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故事——(30)中和抗体与疫苗升级

现在,我们就来回答上一期的问题,病原体到底是如何致病的?

病毒的故事——(30)中和抗体与疫苗升级

说白了,无论是微生物还是病毒,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都是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也就是一方想夺取资源,另一方要守护资源。人体当然有一些富裕的资源,没有这些冗余的话,你怎么能挨饿,怎么能生病呢。也可以说,冗余其实相当多,足够养很多在体内寄生的东西。事实上,本来就养了很多,人体内细菌的数量,可能比我们自身的细胞都多,而病毒,更是数不胜数。不过,这总有一个限度,和平共生者与贪婪寄生者之间的界限就在于这个限度。如果不加以控制,病原体就会突破这个限度,肆无忌惮的繁殖,大量夺取宿主的资源,以至于宿主资源紧缺,难以维持正常生存。

人类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因此也演化出了一套复杂的免疫系统,用于对付那些入侵的病原体。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工作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识别病原体,二是消灭病原体。在健康人的身体中,消灭病原体的能力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快速的识别病原体。如果识别的不准确,负责消灭病原体的细胞找不到敌人,无法发挥作用,还有可能把正常细胞当作攻击对象,大水冲了龙王庙。如果识别的不及时,免疫大军还没有跟上,病原体已经大量繁殖,就再也难以消灭了。

病毒的故事——(30)中和抗体与疫苗升级

抗体,就是免疫系统生产出来用于识别病原体的东西。像一个Y字型的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的两个胳膊,也就是Y的两个分叉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机关,每一种小机关,专门抓取一种特定的结构。而各种病原体的表面有种类繁多的结构,Y字形抗体只要能牢牢抓住病原体表面的任何一个结构,就相当于抓住病原体本身。Y字型的下半部分,则负责和杀伤细胞结合。于是,通过抗体,杀伤细胞就可以抓住病原体了。
不过,有一些病原体十分狡猾,即使抗体已经抓住了它表面上的某一个结构,它依然可以通过其他部分把遗传物质注入要感染的细胞中。就好像你抓住了小偷一只手,他的另一只手还是可以干坏事。这也就是很多抗体不起效果的原因。此外,还有更凶险的情况,有些病原体甚至可以利用抗体增强它们感染细胞的能力,抗体反而成了窝藏病毒的特洛伊木马,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还有更危险的情况,病原体通过抗体直接感染免疫细胞,导致你的免疫系统崩溃,比如最大名鼎鼎的艾滋病毒。

所以啊,抗体并不是万能的,不仅常常没有效果,有时还起反效果。可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天花疫苗,炭疽疫苗,狂犬疫苗等等那些我们熟知的疫苗,又为什么能立竿见影的起到保护效果呢?这是因为是,这些疫苗所激发的,可不是普通的抗体,而是中和抗体。只有中和抗体,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抗体。

病毒的故事——(30)中和抗体与疫苗升级

所谓中和,就是抗体与病原体相结合的部位,恰恰是病原体用来感染细胞的关键位置。就好像给小偷的双手绑上绳子,即使让他自由行动,他也没办法偷东西了。中和抗体牢牢抓住病原体感染细胞的关键位置,病原体就失去了入侵细胞的能力,即便大量留在血液里,也不过是一些没用的垃圾,自然会被清除。中和这个词,也就是中和了病原体毒性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了中和抗体,其实已经不需要杀伤细胞出马,中和抗体自身就解决了问题。大部分病原体被中和后从暴民变成平民,只剩下少量的病原体进入细胞,就容易对付多了。


既然中和抗体这么好,怎样才能产生中和抗体呢?这就是抗体的进化,免疫系统一开始是随机产生各种抗体的,因为外界的病原体多种多样,而且难以预测。免疫系统必须保证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任何情况,产生的抗体越多样,就越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有效抗体。当病原体进入身后,免疫系统就会根据病原体的样子调整抗体的生产,最终进化出中和抗体,并大量生产中和抗体。只不过,很多时候免疫系统还来不及进化出中和抗体,病毒就已经大肆繁殖和入侵了。

所以我们注射的减活或者灭活疫苗,就是为了让免疫系统提前开始训练,针对这种病原体产生出中和抗体。这个记忆会被留在身体内。等下次真正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可以调取记忆,快速形成大量中和抗体,让病原体缴械投降。疫苗的关键作用,就在于给免疫系统足够的时间,产生我们最想要的中和抗体。

病毒的故事——(30)中和抗体与疫苗升级

那么现在,人类知道了哪些抗体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抗体。疫苗即将获得再次升级。病原体上本来有许多的结构和模型,也就对应了许多的抗体。但我们只需要中和抗体,能不能想办法更快速的激发中和抗体呢?能,这种新升级的疫苗就叫做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的意思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病原体单位,其实就是只把专门用来入侵细胞的关键部分做出来就行了,这样免疫系统也就只针对这个部分产生抗体,而这种抗体,就是最为有用的中和抗体。
不过,要单独模拟病原体的关键结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蛋白质三维空间构型解析,还需要再想办法批量制作,所以亚单位疫苗的开发需要技术,也需要时间。对于像此次新冠病毒这样来势汹汹的疫情,就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意思。于是,科学家们又找到了一个更巧妙的办法:其实不需要已经组装好的蛋白结构,而只需要组装那部分蛋白结构的说明书就行了。这就是核酸疫苗。我们知道,这次的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和DNA一样都是遗传物质,它们就是组装蛋白质的说明书。

新冠病毒的RNA序列早在今年一月份就完成了测序,向全世界公开。科研人员首先需要确定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结构在哪,是哪些蛋白,如何组成。然后再找到生产那段蛋白的序列就可以了。最后,把那一段核酸序列做成疫苗,注入身体。这种核酸疫苗进入身体后,借助我们的细胞器,制造出那些特殊的结构蛋白,进而直接激发出最有效的中和抗体。所以新冠疫苗的研发周期就可以大大缩减。今天,也就是3月9日,我刚好看到一条新闻,有一种新冠病毒RNA疫苗已经进入临床三期实验了。估计今年有望上市。

其实,这次新冠病毒的疫苗并非很难开发的疫苗,所以有望在今年内出炉。而最难的,是HIV疫苗,也就是针对艾滋病毒的疫苗,过去几十年中,全世界每年数亿美金的投入依然没有研发出有效疫苗。难点在哪呢?解决的希望又在哪呢?我们下回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