈……

一队队的将士,往来穿梭,打扫着战场;一群群的俘虏,聚集列队,向东方撤离。

忽然,俘虏群中发出窃窃私语,早已是垂头丧气的俘虏们,纷纷抬头望向高崖之上,一阵高过一阵的声音,都在称呼着同一个名字——“阿罗氏”。

看到脚下这一切的裴昱,猛地冲到高崖边,高举起右臂,大声呼喝道:“‘阿罗氏’万岁!”

略微愣了一下之后,魏勇马上带着身边的亲卫们随即高呼:“‘阿罗氏’万岁!”

高崖之下的三军将士们,无论正在忙着什么,也都立即挺直胸膛,向着高崖之上高声应和道:“‘阿罗氏’万岁!”

也许是被唐军将士们的热情所感染,亦或是彻底臣服于这位西域战神,就连越来越多的俘虏们也紧跟着高呼起来:“阿罗氏”万岁!“阿罗氏”万岁!“阿罗氏”万岁!

此起彼伏的高呼,响彻整个战场,渐渐向着周围的群山荡漾开去,在天地之间环绕盘旋、久久不息……

大唐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仲秋,大唐安西节度副使、冠军大将军李尔所部三万人,前出敌境近五百里,几近全歼以黑衣大食为首的五万欲入侵安西的敌军,取得大胜!

至贞元十三年(即:公元797年)春,黑衣大食北线八万大军,亦被回鹘与葛逻禄两军联手击败,歼敌三万余,残敌逃往河中地区。

而中线的六万黑衣大食军,则在得知南线、北线大军完败之后,亦退回河中地区,却在撤退之际,被拔汗那部连续追击,以致于伤亡万余人。

至此,黑衣大食筹备了近两年的东侵计划,最终被李寻阳与回鹘、葛逻禄、拔汗那联手挫败,也因此而为西域争取到了殊为难得的发展时期。

和平的艳阳,终于普照在了西域的辽阔大地之上,天山南北也因此而得以欣欣向荣!

第三十一章 舍生忘死 完败大食(三)

图31-9大型弩车3


小说连载请在头条号小说频道搜索【丝梦大唐第二部皓首龟兹城】

同时,想看第一部的朋友请在头条号小说频道搜索【丝梦大唐第一部情迷怛罗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