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烦恼」可用来修习的11种方法


观修方法:

  把你看不顺的或者嗔恨的对象观想在面前。

  1 忏悔想

  首先警醒向内观察自己内心,为什么会这样,看到恶就是自己内心有恶的业习种子,并非他伤害了你,而是他把你心中的种子引了出来,如果没那个种子就不会受伤害,打坐仔细观修看清楚是什么样的恶的种子,对治一次那个种子就会减弱一分。看清后真诚忏悔,念咒,比如念“嗡班扎尔萨埵吽”金刚萨多心咒消除业障,心清净了后一般情况就都看顺了。

  2 因果想

  眼看世事沧桑,岁月无情,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处、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现在有如是果,必定过去有如是因。相信因果的话,也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再观想做出这种看似仿佛不合理的事,他是随业力而牵引,不能自主的,不自在的,现在的果也是未来的因,将来肯定要承受果报,不能只看到果生悲心,看到因也应生悲心,对他生起悲心,如果能劝导就劝导他,不能劝导就回向他早日觉醒,修习正法,不要再被这些烦恼所累。这样一想,只有悲心,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3 还债消业想

  想之所以看不顺,一定是过去我做过同样的让别人看不顺的事情,让别人烦恼的事情,做还债消业想。

  4 父母想

  观想他是我过去世的父母,父母有错生起慈心去引导,不会起嗔心。

  5 随喜想

  想他的好处、恩德,这样心里就调柔下来,一般就看顺了。

  6 佛菩萨想

  他这样做是有密意的,一定是佛菩萨派来帮我修安忍,帮我成就道业的,心中感恩佛菩萨,感恩他。即使他是有意来伤害我的,那他将来可能要承受饿鬼、地狱的果报来帮我修安忍,帮我积聚圣财,不是更应该感恩他吗?

  7 平等想

  观想他为过去的我,未来的佛,我没学佛时也一样颠倒,甚至还不如他,现在在上师三宝的帮助下清醒了一点,病的轻了一点,业障消了点,同病相连,这样可以生起悲心。

  8 缘起想

  观想万事万物都是缘起无自性的,因缘而起、因缘而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缘聚合才显现的,不是凭空而起的,没有一个自性的我,也没有一个自性的他。这是异熟果报。

  9 反观自心

  打坐中反观自心,静静的注视着这个情绪,看它从哪里升起,到哪里消失,往里找。比如:所有的烦恼根源都是贪,不管是生活中,还是修行中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贪,把相执为实有。找到这个贪的相,烦恼当下息灭。

  10 无我观

  1. 多体观:色蕴多体:把自己或他人解剖,分成三十六堆不净物,面对这样一个多体的色法,观想我在哪里,头发是我吗?牙齿是我吗?血肉是我吗?

  受蕴只是各种各样的苦乐舍的感受而已,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各的受;想蕴就是心中生起的种种相,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各的相;行蕴就是各种心所,即是贪嗔痴烦恼在起作用,是由业力在支配;识蕴是六个识分别起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自己在妄动。这些蕴里面都没有一个我在起作用,没有一个我在主宰。

  观完后,对自我的执着就轻了很多,都没有我,也没有他,一切都是无自性的,就没什么看不顺了。

  2. 无常观:观诸法无常,一切随因缘变化而变化的有为法都是刹那生灭的,因缘聚合第一刹那生起的同时就灭了,前一刹那是第二刹那的缘起,第二刹那在新的位置以新的法重新产生。前一刹那已灭,后一刹那还没到来,只有当下这一刹那,而当下一刹那又是不住第二刹那就灭了,当下一刹那只是一个影像,所以是空性的,象个泡泡一样,一闪就没了,所以众生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的轮回,只是追逐贪一个个泡泡而已。

  真正精进是安住当下,做现在该做的事。而不是随顺自己当下这一念,那就成了随顺自己的业习。将当下一念转为正念,只有当下这一念是可以改变的。前一刹那正念引发下一刹那正念,时时在正念当中,智慧就开了。

  这里没有一个独一、恒常、自在的我。如果观察到量那对于像这样生生死死、体性不常住的有情,无论遭受任何伤害,都能忍受而不起嗔心。

  3. 苦观:我们这个有漏五蕴身一直沉溺在苦苦、坏苦、行苦当中,一切都是苦因,每一刹那的显现并非随主观愿望而转,唯一是受过去的业惑支配,都是不自在的可怜众生,都是被烦恼控制的。

  通过观修多体观、无常观、苦观,心观自己,让心常思维善法,行持善法,产生没有一个独一、恒常、自在的我的无我觉受,而不再执着,就看顺了。

  11 自他相换

  需要有无我的基础,否则因为我执重而引生病相。具体方法:先观无我,然后再观想自己和上师三宝融为一体,发光利益一切众生,这样观后就敢做下面的观想了,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痛苦的因,都变成黑色的气体融入自己的身体,从而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及痛苦之因。黑色气体融入自身,是指观想黑色气体从自己的鼻孔进入身体,并完全融入住在心脏里的我执。其实我执是不可能住在心脏里的,之所以这样观想,是为了故意破坏我执的缘故。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快乐的因都变成白色气体,当自己呼气时,此白色气体就随着空气一起被排出体外,并融入所有众生的身体,从而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